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课堂之路

时间:2022-10-22 03:47:12

理想的课堂之路

怎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怎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心中的天堂,这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一线教师追寻的教学目标和倾心缔造的教育理想。观照现实课堂,热闹、感性有余而冷静、理性不足,经常感到思维时空狭窄,思想火花暗淡。苦苦求索路上,追寻能让师生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一个平等而和谐、张弛皆有度、轻松而不混乱、专注又不失活泼的理想课堂。

困惑:雾里看花花非花

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更应该是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享受教育幸福的心灵牧场。然而,放眼课堂,一组组不和谐的镜头却依然固执地映入眼帘。

自“上” 其一,常看到这样的课堂: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字字落地,誓有不把教材讲穿、不把时间吃光之雄姿。课堂似乎是百家堂、名人馆,教师俨然成为学生灵魂的主宰者。环顾学生,或正襟危坐,但心有戚戚;或面目安宁,然眼有花花。当然,也应该看到,自有一小批教师的拥戴者、学习的耕耘者神采飞扬。其二,还能看到这样的课堂:学生回答错了,教师轻则瞪目,重则呵斥“这么笨!你的脑子长到屁股上了”……学生做错了练习,竟然祸及了本子,练习本连滚带爬,脸破了,身残了。于是,张扬的小手缩回去了,飞扬的小脸褪却了粉颜。

思考:教师和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人,然后才应该是一个有情义的人。那么,课堂理应洋溢生机,燃烧激情,成为师生的“情场”。在这样的“情场”里,教师应该以一颗童心对待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在这样的“情场”里,学生应该是知识的实践者,学习的小主人;在这样的“情场”里,课堂应该是人格平等、相互信赖的心灵家园,应该是以情生情的心智乐园,应该是以思引思的精神放牧场。然而,在如此课堂中,“情场”无立足之地。

自“游” 首先,课堂“插嘴”司空见惯:叽叽喳喳、热热闹闹,颇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态势。但依旧嗅到了浮躁、嘈杂的气息:少数学生的自由代替了大多数的活跃,“肢体”的随意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其次,个性学习“精彩纷呈”; 为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不管是否合理,一律鼓励;不管是否合情,一味赏识。于是,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成了随机应变的诸葛亮,狐假虎威的狐狸成了智勇双全的孙悟空。再次,合作学习“五花八门”:要么一言堂,承包制,优秀生提前“致富”;要么聊天室,散户制,天南海北,天马行空。最后,教学形式“生机勃勃”:朗读、绘画、唱歌、舞蹈甚至快板,多管齐下,真是生、旦、净、末、丑,个个粉墨登场,一派歌舞升平景象。学生的小脸是红了,小嘴是活了,但心儿也散了,自由纷飞了。课堂教学出现了思维的空白,体悟的断层。

思考:这样所谓“民主、自由”的课堂,缺失了有序交流前提下的思维碰撞,丢失了静思默想氛围中的灵性迸发,更动摇了价值观、人生观的“底子”根基。学习终究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说:“一种设计完美的教育,其目的应该是使纪律成为自由选择的自发结果,而自由则应该为纪律而得到丰富的机会。自由和纪律这两个原则并不对立,在儿童的生活中应该对它们进行协调使之适应个性发展的自然变化。”

导航:一语惊醒追梦人

杜威说:“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一个作坊,一个试验场,备有儿童用以构思、创造和积极探究的各种物品和工具。”朱永新说:“理想的课堂,应该让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幸福生活。理想的课堂,应该有这样三种境界:第一,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第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第三,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专家的话语惊醒了追梦之人。是啊,理想课堂应该需要这样一个理想的秩序――平等而和谐、张弛皆有度、轻松而不混乱、专注又不失活泼;理想课堂应该需要教师有这样一个理想的情怀――很强的亲和力,很高的课堂驾驭力,很深的教材探究力;理想课堂更应该是师生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

见证:最是优雅醉心田

日前,笔者有幸观摩了江苏省常熟实验小学教师黄忠平执教的《珍珠鸟》一课,真实、真切地感受到了课堂的美好。如果把这节课看作一个窗口,那么理想课堂之花正伸出窗外灿烂绽放!

文雅 “慢慢走,欣赏啊!”置身黄老师的课堂,柔弱纤细的心再一次用温暖和爱意抚摸这一行文字-----朱光潜先生《谈美》中甚为平和雅致的话。且看,黄老师整洁的衣着,平和的微笑,工整的板书,不疾不徐的脚步,书生意气,淡定儒雅。这份从面官上闻得的一丝“雅味”,内心该积淀着多少丰厚的文化底蕴啊。且听,“我们细细品味,可以发现文章有许多精妙之处。让我们用朗读把品味表达出来。”“你有什么发现?”“看了板书,你有什么好办法?” “这一段还有哪些好词好句值得我们回味,请大声读。”如此温和的语调,真诚、平等、充满关爱与期待,如浅唱慢吟,悠然而来,翩然而去。不仅是学生,连听课的笔者也不由自主地有了一份亲近感、亲切感。自然的,一张张熟悉的面庞连同声音在脑海中叠映开来:或蹙眉愠怒,恨铁不成钢;或眉飞色舞,我的地盘我做主;或干涩清淡,无滋无味。笔者,何尝不是其中的一张变脸。不得不承认,功利社会“陶冶”着我们的性情。教育的身影,忙忙碌碌,热热闹闹。课堂,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一问又一问,问问何时休;课后,学生的作业做不完,教师的案头层叠层。分数质量的最大化,窄化了师生思想的空间,浮躁了思维的心态。心,总是骚动不安,何来教育的闲适与从容,更无从谈雅。黄老师的这份雅,应该是摒弃了急功近利后的简约和纯净,也应该是除却了浮华与热闹之后的质朴与本真。“雅”字背后,是心灵在语文之海中的浸润。那么自然,那么芬芳。

清雅 一节课,就这么一段段地循序而教,一节课,就那么一句句的素白展示,教学环节似乎很随意地慢慢铺展,清清淡淡,简简单单,然沁入观者心底的却是别样的雅致:一是字词教学有层次。第一组都是动词,抓动作特点。第二组都有“木”字旁,抓字形识记。看似简单的几组词语,黄老师采取了不简单的教学方式。课标明确指出,字词教学应该成为各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始终不能放松。遗憾的是,往往成了中高年级老师遗忘的角落,而黄老师的教学无疑是个很好的范例。二是段落教学巧变异。第1、第2自然段,词串口语训练与文本细致描写作比较,发现文本描写的细微之处,解读文章的精妙;第3自然段,找出描写珍珠鸟词句,明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有感情范读,品飘散在字里行间之味道;第4自然段,以课后思考题“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为珠线,串起“圈时间、活动范围”学写作方法、“品好词好句”悟人鸟情感之珠子,走近了鸟,走近了人,也走进了作者和自己的心。整个环节清而不淡,实而不俗,看似轻描淡写,实为精雕细刻,变的是教学方式,不变的是这样一种理念:站在学生怎么读、怎么写的角度,按照语用的规律来教,把课文理解与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建构语言学习的生成机制。原来,阅读教学中找准了着力点,善设了生花点,语文教学可以如此浪漫雅致。

优雅 情感是言语的生命。阅读教学唯有引导学生领悟文字背后隐含的丰富情感,才能使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心灵中有活力的生命元素。黄老师的课堂,“情”烟袅袅。那份情感的体验总是真切地起于文本言语,基于文本语言,最终又回归文本语言,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言和情感的同构共生。且看第4自然段的教学,以体悟 “珍珠鸟是怎么逐步信赖我的”为情感主线,分三步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体验人鸟感情:①“珍珠鸟在什么时间在哪里活动”,圈画词语,勾勒情感背景,梳理写作方法,粗线条地把握了人鸟情感的脉络。②引导学生品读好词好句,体会其中的情味:“一点一点地挨近,你感受到了什么?”“鸟儿再看看我的反应。你会想到怎样的情景。”“鸟儿啄我的手指。你想说什么?”学生在情景性演读、探究性悟读相融合的综合学习活动中体验着、感悟着,逐步走进人鸟世界,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③“刚才老师介绍珍珠鸟是怕人的鸟,读到这里,你会想到什么问题?”一问激发矛盾冲突,引导学生再次钻入字里行间,潜心默读,反复涵咏,将情感体验推向新的深度。“因为爱鸟,鸟才会对人如此信赖。”其实何止是作者爱鸟,学生跃动的眉宇、婉约的朗读声里不也传递着这份爱的情愫。“相识――相恋――相爱”,人鸟之情也可以演绎得如此完美,如此细腻委婉,让学生心胸间激荡起圈圈爱的涟漪,那份优雅,语言又怎能描摹啊!一词一句总关情,一启一拨皆是雅。面对文本,除了教“写了什么”,教师还应该教“怎么写”――教“以言达意”“以言表意”的方法。此乃语文之“道”,语文之“本”。黄老师深明此“道”,抓住了“根本”。

启航:一路欢歌且徐行

理想课堂并不神秘,更不遥远,它就栖息在你心灵最柔软的地方。理想课堂之路,就在你的脚下,等着你跨步延伸。准备好了吗?

你阅读了吗?读书,会使你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更加有教育智慧,也使教育更加美丽。

你参加课题研究了吗?课题研究融进课堂,才有生命力;课堂教学融入课题思想,才有生机活力。

你撰写教育教学反思了吗?“经验+反思=成长。”这个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告诉我们,教师要在实践中成长就必须要不断积累经验、学会反思。

你学会合作了吗?精诚合作,真诚帮助,会让你的视野更开阔,思想更深刻,智慧更丰厚。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虞园小学)

上一篇:枸杞西红柿酒的研制 下一篇:班级管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