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期儿童伤害4748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时间:2022-10-22 02:48:44

学龄期儿童伤害4748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伤害的分布特点及规律,为制订科学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收集所有初次就诊的学龄期儿童伤害类病例,采用统一制定的报告卡进行报告。结果:共报告3年累计收集6~14岁学龄期儿童伤害4748例,男性儿童3317例,女性儿童1431例,男女比例2.32:1;伤害发生地点居前4位的分别是学校(31.80%)、家中(29.50%)、公路与街道(26.66%)、公共居住场所(9.60%);伤害发生原因居前4位的分别是跌倒/坠落(46.52%)、机动车及非机动车车祸(19.06%)、动物致伤(12.82%)、钝器致伤(10.13%)。结论:学龄期儿童伤害为我县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对学龄期儿童的安全教育,提高学龄期儿童及其监护人安全意识,提高家庭和学校的安全防护水平,同时应加强社会安全设施建设,减少环境隐患和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学龄期儿童伤害的发生。

关键词 儿童伤害;伤害监测;流行病学

为探讨肥西县6~14岁学龄期儿童伤害发生的高危因素与预防策略,笔者分析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所有初诊的伤害儿童4748例的临床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整体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肥西县县级综合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乡镇普通卫生院各1所,研究这3所医院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所有初次就诊的学龄期儿童伤害类病例共4748例,均诊断为各种类型伤害。

调查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制定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伤害发生时间、地点,发生时的活动,发生原因,伤害意图、性质、部位、严重程度及结局等。

统计学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全国伤害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录入和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描述采用构成比和相对比,统计推断采用x2检验和秩和检验。

结果

一般情况: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共报告学龄期儿童伤害类病例4748例,男性儿童3317例(69.86%),女性儿童1431例(30.14%),男女比例2.32:1。

伤害发生地点分布:伤害发生地点居前4位的分别是学校(31.8%)、家中(29.5%)、公路与街道(26.7%)、公共居住场所(9.6%)。

伤害发生性质分布:伤害发生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2586例(54.5%),锐器伤、咬伤、开放伤1273例(26.8%),骨折532例(11.2%),扭伤、拉伤183例(3.9%)。

伤害发生原因分布:伤害发生原因居前4位的分别是跌倒,坠落2209例(46.5%)、机动车及非机动车车祸905例(19.1%)、动物致伤609例(12.8%)、钝器致伤481例(10.1%)。其中男性儿童前4位原因分别是跌倒/坠落1628例(51.6%)、机动车及非机动车车祸520例(16.5%)、动物致伤399例(12.7%)、钝器致伤375例(11.9%);女性儿童前4位原因分别是跌倒/坠落581例(40.6%)、机动车及非机动车车祸385例(26.9%)、动物致伤210例(14.6%)、钝器致伤106例(8.92%);男性儿童跌伤,坠落所占比例高于女性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伤害意图已非故意伤害为主共4472例(94.19%),故意伤害共252(5.30%)。伤害部位以头部及四肢为主,头部伤1546例(32.56%),双上肢1095例(23.06%),双下肢1287例(27.10%),躯干部263例(5.54%)。伤害发生严重程度及意图分布:监测病例以轻度伤害为主,占92.98%,其次为中度伤害(6.59%),重度伤害0.42%,其中死亡4例。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6~14岁儿童伤害中男童多于女童,发生伤害的性别差异,可能是由于性别间发育模式、性格特点、行为等差异,男童较女童活泼好动,参加的运动和游戏较为激烈,暴露于伤害的危险环境机会较多,以及家人、老师对男孩和女孩教育和保护方式也不尽相同,男童更容易发生伤害。此外,不论性别及年龄阶段,伤害原因均以跌倒/坠落为主,其发生原因多与玩耍和运动有关,此类伤害可以通过加强对儿童的看护、增加防护以及加强安全教育等措施加以预防。分析伤害发生地点,学校和家中是儿童伤害最高发地点,主要与学校制度不严、管理不善,安全保护措施不力以及住宅装修设计、使用的材料、家具的形状和刀具等危险品放置位置不当等有关。

根据当地儿童伤害的流行病特征,全社会应高度认识、关心儿童的安全问题。社会各部门应相互配合,建立并完善伤害监测体系,为开展伤害预防控制提供可靠依据;加强急救知识普及,提高意外伤害现场救治能力,提高医务人员急救技能;加强各种安全设施的建设;加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管理;加强家长、老师和儿童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其监护人监护意识,对儿童进行防护技能培训;减少环境中隐患和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儿童伤害的发生。

上一篇: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引起的思考 下一篇:社区护士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所承担的角色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