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的台湾存在感

时间:2022-10-22 04:34:00

壹 “我代表人民日报海外版”请台湾同学到《人民日报》实习

十余年来,上千名

>> 大陆新娘的台湾生存 台湾对大陆的经贸政策 台湾“大选“与大陆的对策 台湾模式对大陆的借鉴 根在大陆的台湾厝 台湾名校的大陆故事 台湾读者热衷的大陆书籍 大陆图书的台湾梦 从“大陆疯台湾”到“台湾疯大陆” 台湾创意+大陆制造 大陆视角看台湾 台湾的女性与大陆的女性 台湾看大陆看台湾 台湾大陆籍女性配偶的心理辅导 大陆与台湾:熟悉的陌生人 台湾如何面对大陆的磁吸效应? 课堂上的“台湾思维”与“大陆思维” 台湾名人的大陆生活 一个逐渐向大陆开放的台湾? 大陆银行进入台湾的机遇与挑战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大陆的台湾存在感 大陆的台湾存在感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孔令钰 牙韩翔 秦筱 杨佳瑜 邱海棠")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壹 “我代表人民日报海外版”请台湾同学到《人民日报》实习

十余年来,上千名台生已通过一家大陆正部级单位安排赴大陆实习,实习单位不乏像《人民日报》这样的党媒。

林怡君在媒体签到簿上写下了自己名字时,心里冒出了一句话,“我真的是记者了!我代表人民日报海外版……”

这是台湾清华大学学生林怡君2011年夏天最难忘的回忆。当时林以《人民日报(海外版)》实习记者身份,参加了北京中关村的一场新闻会,“听领导报告现在政府的施政内容和未来目标,实在是有点不可思议。”

与林同时进入《人民日报(海外版)》实习的台湾学生(以下简称台生),一共近十人。介绍安排他们走进中共机关党媒大院的,是一家大陆正部级单位—中国科学协会。从2003年开始,科协就定期安排台生到北京实习,并且制订出详尽规划,名叫“玉山计划”。

在这项长期计划中,科协不仅推荐台生到包括像央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这样的党媒实习,还向他们开放中国银行、中建集团那些国有企业的实习机会。到今年,已有上千名台生透过这一渠道,接触大陆企事业单位。

很多台湾企业忽视了这些大陆提前接触台生的“高规格”动作。

2011年5月,浙江省省委书记赵洪祝亲自率团访台,其间邀请76名台生到浙江29家单位实习。今年7月,十名台湾学生赴重庆实习,不仅机票、食宿全包,还能领到一两千元人民币的薪水。他们在这里打出了大大的惊叹号—“80后可以当经理?在台湾基本不可能。”

而在厦门,已经出现在台湾上课三年+大陆台企实习一年的教学模式。

“(大陆)工资很敢给,他真要挖你的话,工资、福利待遇可以给很高。”任教于上海财经大学的台湾人林瑞华告诉壹读记者,这在台湾不可想象。

林瑞华曾在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读博士,主修大陆研究,而她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缘于2000年的两岸大学交流活动。“那时大陆有些团体,我们开玩笑称‘统战团’啦,只要(我们)出个机票,就可以来大陆。” 2013年6月18日,福州的航天科技文化海峡两岸系列交流活动上,台生陈宥瑄(左)穿上了宇航服,他说他感到很幸福、很激动。

由于做台商研究,林瑞华在13年间接触了大量在大陆就业的台湾人。她将其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为大陆的优厚机遇所吸引,以建筑业为例,在上海接到的建筑案是“世界级”的,而在台湾只有很小的案子可做,视野差很多。

另一种人则是由于台湾的厂子迁至大陆,被迫过来。如今这些人的薪水比台湾高很多,也就不想再回去了。

这些进入大陆的台湾学生,很快就发现自己的“大陆观”被颠覆了—“我一直在台北长大,以为上海虽是先进城市,也该和台北差不多。”踏入浦东机场的那一刻,他发现自己错了,这里“比桃园机场好太多了”,来自台北的许陈品说。

同样来自台北的梁钰杰,也在上海逛街时陡生“乡下人进城”的凄凉感。原来许多品牌台湾根本没有。他自认蛮舍得花钱,但面对橱窗里的天价标牌,也只剩感叹,“这么贵,会有人来买吗?”

就读于台北大学的彭义原,就像前面提到的去重庆实习的台生一样,被大陆年轻人的巨大发展空间震撼到了。

他在今年暑假来到北京一家保险经纪公司,实习期两个月,公司不少中层骨干才毕业几年,就身担重任,薪水优渥。

更让人心痒痒的例子是这样的:在台北做影视工作的梁钰杰认识不少大陆影视娱乐圈的人,其中一位朋友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已经是“中国好声音”制作团队的导演组成员。这显然是台湾娱乐圈无法比拟的,“上面的主导者都是做了几十年的人,年轻人只能做小助理。” 贰 每天200个陆客进出“总统府”办公室来过哪些大陆人

在大陆媒体的公开报道中,真正进入办公室的大陆人,不超过20个。

“就在五楼上班,他正在挥手,您看到了吗?”“刚刚我打过电话给,但他现在正在忙,无法接待您们,那就请在‘总统府’外拍照留念后,立即上车。” :“久仰久仰。”韩寒:“……”然后他们就这样握了五秒钟。韩寒回来后写了篇文章,说他对帮他找回手机的台湾计程车司机的印象,比对还深。

这是台湾“总统府”前,一些导游打趣大陆游客的标准用语。从1995年开始,李登辉时代的“总统府”就已开放假日参观,不过,大陆游客获准到此一游,还是2008年6月之后,也就是上任之后的事。

“总统府”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共有13.3万人次参观了“总统府”,其中大陆游客占到四成,也就是说,每天有200名大陆游客进出“总统府”。

不过,他们能够参观的地方相当有限—只有一楼类似博物馆陈设的区域是开放的。“总统府”导览志工蔡胜进常说,只要满40岁都有资格把照片摆在照片下的空位上(编者注:在台湾,年满40岁就可以参加“总统”选举),“人人有机会,个个没把握”,每当蔡胜进说出这句话,总能激起一片笑声。

后来,为了不让游客太过失望,这里的职员想了一个办法—在游览区立了一个的易拉宝,供游客合影留念。

其实,在大陆媒体的公开报道中,真正进入办公室(以下简称“马办”)的大陆人,不超过20个。

去年五四青年节前一天,韩寒在办公室见到了。

上前与他握手说:“久仰,久仰。”他愣在那儿傻笑,手握了五秒钟,都没有说话。

有人在旁边低声说道:“没办法,韩寒太有名了。”就在韩寒进入贵宾室时,“马办”一位女职员把他堵住,递上一本韩寒简体版的书请他签字。韩寒签了,在台湾也就签了这么一本。

此行由台湾《远见》杂志促成,和韩寒一起出现的,还有另外十余名大陆人士,比如新东方三驾马车当中的徐小平、王强,俞敏洪不在。但公开报道显示,他在其他场合多次见过。

见过的还有媒体人士—前央视主持人王利芬、凤凰卫视副总编辑闾丘露薇、《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主编袁莉。

2012年12月11日,还在“马办”见到了北大法学教授贺卫方、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江平。这也是他上台以来第一次会见学者。

《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说,这次见面持续了40分钟。江平、、贺卫方同为法律人,论资历,83岁的江平是二人前辈。一见面,便向江平表达了心中的敬意。

还回忆起1979年在哈佛法学院读书时,与来访的北大法学院教授芮沐共同参加座谈的情形。那是他与学者的首次接触。

这让江平想起自己的同岁好友、曾任哈佛法学院副院长的中国法专家孔杰荣。孔杰荣曾向江平讲述,在哈佛教书时有过两个台湾学生:一为,一为吕秀莲。毕业后,返台从政;吕秀莲成为反对派,回台坐牢。

回忆起这段往事,在会见中还讲了一个“秘密”—自己曾努力协助吕秀莲出狱,但吕对此或许并不知情。 叁 台版“广电总局”为何管不住大陆节目?

播出大陆电视节目要经过事先审核,非常耗时。东森台为了绕过这个规定,就在切入大陆电视信号的同时,将它“包装”成一个新闻节目。 2005年台湾“立法院”要处理设立和组织NCC的法案时,与“立委”就发动议事抗争,分三批人马霸占主席台、发言台与议场中央。NCC险些夭折在蓝绿之争中。

2013年4月12日晚上,台湾东森电视一个黄金档节目突然停播。

这一没有预兆的行为让岛内民众慌了神,纷纷猜测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有人还以为“朝鲜要发射核导弹”。直到晚上七点五十八分,谜底才最终揭晓—大陆电视节目《我是歌手》总决赛出现在东森电视台—以几乎全程新闻直播的形式。

按照台湾官方规定,播出大陆电视节目要经过事先审核,非常耗时。东森台为了绕过这个规定,就在切入湖南台电视信号的同时,将它“包装”成一个新闻节目:时间窗直播实况,主持人坐镇主播台点评。

这自然触犯了台版“广电总局”—通讯传播委员会(以下简称NCC)。NCC对外表示了一系列不满:不符合音乐赛事转播新闻的时间长度和比例;临时才告知观众节目变化不符合新闻职守;新闻台是用来播重大新闻的,却被利用来长时间播娱乐节目……

NCC称,东森电视台可能面临约合人民币41万元的处罚。“东森新闻会尊重NCC的决议。”东森电视台的发言人从容回答。当晚的收视率,是该时段平时收视率的四倍。

事实上,台湾电视业者对N C C的不满是出了名的—不是管太多,而是太没作为。

NCC仿照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建立,作为台湾“行政院”监督的独立机关,NCC设立委员七人,由“行政院”提名,可无限连任。目前委员大多是高校学者。

一般认为,这个为了规范媒体乱象而生的单位,现在能做的事情,就是在接到民众举报后,要求电视节目里不要出现商品名,让电视台对某些露骨画面打马赛克等“事后惩罚”……

NCC像祥林嫂一样絮叨无力的原因是,在蓝绿斗争严重的台湾政坛,“行政院”提名的人要经过多次审查,夹在中间的NCC很容易被指控其政治偏向。所以,它很难吸引真正有能力又有志向的人才,造成成立至今刚七年的台版“广电总局”,对于什么能播什么不播,至今没有出台明确“法规”,使得台湾电视台在播放节目时只能揣测,有时干脆把所有“可能的危险”都打上马赛克,有时则像东森电视台这次一样,干脆赌一把。

当然,舆论认为东森的做法,背后的商业逻辑也很明显:直播大陆节目能让收视飙升,广告费应该会远高于罚款。

以前,大陆的综艺节目会模仿台湾做法,现在情况有些反过来了,《非诚勿扰》火了之后台湾也有了哈林主持的类似节目《王子的约会》;《我是歌手》爆红之后,台湾中视又推出了同样是哈林主持的《超级歌喉赞》。除了同类型节目的模仿,中视也开始向大陆购买节目播放版权,不过目前,只有花费重金(一集4.7万元人民币)买下的《中国好声音》收视飘红。

一位熟悉台湾电视的台湾媒体人士对壹读记者说,曾经综艺节目发达的台湾,现在有点“落魄贵族看土豪”的心态—大陆有钱又有市场,即使起步晚,人才和经验一开始跟不上,但宏大的舞台、华丽的舞美,以及肯花大钱请重量级明星的姿态,都令台湾节目制作者非常羡慕,最近甚至连台湾观众都将目光转到了对岸。

而之所以台湾本土制作不出好的电视节目,台湾电视制作人詹仁雄戏称,如果《我是歌手》由台湾制作,会出现以下现象:500个观众会被“人肉”出来贴到网上;各媒体揪出某个歌手是临时演员并曝光他的煽情内幕,该故事在一天之内回放八次;网友随后称爆料作假,参赛歌手再被媒体爆料……如此循环,最后《我是歌手》在第四季就因收视不佳惨淡收场。 肆 陆企看上台北101“卖不卖?卖不卖?”

大陆企业投资20万美元可以派驻二人,在此基础上每加50万美元可增派一人,但最多不超过七人—也就是说,哪怕带过来几个亿,也只能拥有七个老员工。

“这栋卖不卖?”每隔几天,就会有大陆企业组团来到台北101大厦,公关协理兼发言人刘家豪说,这是他们问的最多的问题。

19楼联想、29楼中化集团、46楼交通银行、61楼中钢集团……截至今年4月份,进驻这座全台租金最高办公楼的陆企已达11家,尽管只占总租户数的一成,一些台湾人还是感受到了“威胁”。

对于陆企,台湾一直在“要钱”与“怕被抢走订单和工作岗位”之间摇摆。相比大陆给台商提供诸多政策优惠,陆企在台湾连外国公司的一般待遇都享受不到。

台湾政府对外资一直采取“负面表列”制度,即除明确列出限制或禁止投资的极少数产业外,其他都可以投资;唯独给陆企单拟一份“正面表列”,给出制造业、服务业、公共建设三大领域的部分项目供选—只能投资这几个领域,而且大部分都是利润薄、国际竞争力落后的领域,其余一概不准涉足。 台北101,楼高508米,地上101层,地下5层,它曾是世界第一高楼,不过很快被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广州塔、迪拜塔等超越。另外,它不读“台北幺零幺”,而是“台北一零一”。

被视为“台湾龙头产业”的高新科技如电信、半导体、LED,以及事关社会稳定的农产品、房地产、金融业等领域,陆企则不可能掌握主导权。比如IT公司,陆企的股份不得超过49%。而房地产市场至今不接受陆企直接投资,万通2011年进驻台湾,就不得不先与台企合作注册了一家新公司。

另一方面,台湾政府对外资采取“事后申报制”,对陆企却设置了严厉的“事先申报核准制”,需要提交审核的文件多达25类,包括资金证明、来源审查等。

但即使取得了企业“绿卡”,业务依然处处受限。

这是一连串“半截子工程”—可投资基础建设,但不能包工程;可以研发电子游戏,却不能营运;员工不得买车,只能以公司的名义买;可以在岛内向金融机构贷款,但不得超过指定比例……

陆企亲切地把台湾称为“卡卡”—“卡钱”之外,还要“卡人”。

台湾政府严格限制大陆籍员工来台的人数:投资20万美元可以派驻二人,在此基础上每加50万美元可增派一人,但最多不超过七人—也就是说,哪怕你带过来几个亿,也只能拥有七个老员工。举个例子,俏江南在台的大陆员工只有六个,而台湾雇员有54人。所以,截至今年5月月底,在台陆企已经给6771个台湾人提供了工作岗位。

麻烦还没结束—这些零零散散来自大陆的精英,在台湾大多成了“黑户”。并没有规定不能给陆籍在台工作者发放工作签证,但在申请过程中总是“这儿不行,那儿也不行;这个有问题,那儿也有问题”,陆企高管们抱怨。总之,明明是来工作,却无法得到工作签证,也不能申请居留,只能“停留”在台湾。每次“停留”最长时间只能四个月,且意味着不能在银行开户、没有社会保险、无法让家人随行,还不能考驾照……一位陆企高管直言,“来台投资需要很大的勇气。”

所以,尽管在台陆企已经组织起了联谊会,不过人气并不旺盛,集体聚会时,陆企代表们都到齐了,也只是勉强凑够三、四桌。 伍 大陆“扫黄打非”影响台客网购消费力

大陆网络用语在台流行开来,如“淡定”、“蛋疼”、“TMD”还有“小伙伴”,甚至有人遇到令自己“蛋疼”的事情时,会道一句:不要放弃治疗啊!

最近台湾“国安”单位提醒公务员少用微信,因为担心通讯内容“都在陆方监控掌握之中”—分析依据是,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今年当选第12届全国人大代表,而且依照大陆《互联网管理办法》,通讯相关服务须进行内容过滤。

不过此举看起来未免多虑,台湾主流通讯软件Line拥有1700万用户,微信只有600万,并且一般只用来与大陆亲友联系。不过微信的吸引力正在上升—台北大学学生彭义原告诉壹读记者,微信拥有Line不具备的新奇功能,比如“摇一摇”,吸引不少人尝新。台媒报道,有大陆人半夜搜寻聊天对象,出现的台湾账号竟比大陆人还多。另外,彭义原说微信公共账号会定期推送一些文章,让自己非常受用。

相比之下,淘宝更具杀伤力。2009年由淘宝网授权的“台湾淘1站”上线后,台湾买家可通过其换汇购物。“淘1站”提供网银、ATM、7-11等多种支付方式,2012年时交易额超过460亿元新台币,超过全台电子商务总产值12%,日均一万个包裹由陆抵台,甚至有批发商从淘宝进货,再在台湾卖零售。

淘宝的高效服务令台湾人大开眼界,才知道原来“大陆买家拿到东西不满意,或寄件太久,就直接开骂”,而在台湾,常常等到20天以上,还不能催货。据“淘1站”运营官陈杰介绍,台湾人在淘宝购物前五位是服饰、3C产品、首饰配件、创意产品和办公文具。

曾就读于台大机械系的Kevin热爱电影,靠淘宝入手大批盗版光碟。每当大陆掀起“扫黄打非”潮,Kevin也跟着提心吊胆—生怕店铺倒闭。

百度、风行等网站也悄悄融入台湾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台湾政治大学的诗歌课上,学生发现查找冷门诗人的资料时,百度百科很方便。而风行网的大量片源,也让电影课上出现越来越多的简体中文字幕。

而在过去,台湾人抵触简体中文。如今他们发现,大陆字幕组的翻译速度实在太快了,想追最新的韩剧、美剧必须看简体字。字幕中的大陆网络用语在台流行开来,如“淡定”、“蛋疼”、“TMD”还有“小伙伴”,甚至有人遇到令自己“蛋疼”的事情时,会道一句:不要放弃治疗啊!

上一篇:摇滚十城 23期 下一篇:“呆萌”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