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与X线征象对照分析(附400例报告)

时间:2022-06-09 02:47:09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与X线征象对照分析(附400例报告)

摘要 目的:分析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X线征象。方法:选择临床资料较完整的400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和X线征象。结果:大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与X线征象相吻合。结论:颈椎病临床症状与X线表现的符合率相当高,一般临床出现症状的患者,X线片多能看到异常改变。

关键词 颈椎病;临床症状;体征;X线征象

颈椎病又称颈椎关节病,是常见病之一,多发生在40岁以下。颈椎病的诊断是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和X线征象而确诊。本研究选择了多年来临床资料较完整的400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和X线征象,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400例,男244例,女156例。年龄30~85岁,平均52.3岁。根据临床症状分型:①神经根型;②脊髓型;③椎动脉型;④交感神经型。但临床上往往是混合出现较为常见。该组病例神经根型96例,脊髓型48例,椎动脉型72例,混合型184例。病史5d~10年,平均6.9个月,X线片上颈椎明显病变276例,不典型96例。80%的患者是在颈椎退变基础上产生症状的,59%有外伤史(无骨折),20%无明显的颈椎退变X线表现和明确的外伤史。

颈椎解剖特点:颈椎椎体呈椭圆形,前后径小于横径,上面在横径上凹陷,两侧有唇样突起。颈椎椎弓根较短,因此构成椎间孔的前后径较小,是颈脊神经根容易受挤压的原因。颈椎椎管呈三角形,椎管矢状径从上往下为一漏斗状,C6以下较窄。颈椎还有一特点(除C1,C2)即:前方的椎间盘、两侧钩椎关节和后关节,组成一个闭合性五点动力支持系统,若五点系统对线不良,将遭受不良应力,易发生病理改变,易引起颈椎病。

X线表现:①颈椎生理前弓曲度消失,甚至后凸;②椎体前、后缘角部赘骨形成,尤其后缘重要;③椎体间隙变窄,多涉及到C5~6间隙,其次为C4~5间隙;④后关节突增生、变尖;⑤椎体后下缘至相对椎板内缘距离变小,

结果

3例患者为单纯的神经根受压,X线表现为钩椎明显增生与下关节突的向上错位,椎间孔横径变小而引起神经挤压征,是较典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余临床表现与X线征象相吻合。

讨论

颈椎退变:中年以后发生率相当高,颈椎退变可以合并椎间盘脱出或骨赘形成突向椎管,从而产生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但不一定产生症状,临床与x线征象大多一致是椎体边缘增生,椎间隙狭窄,项韧带钙化。但多数颈椎病是在椎管发育狭小的基础上伴有退变使椎管进一步狭窄所造成的。

颈椎损伤:颈椎损伤无论是椎间盘或颈椎后组部分,都可以破坏颈椎的稳定结构而不能自行修复,造成椎体间滑移不稳,发生退变性赘生物挤压神经血管产生颈椎病症状。X线表现为椎间盘退变,间隙变窄,椎体间不稳,骨赘形成,后关节和钩椎关节骨赘等,结果引起颈椎病。

椎间盘萎缩变性引起的椎间隙变窄:退变的颈椎椎间盘前、后缘有不同程度突出,邻近椎间盘也有突出,椎间盘后突及黄韧带松弛形成皱褶可使椎管狭窄,黄韧带位于后壁两侧,其松弛椎管自后向前突,故椎管与脊髓间无明显空隙,椎管内有椎间盘后突与黄韧带前突、脊髓受压机会增多。因此,颈椎间盘萎缩变性的X线表现对判定脊髓型颈椎病有帮助,颈椎椎管内有1mm直径内容物向腔内凸,就能压迫脊髓,引起临床症状。

钩突与小关节增生:神经根占据椎间孔纵径一半和横径全部,椎间盘变性,椎间孔纵径变小,神经根不受挤压,而钩突增生的椎间孔横径变小,小关节骨质增生也能使椎间孔横径变小,可使神经根受压。所以,颈椎正位片,观察钩突增生与侧、斜位片观察小关节增生,对判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有很大帮助。

颈椎病临床症状与X线表现的符合率相当高,一般临床出现症状的患者,X线片多能看到异常改变。部分患者从平片上就可以估计其属哪种临床类型,但需要多的良好X线片。

鉴别诊断:①与附件隐性骨折鉴别:此类患者临床表现与颈椎病相似,但多有明确的外伤史,压痛固定在某一部位,需多种照片,仔细认真地观察,才能做出正确诊断。②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后纵韧带骨化是沿颈椎后缘走行并与椎体保持一定间隙的条带状致密影,骨化影可以不规则,长度及厚度不等,可呈连续或分带状,可表现为:连续型、分节型、混合型、孤立型。在临床上引起症状与脊髓型颈椎病相似。后纵韧带骨化病因尚未清楚,此病可单独存在,而无颈椎退行性脊髓病的x线表现,此病的诊断靠良好的颈椎侧位片或侧位断层片,CT扫描检查更为确切。

上一篇:对宫颈环切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评价 下一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脑梗死的关系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