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治疗慢性肺心病并心力衰竭64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22 01:35:51

葛根素治疗慢性肺心病并心力衰竭64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比较用葛根素加综合治疗与一般综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方法 治疗组64例,对照组55例,比较两种方法的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PaO2、PaCO2变化情况,血黏度主要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62%,对照组总有效率76.36%,治疗组PaO2、PaCO2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葛根素;微循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心功能不全是肺源性心脏病的必经阶段,此阶段若处理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可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而把肺心患者的心力衰竭控制好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笔者于2004年5月至2007年2月应用葛根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全部病例均符合我国肺心病诊断标准,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均按《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1]进行筛选,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4例:男47例,女17例;年龄36~78岁,平均60.9岁;病程8~32年,平均23.1年。心力衰竭Ⅲ度21例,Ⅱ度27例,Ⅰ度16例。对照组55例:男42例,女13例;年龄37~76岁,平均60.1岁;病程9~31年,平均22.6年;心力衰竭Ⅲ度17例,Ⅱ度30例,Ⅰ度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和心衰构成比例经统计学处理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吸氧、改善通气、抗感染、祛痰平喘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200~400 mg(根据患者性别及体质)加入糖或生理盐水250 ml中,1次/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5 d。

1.3 疗效判断 ①显效:疗程结束后,咳嗽、咯痰、呼吸困难明显改善,紫绀消失,肺部音消失或明显减弱,心功能改善达到Ⅱ级。动脉血氧分压(PaO2)上升1.33 kPa以上,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1.33 kPa以上。血流变学指标五项以上改善;②有效: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症状减轻,紫绀减轻,肺部音减弱,心功能改善达到Ⅰ级,动脉血氧分压上升,但达不到1.33 kPa。血液流变学指标4项以上改善;③无效:症状体征及各项化验结果指标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比较有效率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组显效37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62%。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2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6.36%。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比较见表1。

2.3 血液流变学检查 治疗组治疗后,除红细胞压积外,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沉、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反复感染,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刺激骨髓致红细胞代偿性增多、血管内皮受损、凝血因子活性增加,致血黏度增高。红细胞压积增高,缺氧时缩血管的物质增多,使肺血管收缩阻力增加,如白三烯、5-羟色胺、血管紧张素Ⅱ,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肺部血管收缩导致心脏负荷加重,甚至产生多发性微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2],同时产生微循环障碍,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加重。由于高黏血症微循环障碍是肺心病心力衰竭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因此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能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有利于肺心病的好转[3]。葛根素是从豆科植物野葛和甘葛藤中提出的一种黄酮苷,为血管扩张药。葛根中的多种总黄酮化合物有舒张平滑肌的作用,故对动脉有一定的扩张作用。特别是肺动脉有较显著的作用,同时降低了血管阻力(30 mg/kg),因而能降低心室的前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输出量。葛根素还可以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5-羟色胺释放,故有降低血黏度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有效的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比较对照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治疗前后,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使用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对于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采取积极抗感染、吸氧、改善通气等综合措施的同时,使用葛根素能明显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刘全喜,秦太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与疗效判定标准.河南省卫生厅医政处,1990,6:31-32.

[2]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6-87.

[3] 王黎,李玉平.抗凝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26例临床观察.中原医刊,1996,23(10):20.

上一篇: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189例眼外伤患者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