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时间:2022-10-22 05:54:50

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摘要:少数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成为中华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为国家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少数民族音乐的价值和教育现状出发,提出了高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音乐教育;高校

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悠久的历史、高度的美学价值和多元丰富的特点,显示出无比丰富的音乐文化价值。它们真切记录了每一个民族的、痛苦和快乐,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感、梦幻和理想,少数民族的音乐是一个民族情感的血脉,也是一种文化意志的灵魂。

1.少数民族音乐的价值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又都有自己的音乐特点,民族民间音乐的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在中国乐坛上呈现出一派异彩纷呈、丰富多彩的局面,形成了民族音乐的多元化。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是千百年来各民族文明积淀的结果,在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团结和安定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民族精神、思想、感情、意志、行为等都有着巨大的价值。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让大学生了解包括少数民族音乐在内的完整的中国音乐历史,了解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了解少数民族在中国音乐历史发展中所做的卓著成就,这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认同感,传承、弘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2.高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

20世纪50年代以来, 在政府倡导与音乐界的不懈努力下, 有关少数民族音乐的课程, 在某些音乐院校及有师资条件的高等师范院校已有开设, 但还不普及,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仍然处在边缘地位,大多数高校的音乐教学对少数民族音乐重视不够,音乐理论的基础是西方的,西方音乐理论教学移入是系统化的,而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社会中的传承几乎断裂。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网上查询、电话访谈等形式对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中,音乐课程设置单一、供选修的种类较少,大多以欣赏课为主,内容着重介绍中外名家名曲,只有广西大学涉及少数民族音乐、宁夏大学开设了本民族特色的音乐课程。而非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高校虽然艺术教育是起步较早,课程设置较为完善,但涉及少数民族音乐内容仍然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切实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 利用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人才及生态优势, 在这些艺术院校集中开设相关的少数民族本土音乐文化课程,培养相应的教育人才,然后帮带全国高等艺术、师范院校, 以培养合格的面向基础教育的教育人才。

3.高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作用

3.1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音乐最典型的特征是激起聆听者的情感反应,并为情感提供有意义的、恰当的解决方式。大学生正处于情感充盈的青年时期,他们更需要借助音乐这种审美中介,进行各种不同的情感陈述。在高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能激发青少年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民族音乐审美能力。比如在学习《月光下的凤尾竹》时,能够让学生熟悉傣族人“纹身断发”、居住“干栏”式竹楼等民俗,受到本土音乐文化的熏陶和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快乐中得到健与美的锻炼;而聆听交响史诗《嘎达梅林》时,则可以让大学生体会草原人民对生活的无限的热爱和憧憬,蕴涵着奋斗不息的战斗精神和勇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再比如古老的蒙古族宴歌《六十个美》,大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感受生活中美的哲理,感受蒙古人民崇尚美、追求美的圣洁情怀,以及古朴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具有潜移默化的审美功效。

3.2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以北方游牧文化与南方农耕文化两大文明为背景,孕育并繁衍出各少数民族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音乐形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民歌有30万首左右,3000多种有记载的民族民间乐器,300多种曲艺音乐,400多个戏曲剧种,他们都是56个民族长期交流和融合的精髓,不论是体裁形式,还是音调、风格都是极其丰富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自身规律。优秀的民族音乐是我们先人和现代人音乐才智的结晶,是凝聚着民族精神的宝贵文化财富,是创造、发展我国未来音乐不可多得的参照系数,是对子孙后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音乐教育的可贵教材,更是世界音乐文化宝藏中的瑰宝。

在高校中开设少数民族音乐教育课程,可以使大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不同地区的不同形式的音乐,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使他们学会尊重来自不同民族地区的人,理解和包容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比如少数民族的著名的三大史诗歌曲,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在音乐教育中,让大学生认识、了解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不仅能够更为深入地学习各少数民族的民俗、宗教、语言,了解各民族在我国音乐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特殊贡献,对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认同感也是极大的加强。

3.2提高学生的文化和心理素质

在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聆听各种独特的音乐,还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比如《赞美阿尔泰》以浓实厚重的持续音和壮丽奔放的高音区的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种深邃的艺术境界,让人充分感受蒙古族对天地、宇宙的感悟及其崇尚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再比如在欣赏管弦乐《北京喜讯传边寨》时,主题音乐取自苗族、彝族,给学生介绍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服饰打扮、居住环境、、民族文化等,作品描写当特大喜讯从北京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万民欢腾、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美的教育,而且把音乐教育与地理、历史等课程结合,同时还可以利用音乐的可塑性和抽象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在音乐技能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和反应能力,使他们成为思路开阔、思维敏捷的人。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学会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还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协作心理、柔韧心理、宽容、进取、创作、同情心理等。

3.3开发学生的创造性

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作为一名大学生除了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创造力以适应千变万化的时代。因此,对少数民族的音乐艺术教育与欣赏能使学生通过不同的音乐体验和行为展示、凸现音乐的创造性特征,更有效地开发大学生的智力,使其智力发展更加平衡,为学生自主发展创设空间,为个人才能的展示搭建广阔舞台,学生参与在各种音乐的实践活动中,潜能得以开掘,个性得以张扬。在少数民族的音乐中,从作品的产生、表演到欣赏,音乐创造贯穿始终。载歌载舞是少数民族音乐的一大特点,苗、壮、布衣等族的“跳月歌舞”,苗、侗等族的跳芦笙歌曲等都是优秀的少数民族乐舞形式,这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对培养人的全面的艺术修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让大学生不再仅仅是旁观者、欣赏者,还可以主动参与到艺术实践之中,成为艺术的参与者、享有者甚至创造者。

4.结语

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的国家里,民族音乐教育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中,不突出民族音乐,不重视民族音乐教育,就会割断历史,就会使我们的音乐教育残缺不全,从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目前高校的音乐教育中,我们要积极的探索发扬和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从而在根本上改变目前音乐教育的“单语化”“外语化”为主的倾向。

参考文献:

[1]樊祖荫.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J].音乐研究,2000(2)

[2]金铁宏.发展民族音乐教育之我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6)

[3]桑德诺挖.少数民族音乐文化[M].中央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4]张廷风.中国艺术的文化阐释[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上一篇:音乐艺术教育在理工类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 下一篇:音乐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