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时间:2022-10-22 03:27:05

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084-01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怕写作是学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而这一现象的存在无疑是教师头痛而又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写作兴趣,谈不上写出好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要写好作文,就得使学生感兴趣,而写作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因此,教师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诱导者、激发者。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起生活多彩浪花

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学生解读课文的黏合剂,而且是学生作文的推动剂。生活是创造之源,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并告诉他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此老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观察兴趣;教给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习惯。这样学生有了观察兴趣和习惯,就会勤于观察;掌握了观察方法,就会善于观察。这样长期坚持认真细致的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写起文章来就会胸有成竹,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2.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奠定作文创作基石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在《论求知》中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学校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阅读兴趣小组,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刊物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位,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3.说写训练结合,燃起学生写作热情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任务。重视说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从说到写可以使作文教学降低坡度,减小难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从低年级起就应重视说话能力的培养。

3.1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愿意说。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创设情境,如表演、游戏等,让学生在活动后说说过程,说说感受,学生愿说,也乐说。

3.2寻找方法,培养学生会说。一是运用范文的语言,这些文章语言优美、琅琅上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范文,让学生朗读成诵,积累语言。二是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或看图示,要先整体,后各个部分,按顺序观察,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明确了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能把观察到的事物有条理地说出来。三是要有丰富的想象,看到图中没有的事物,想到图中没有标明的事物,如图中的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4.创设多样作文形式,发挥个性扬长避短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一项中指出: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平时,在作文训练时创设多样作文形式。如话题作文为主,其他形式为辅。话题是为引出作文的话题,话题作文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话题,请你以×××为题写一篇有字数限制的文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自立文意,自由表达,这样作文的形式已经跳出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束缚,可以写散文、诗歌、小小说、童话、日记、书信、寓言等多种文体,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写作优势。

总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关键是教师用心"寻找",不断总结。有了教师的精彩引导,学生习作的百花园定会五彩斑斓。

上一篇:初中语文复习课的组织策略 下一篇: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