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及对学生工作的启示

时间:2022-10-21 11:42:16

浅析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及对学生工作的启示

【摘要】20世纪初,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史上的第―次革命。华生把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把客观法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这是一场破主观心理学、立客观心理学思想的革命,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对于实验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以及学生工作都给予了很大的启发。但是,华生把心理、意识都归结为行为,陷入了客观主义,也有极大的片面性。本文就此理论结合高校工作实际,有以下两点启发:一是以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个体的行为表现,二是以改善授课方式来促进学习状态。

【关键词】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学生工作;启示

中图分类号:B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3-0071-02

华生把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把客观法作为心理学的方法。这是一场破主观心理学、立客观心理学思想的革命,但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也有其极大的局限性。本文客观评价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将能有效促进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

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史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John B.Watson,1878~1958)于1913年创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1908年,华生开始形成行为主义方向的信念;1913~1919年,华生先后出版了三部著作:《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言》、《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的观点看心理学》。这三部著作,系统阐述了行为主义的观点,开始了心理学上的“行为主义革命”,确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发展方向和学术地位;1920年,华生退出来了他长达12年的校园学术生涯。1921年~1947年,华生不断普及、应用、传授他的行为主义于商业领域中。1957年,华生被美国心理学会授予荣誉,他的工作被褒扬为“现代心理学的形式与内容的极其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持久不变的、富有成果的研究路线的出发点”。[1]此后,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不断得到后来者的续存和发展,且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

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的直接推动因素是:逻辑实证主义思想发展、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实验研究、达尔文进化论:人和动物的同源关系,动物被试代替人。从华生的《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言》等著作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1)个体的行为是后天环境决定的,不是先天遗传所决定。华生将行为分解为“刺激―反应”(“S-R”)单元,刺激来自于客观,是可调控的因素,而不是决定于遗传,因此论证行为也不可能取决于遗传。相反,华生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决定条件,只要控制好环境,就能有效控制到行为。

(2)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传统的心理学对象是心理或意识,而行为主义心理学将行为取而代之。华生把有机体在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都称之为行为。他把心理或意识归结为内隐而轻微的行为,把思维和情绪看成是内隐和轻微的身体变化,也归为行为的一种形式。华生作为彻底的机能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可以丢开意识去考察行为,但不能丢开行为去考察意识。

(3)心理学的任务在于预测和控制行为。华生说到:“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为刺激与反应”(《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他把个体最基本的刺激―反应联结定义为反射,认为无论什么行为归根结底是一套反射而已,这便形成了刺激―反应(S-R)的简化行为公式。因此,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可以有效预测和控制行为,成了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所在。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采用客观法而不是内省法。华生摈弃传统的内省法,主张采用条件反射法、客观观察法(无帮助的观察和借助仪器的观察两种方法)、测验法和言语报告法四种方法。其中,条件反射法是其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它使华生掌握了一种完全客观的分析行为的方法。华生因怀疑传统内省法的精确性,从而强调客观法来研究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进步意义与局限性

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矛头指向传统心理学的两个中心思想,即意识心理学和内省主义,它是西方现代心理学史上的第―次革命,有其进步的意义。但华生行为主义的革命也有极大的片面性,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

(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进步意义

首先,华生行为主义奠定了“行为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华生反对传统的内省法,主张客观化的研究方法,推动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科学化进程。它的许多实验技术,如行为矫正技术和定量刺激技术都是卓有成效的研究人类行为的实验手段。

其次,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学习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华生重视学习过程的研究,认为行为的改变和塑造都是通过学习过程实现的。学习就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牢固的刺激-反应(S-R)联结。华生的这一观点对后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斯金纳和班杜拉等给到了很好的启示,他们对反射式学习过程的研究相当深入。

(2)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局限性

首先,华生的行为研究抹煞了人类行为的本质性特征,而忽略了对行为的整体性、目的性和认知性特征的考虑。

其次,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最大缺陷是将意识及认知等中介过程排斥在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之外,使人的心理过程成为不可知的“黑箱”。[2]也因为这一点,使当代的认知心理学取代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霸主”地位。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学生工作的启示

1.以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个体的行为表现

将华生的“环境决定论”结合到学生思政工作中:个体所处的环境(如班风)是否紧气,是否积极向上,是否有良好的行为模式为榜样等,均直接而明显的影响到个体的行为表现。譬如,学院内一对双胞胎学生,学习态度和工作表现大不一样。老大选择的是汽修专业,由于汽修专业重实操,且班中多为男生,大家比较的是学习能力的高低。老大整天跟汽车打交道,在班中逐渐养成刻苦钻研的精神,一门心思的专攻于看似“枯燥”的汽车维修中,不喜与人交流。而老二则不同,父母为培养俩人能成为今后工作上的“搭档”,就指定他读营销专业。因营销班女孩子多,老二进了学校不久就被 “熏陶”了,整天爱“包装”,同学间相互攀比名牌,并很快谈起恋爱,不求学业。相比较,汽修专业的班级管理比较严格,强调操作一丝不苟;营销班则比较开放,班风活跃,学生想法新潮,培养出的营销生也追求时尚,赶潮流。由此可见,个体虽为同卵双生子,但在不同的班风影响下,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工作表现和学习态度。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对个体行为起决定作用的不是遗传因素,相反,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大。

塑造良好的班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个体的积极表现和努力程度;而一个管理松散、班风消极的学习团队,自然很难成就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因此,华生的“个体的行为是后天环境决定的”这一理论给予了广大教育者很深的启示:想要培养一批进取奋发的学生,我们可以从改善环境做起,从建设班风做起,进而促进个体的积极表现。

2.以改善授课方式来促进学习状态

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学习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例如华生的恐惧学习理论对学校教育的启发:在有他人存在的情境中,人们由于害怕被人评价而引起了激起,并进而对个体的心理或者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结合实际工作,学生的行为态度很多时候就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而学到的。比如说,一些学生可能就喜欢实训课,不喜欢理论课,因为他们将理论课的学习方式跟枯燥乏味这样的形容词和不愉快的生活经验联系了起来。在课堂上被提问难题(CS)引起了焦虑(UR),形成了对理论课焦虑厌烦恐惧的条件反射,可能泛化他们对其他课程或对学校环境等的厌烦恐惧。华生的这一理论研究,启发了改善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即教师可从改善课程的上课形式及课程内容拓展等方面,来强化学生的行为和学习状态。

三、结语

从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法来评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具有反封建反宗教的积极意义,可以说,这是一场破主观心理学、立客观心理学思想的革命。虽然,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有其极大的局限性,但它对于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尤其是实验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都给予了很大的启发,它使心理学从主观的唯心主义的科学向客观的唯物主义的科学发展道路上迈进了―大步。[3]在学生工作中,结合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从中受到教育教学的启示,并合理运用,将能更为高效的开展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沈德灿,孙玉兰,滕桂荣.西方心理学史简编[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260.

[2]于述民.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初步批判[J].心理学报,1957(1);200.

[3]倪中方.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评析 [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5);22-24.

[4][美]黎黑著.刘恩久等译.心理学史―心理学思想的主要趋势[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上一篇: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下一篇:烟草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