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区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22 02:42:22

方言区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一、方言区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性

1999年12月,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地位,同时,也确立了其在学校教育中的法律地位,使推广普通话上升为一种执法行为。

在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除了较高的专业水平、较强的动手能力外,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训练、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成了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点,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大都开设了普通话相关课程。但从实际来看,普通话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拟就方言区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方言区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加强普通话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在课程的设置上,很多院校的学生、教师、乃至领导,普遍认为普通话学习与否,无关紧要,专业的学习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很多系部只注重专业课程而忽视普通话的学习,方言区很多高职院校很多的专业没有开设普通话课程,只有少数专业将普通话课程设为学生的一般选修课。而受社会习惯影响,学生则普遍认为外语的学习要远远比普通话的学习重要,所以,他们宁愿花上大把的时间练习英语却不愿花哪怕一点点时间去练习普通话。

(二)普通话教学缺乏针对性。

方言区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本省(市或地区),但由于湖南是一个方音特别多的方言区,就算来自同一个地区的学生,由于专业、性别、城乡等不同因素,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对各种语音问题的接受能力也参差不齐,这是普通话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授课教师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授课教师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水平各异、层次不同的教学对象,很难照顾周全,面面俱到。往往是针对一个方面的语音理论进行讲解,就要同时针对几个不同方言区问题进行方音辨正训练,或者在讲解只有某一方言区存在的语音问题时,其他方言区学生却不得不陪听陪练。“一锅端”的教学模式,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院校软硬件条件不达标。

方言区高职高专院校的普通话教学,师资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方言区高职高专院校中进行普通话教学的老师中,拥有国家级及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资格的人并不多,这也导致学校师资水平的参差不齐,学生普通话水平提高较慢也在情理之中了。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学校普通话教学的硬件条件——教学设备不完善。由于受到场地、资金等的限制,大部分方言区高职高专院校没有足够的语音教室或是多媒体教室用于普通话教学,即使有也仅仅限于外语教学使用,而汉语口语则被排斥在外。虽然普通话教学以说为主,教给学生的是嘴上功夫并非动手能力,但教师采用一支粉笔,一张嘴,甚至连录音机都没有的教学方式,是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

三、方言区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高职高专院校需要加强对普通话学习的宣传,努力营造校园气氛。“结合学生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原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渐上升到理论认识,培养他们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学校要充分利用校报、广播、校园网及橱窗等,广泛地向师生宣传国家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组织开展各类与普通话相关的活动,如演讲、朗诵、辩论赛等,营造校园学习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进行舆论引导,让学生了解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要求并督促学生无论是在课堂回答问题还是在课外娱乐闲谈,都要使用普通话,形成说普通话的氛围。创造这种语言环境,可以帮助方言较重的学生克服害羞、自卑等心理障碍,开口用普通话与人交流。

(二)加强普通话教学的针对性。

1.实行分组教学。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普通话教学面对的学生不仅是一个自然班,有的达到七八十人、甚至上百人。要求授课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是不切合实际的。在这种情形下,更应强调合作教学。首先,根据方言区和普通话水平安排座次。以湖南为例,即:讲长株潭方言的学生坐在一起,讲西南官话的学生坐在一起,讲湘南话的学生坐在一起;讲湘西话的学生坐在一起。各方言区的学生又分成三组,一类学生为第一组,二类学生为第二组,三类学生为第三组。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组,有意识地将不同区域和等级的学生列为不同的教学对象,因“语”施教,记录每组的语音情况,以组为单位进行跟踪辅导。这种分组方式基本上把存在相同方言系统问题的学生分在同一组,利于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习的兴趣。普通话教学也只有适应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教学对象,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帮助学生建立方言与普通话的参照系。在普通话教学中,学生如能通过学习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规律,有针对性地纠正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言区高职院校的普通话教师要积极开展方言的调查和研究,了解掌握学生的方言情况,把普通话与学生所说的方言进行不同角度的对比,给学生提供一个明晰的参照系,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对应规律,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材料,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湖南地区的高职院校,教师就要清楚地认识到:对于西南官话地区的学生,主要解决的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h-f互混、n-l互混等系统性错误问题;对于长株潭方言区的学生,要着重分清平翘舌音,注意舌面音、韵头、韵腹、韵尾的改读问题;而对于湘南方言区的学生,不仅要重点解决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问题,还要纠正n-l的混淆发音、元音发音不到位、复韵母动程不够等等方面的错误和缺陷。授课过程中,教师先要针对该班学生所讲方言与普通话共有的差异性进行集体授课,然后进行合作教学,分组解说不同方言与普通话的独特差异性。

(三)改善学校普通话教学的软硬件条件。

首先要加强普通话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和鼓励学校所有的教师自觉地把普通话作为自己的职业语言,对于讲授普通话课程的教师,学校要提出更高要求,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培训和考试,使校内普通话课程老师的业务水平能够上一个新的层次。

其次改善院校的普通话教学的硬件条件。教学硬件条件的完备,对普通话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现代网络语音室,可以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对口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可以为语言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极大的空间。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开展普通话教学提供基础条件支持如对现有教学场所进行改造,加装多媒体教学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施,播放一些著名电影、经典电视节目、散文诗歌的配乐朗诵、名人演讲录像、幽默小品表演等,使学生在声音、文字、图像的直观感觉中,在声情并茂的情感刺激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普通话口语、语感训练,在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接受训练,这种形象、直观、有效的训练方式,远比抽象的一般讲解效果好得多。

在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语系发达的国度推广普通话,用普通话促进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语系的人们更好地交流、沟通和相互学习,是促进国家文化、经济发展,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方言区高职院校作为当地重要的文化阵地,自觉说好普通话是高职学生应尽的义务。积极进行普通话教学改革,把普通话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及今后求职就业所需的技能加以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把学校造成一个推广普通话的语言环境”,是普通话教师应尽的责任。

上一篇: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别把孩子放错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