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加筋土挡土墙病害与维修加固

时间:2022-10-22 04:53:46

公路桥梁加筋土挡土墙病害与维修加固

摘要:结合天津地区公路桥梁加筋土挡土墙病害实例,总结了病害特征,分析了病害的产生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置措施进行加固,取得不错的加固效果。

关键词:加筋土挡土墙 病害 维修加固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加筋土挡土墙指的是由填土、拉带和镶面砌块组成的加筋土承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加筋土挡土墙是在土中加入拉筋,利用拉筋与土之间的摩擦作用,改善土体的变形条件和提高土体的工程特性,从而达到稳定土体的目的。加筋土挡土墙由填料、在填料中布置的拉筋以及墙面板三部分组成。一般应用于地形较为平坦且宽敞的填方路段上,在挖方路段或地形陡峭的山坡,由于不利于布置拉筋,一般不宜使用。加筋土挡土墙与其他挡土墙相比,具有容许沉降量大、施工周期短、造价低、造型美观等优点。

但是近年来加筋土挡土墙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由于自然环境的作用,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和病害,影响行车安全。本文结合天津地区公路桥梁加筋土挡土墙病害实例,总结了病害特征,分析了病害的产生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置措施,为今后加筋土挡土墙设计和维修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2 病害分析

加筋土挡土墙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的病害主要有变形、鼓肚、垮塌等病害,综合各种病害特点,将加筋土挡土墙破坏主要分为三类:拉筋断裂、拉筋与土间结合力不足及外部不稳定。

这三种破坏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拉筋断裂造成挡土墙破坏

1)拉筋强度不足;

2)拉筋与面板连接强度不足,或与面板接触不好;

3)超载;

4)拉筋腐蚀。

(2)拉筋与土间结合力不足造成挡土墙破坏

后期受力时,拉筋与土体之间摩擦力不满足其拉力要求,造成拉筋被拉长或拉断。

(3)因外部不稳定造成挡土墙破坏。

1)地基承载力低,超出了基底允许承载力;

2)沿基底抗滑稳定性不足。土体本身具有深层滑动的可能,在坡体滑动时带着加筋土一起滑动造成破坏;

3)抗倾覆能力不足。加筋土的高宽比过大,拉筋长度太短,在外倾力矩大于抗倾覆力矩时发生破坏。

3 加固措施

3.1面板病害的加固

局部出现破坏而脱落的,可以采用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进行填塞,形成新的面板。新面板与原面板采用植筋连接。如果出现大面积破坏,应当重新对墙面进行加固设计。

3.2拉筋病害的加固

拉筋缺损病害主要表现为拉筋强度不足及拉筋材料长期氧化破坏,这种情况可采取增加锚杆(锚索)框架进行加固。

3.3路面病害的加固

路面病害主要是由于填土的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塌陷,对于这种缺陷病害可以采用注浆的方式对路面下填土进行加固,使其强度增加,并形成一个整体,从而稳定其不均匀沉降。

3.4墙体病害的加固

墙体病害主要表现为墙体外鼓、外倾、内倾和墙体产生竖向裂缝等。对于前3种缺陷破坏,可根据地形、地质遗迹所需歪理大小来确定加固方式。如果需要的外力较小,可以采用在加筋挡土墙外侧增设浆砌片石挡墙的形式进行加固;如果需要的外力较大,可以采用增加锚杆(锚索)框架进行加固。对于墙体竖向裂缝,可以采用在裂缝附近一段距离内用钢花管注浆的方法进行加固。

4 工程实例

4.1锚杆框架加固

4.1.1工程概况

该桥位于津沧高速公路K020+400~K020+780处,跨越乡村公路,是一座19跨简支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跨径布置为19×20m,桥梁总长380m。

桥梁上部结构为20m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梁下部结构为直径1.2m的钻孔灌柱桩上接直径1.0m的双柱式桥墩,桥墩盖梁为单跨双悬臂矩形截面,桥台为外置组合式加筋土桥台,台后设8m搭板和加筋土挡墙。

该桥边墩后路基沉降,挡墙外鼓2cm。

4.1.2加固方案

由于该桥挡土墙高度仅为3m,且墙体病害较为轻微,故采取锚杆框架加固的方案,具体方法为:

(1)胸墙加固

1)采用槽钢加固梁结构,绑扎钢筋成方格网架;

2)在胸墙底部植筋与加固梁预留钢筋焊接为一体;

3)在胸墙上打眼植筋(钢筋直径16,间距1m),挂焊接钢筋网片(10φ10);

4)现浇20cm厚C40混凝土,浇注时预留拉锚杆孔;

5)设置两排共20根拉锚杆,锚杆选用中空自钻式锚杆,锚杆长度为6m、角度为斜向下方15度,锚杆灌浆锚固。

图4.1.2胸墙加固图

(2)边墙加固

1)采用槽钢加固梁结构,绑扎钢筋成方格网架;

2)在边墙底部植筋与加固梁预留钢筋焊接为一体;

3) 在边墙上打眼植筋(钢筋直径16,间距1m),挂焊接钢筋网片(10φ10);

4)现浇20cm厚C40混凝土,浇注时预留拉锚杆孔;

5)边墙两侧设置两排拉锚杆,每侧20根,共40根),锚杆选用中空自钻式锚杆,锚杆长度为6m、角度为斜向下方15度,锚杆灌浆锚固;

6)边墙加固钢筋网与胸墙钢筋网连接成整体,角部钢筋应加强;

7)成型后混凝土墙面进行美化处理。

4.2挡土墙结构改造

4.2.1工程概况

该桥位于京哈高速公路K87+500处,是马王公路跨越京哈高速公路交叉部位的分离式立交桥,桥梁全长376.7米,桥面全宽9m。

桥梁上部结构:为20m预应力混凝土板梁和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

桥梁下部结构:中墩在箱梁中支点处为独柱墩,直径1.5m,其余为双柱墩,直径1m,帽梁宽1.4m,高1.2m。桥台为肋墙式桥台。桩基为直径1.2m钻孔灌注桩,台后设8m搭板和加筋土挡墙。

该桥桥台胸墙外鼓20cm,与桥台肋板顶死;侧墙外倾最大16cm,开裂最宽1.2cm;桥台肋板U型横向裂缝

4.2.2加固方案

由于该桥挡土墙高度为5m,且墙体病害较为严重,故采取局部改造挡土墙结构的方案,具体方法为:

(1)将台后顺桥向13m范围(至沉降缝)挡墙进行拆除,22m范围内填土、路面结构及防撞护栏全部拆除。拆除时对只进行挖方处理的挡墙进行临时支护。

(2)未拆除加筋土挡墙拉带损坏的进行更换,塑料拉带长8m,宽30mm,厚1.5mm,断面强度不小于220MPa,塑性变形小于10mm。后加固挡墙横向钢筋断裂的,采用同规格钢筋进行帮焊。

(3)做混凝土扶壁式挡墙(胸墙与侧墙浇筑成U型),挡墙采用C40混凝土。地基处理方式为高压旋喷桩,桩径60cm,间距1.6m,桩长10m。成桩后凿除桩头50cm,然后铺30cm厚碎石垫层和20cm厚C15混凝土垫层,并在碎石垫层中间铺设一层钢塑土工格栅。

(4)重做桥头搭板,桥头搭板及地梁采用反开槽法施工,搭板与挡墙间垫设2cm厚泡沫板。

(5)台后引路填土填筑二灰(石灰:粉煤灰=10:90),横坡1%。

(6)设置排水孔和反滤层。设置两排孔径5cm,排距2m,列距2.5m。排水孔周围设置反滤层,与路基土接触的那层为细砂10cm,上一层为中砂10cm,再上一层为10~20mm的石料和土工布。

图4.2.2挡土墙布置图

5 结语

就技术经济性而言,加筋土挡土墙有着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加筋土挡土墙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病害,产生这些病害的主要原因为超载、材料强度不足、地基沉降等。挡土墙的严重破坏会造成台后填土的垮塌,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对产生了较明显变形或开裂的挡土墙应及时维修加固。

为了确保加筋土挡土墙的维修方案的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应像本文述,针对病害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本文列举的两种加筋土挡土墙常用的维修加固措施,都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上一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 下一篇:公铁联运条件下的军用车辆运输组织措施优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