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让你闪闪发亮

时间:2022-10-22 02:04:36

摘 要:每个老师的心中都有一个“致命的痛”,那就是――后进生。他们在班内人数不多,但是影响不小。如果不能正确地、科学地对待后进生,班级工作的开展则会受到影响,也不利于其他学生的学习,甚至对于纪律也有很大的影响。在班集体中,成绩好的学生,就如那阳光下娇艳的花朵;而后进生,就如那角落中,难以被阳光雨露滋润的小草。但是只要教师用一颗无私的心去关爱每个学生,相信他们都会成为有用之才。苹果是甜的,也许学生不是要尝尝苹果的甜味,他想的是削苹果皮的过程,在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那不妨把削苹果的权利还给学生吧!

关键词:理解;关爱;成长

作为老师,我们都会发现班上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学习上是落伍的,而我们经常把这一群体称之为“差生”。仔细看这几个学生,发现他们从走进学校的第一天开始,智力、习惯就表现滞后,但是他们却不得不面对与其他人同样的学习要求。他们学习反应缓慢,遇到困难的问题更是无从下手,但我们下达的学习任务和完成时间却是一样的。为此,慢慢的,他们不得不拖拉作业,偶尔抄袭别人的作业,甚至考试时也能留下大片空白。

班级中难免有后进生,他们在班内人数不多,但是影响不小。如果不能科学地、正确对待后进生,班级工作的开展则会受到影响,也不利于其他学生的学习,甚至对于纪律也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要弄清后进生形成的原因,要客观、科学地了解每一位后进生的思想、成长、学习、家庭等各方面的情况,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于我们一年级的老师来说,面对那些刚刚接触的孩子,如果看上去是灵巧的、干净的、聪明的,那么给予的爱可能会更多些;但对于那些有点内向的,自身卫生不是很好的,可能从一开始爱的阳光、情的雨露洒得就少了,给予的各方面的机会就少了,而时刻关注的是好学生。最后,孩子可能就会产生我不如你,别人不愿理我,老师不管我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的整个小学生涯就被蒙上了阴影,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一针见血地说:“差生的形成,就是教师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其实,后进生也非一开始就是后进生,他们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作为一个多年的班主任,我觉得后进生的成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学生自身存在的缺陷,由于自身的智力差而导致学习跟不上。

(2)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有的家庭是单亲家庭,学生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从而使学习受到影响。再者有的家庭父母光顾赚钱,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管教和与孩子的沟通,使得孩子比较内向,导致学习成绩差。

(3)学校的不当教育。有的老师为了成绩,对于学习好的同学加倍照顾,而对于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放任自流不加过问,甚至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这样的学生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怀,使他们产生了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

针对上述因素,我制订了以下计划:

一、思想教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我们是为人师表的教师,做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所以要学会用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心灵去感染他们,要用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去感化他们,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子女去关怀、去理解,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被老师遗弃,从而树立他们积极的学习观。

二、采用合理的教育手段,做到因材施教

1.教师要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

教师要鼓励后进生多参加学校、班级举行的各项活动,来激发后进生为班级、为小组争光的集体意识,让他们觉得为集体作了贡献,我也是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以增强他们融入大集体的愿望。

2.给学生一个充满自信的表现机会

除了父母,我觉得学生最亲的人就是老师了,所以我们要用父母般的心去了解每个后进生,从中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然后再根据这些优点和长处适当地安排他工作的机会,并且鼓励他:你一定能做好,你有这个能力去完成。这样,他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甚至会超出老师的预料。

3.利用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经常利用学生身边的人或事物去影响他们,如班级中学习好的学生,助人为乐的事情等等,来带动他们,或者在班中组织“手拉手,我们一同成长”的活动,使他们的行为有进步,从而树立远大理想。

4.加强纪律观念的教育

对后进生一定要加强纪律教育,决不能听之任之。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一旦发现有苗头性的问题出现,就要及时把它们扼杀在萌芽状态。而对于主动承认错误的学生要及时地给予表扬,让他们知道:有错就改,还是好孩子。

5.做好家访工作

学生的思想教育光靠学校是不行的,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所以教师要勤于家访,做到心中有数,但是,家访工作要注意方式,应在学生的当面与家长谈,多说学生的优点,对于缺点要婉转地提出,这样后进生才乐于接受,自觉改正错误。

6.区分对待,区别要求

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上,不同智力的学生应该区分对待。我们可以给差生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作业,但是必须要求他们自己完成。课堂上,我们把一些简单问题回答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让他们也尝试成功的喜悦。

苹果是甜的,也许学生不是要尝尝苹果的甜味,他想的是削苹果皮的过程,在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那我们不妨把削苹果的权利还给学生吧!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兆丰小学)

上一篇:学案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对课堂生成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