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完善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法律制度

时间:2022-10-22 12:45:01

浅议如何完善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法律制度

[关键词]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法律制度

在我国目前金融界分业监管模式下,只有信托公司可以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产业市场投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缺点是客户资源较少,资金不够雄厚,不能利用媒体等机构宣传其产品等。而银行业客户资源丰富,可以公开宣传其产品,资金雄厚,但是不能经营信托业和证券业,其信贷规模要受额度控制,而且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拓展业务,银行不得不开展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其中银信合作比较多,为的是取信托之长补银行之短,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本文从法律责任的角度厘清银信合作理财中各方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为司法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通过对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各方当事人的法律责任的厘清, 除了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之外,还应从体制上完善有关银信合作的法律制度,以保护投资人的投资利益。

一、建立健全受益人的撤销权和追踪权制度

所谓受益人对受托人处分行为的撤销权,是指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受益人可以自行或申请法院撤销受托人的处分,使受托人的处分行为自始归于无效。

在信托过程中,受托人的重要义务是依照信托合同和法律规定,运营、管理、处分信托财产,以实现信托目的。受托人必须为了受益人的利益最大化去处分信托财产。同时,受托人的处分为无权处分行为,特定的第三人不一定优先于受益人取得信托财产。因此,大陆法系信托法规定,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的,受益人可以撤销受托人的处分行为。

如果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受益人因此而行使撤销权,受托人的处分行为自始无效,比方说,受托人处分完信托财产后,才被宣告破产,受益人无法追偿损失的信托财产。而且第三人取得信托财产,很可能是恶意取得。如果不授予受益人向恶意第三人追回信托财产的权利,显然有失公平。

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满足何种条件下,受益人的权益优先于取得信托财产的第三人。

通常以信托财产进行了登记,或者信托虽未登记,但第三人知道受托人的处分违反信托目的或因重大过失而不知者为限。在下面二种情况下,受益人的撤销权对第三人产生法律效力:

一是信托财产为不动产及一些特殊的动产,依法应登记、注册的并且已经办理了登记或注册的,如果受托人处分信托财产的行为违反了信托目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三人仍与受托人进行交易的,受益人的撤销权的效力理应及于第三人,而不问第三人属于恶意还是善意的,因为法律上推定第三人已经知道或应该知道信托财产已经登记或注册。反之,如果信托财产应登记、注册而未登记、注册,即使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加以处分信托财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的,一般来说,受益的撤销权不能及于取得信托财产的第三人,因为这里法律保护善意的第三人的利益,推定第三人不知道或不应知道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以保护交易安全。

二是看第三人取得信托财产是善意还是恶意,作为他是否承担责任的标准。第三人如属善意,事实上不知道受托人的处分行为违反信托目的,并且不因重大过失而不知者,受益人的撤销权就不能对第三人产生效力,即第三人善意取得信托财产。

我国《信托法》并未规定信托财产是否应该登记,如第三人明明知道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仍与受托人进行交易,其用意显然不是善意,不论其信托财产是否登记,该第三人都不应受保护。

二、健全法律法规,分清银信合作中的法律责任

自从《信托法》颁布实施之后,我国的立法进度缓慢,缺乏一些操作性强的法规,特别是《信托业法》的缺位,造成当前信托政策发展滞后于信托业务的发展。在我国分业监管体制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监管规定调整规范银行与信托的理财合作,《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等监管规定规范调整信托公司与银行的理财合作业务。但是由于不同的行业法规之间有法律空白漏洞,而且有相互矛盾之处,造成银信合作过程中,有些银行和信托公司钻法律漏洞的空子,有些银行与信托公司故意对行业标准就低不就高,以达到规避法律的目的,从而扰乱了金融秩序。如果将这些规章相互比较时,就会发现在分业立法的情况下,下位法经常突破上位法,例如,银监会通过部门规章的形式允许银行借委托的名义从事信托业务,是对上位法的执行还是突破上位法?又如,比较银监会各规章关于银行与信托业之间的规定,银行规章要求的投资者资格明显低于信托类规章的要求,并且人数上规定不一致,银行理财产品对投资者数量没有限制,而对信托公司的要求是单个信托计划的自然人人数不得超过 50 人。

立法也要与时俱进,有些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立法之初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腾飞,许多规定已不能胜任我国现段金融调整的需要。比如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每项信托计划不得超过 200 份。这项规定本意是用于引导信托公司将客户定位于具有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机构投资者和高端投资者,从而有效地控制金融风险。但是,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市场越来越成熟发达,信托公司受限于 200 份的限制,往往难以满足有些资金需求大的项目的需求。另外,信托公司也受到不能设立营业网点的限制,发展受阻并在金融领域竞争中处理不利地位。期待着有关部门早日通过立法消除这些消极的限制。

总之,笔者认为,信托公司与商业银行有各自的优势,应该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虽然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但我们不应该因噎而废食,而应该对症下药,找出问题的法律根源,从立法角度加以纠正与完善。明确银信合作中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和所应负的法律责任。银信合作理财总体上是一种信托关系,而不是委托、、行纪等关系,因而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就要遵从信托的一系列特定的权利义务安排;这些权利义务安排中包括受托财产权转移、信托财产独立、信托财产存破产隔离、受托人告知义务、受益人有限责任及受益人对物追索机制等一整套备用规则。对于信托公司,应从提高自主管理能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等方面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充分发挥自己能够横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产业市场的优势,加强与银行的合作,拓宽自己的生存空间,挖掘与银行合作的深度,回归自己的本业,从而改变自己的银行附庸地位;对于银行,应充分发挥自己客户资源广大、资金雄厚等优势,树立与信托公司长期战略合作的理念,避免设计违规逃避监管的理财产品的短视行为,与信托公司合作开发合法合规的更深层次银信产品,并强化银信合作业务的信息披露,加强风险管理,使银信合作稳健发展;对于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的同时,对银信合作加以适当的引导,使其逐步走上正轨;另外,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订和相关制度建设,为银信合作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试论小学课文教学“语文核心价值”的基本特征 下一篇: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深度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