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社会下大学生谋职求稳现象的探究

时间:2022-10-21 11:38:40

转型社会下大学生谋职求稳现象的探究

摘要: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变化。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领域呈现出“求稳”心态。本文从学校、社会和大学生本身出发探讨在社会转型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关键词:转型社会 大学生 求稳 职业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53-02

1 转型社会下大学生谋职求稳的现状

1.1以“公务员热”之现状看大学生谋职求稳现象

近年来,大学生热衷于追求“铁饭碗”,参加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考试热度不减。尽管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诸多岗位附加条件限制和要求,但报名依然火爆。据统计,国考报名截止时,2013年国考有138.3万人通过资格审查,加上待审查的14.3万人,报名人数突破150万人。竞争最激烈的职位竞争比达到9567:1,竞争堪称“万里挑一”。大学生扎堆国家、地方单位的现象折射出的是当前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下大学生择业过程中求稳的现象。

1.2从“稳一代”务实保守特点看大学生谋职求稳心态

从公务员考试发展趋势看,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趋向“求稳”是主要特点。有媒体将这群扎堆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青年人称为“稳一代”。本该是一群年轻活力、敢想敢干,最具有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的青年群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正在逐渐发生改变。“稳一代”用来称呼那些安于现状、安求稳定、务实保守的年轻人。在职业选择时“稳一代”倾向于待遇优厚、稳定性高的职业。从就业领域“求稳热”的升温可以看出,当前部分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已经出现了一种不可逆转的求稳心态。

2 转型时期大学生谋职求稳心态的负面影响

2.1过度求稳可能抑制大学生才智释放

“公务员热”反映的是当前部分大学生一种务实、保守与求稳的择业心态,我们应给予尊重和理解。然而,大量社会受教育最多、最优秀的人才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机关,谋求安逸和稳定,会影响大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主动创新意识,可能抑制他们才智释放,阻碍大学生重塑自我,完善自我,会使大学生失去更好释放自身才智的机会。大量优秀人才流向政府公务机关会造成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对接断层,造成严重的人才浪费。

2.2过度求稳可能阻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动力。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大学生应该是最易成为富于创新的群体。从市场经济导向来说,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需要更多具有更高要求的创新型优秀人才,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公务员考试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求稳心态,这严重背离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过度求稳心态会造成大学生创造意识的缺失,降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的激情,将阻碍市场和企业培养创新人才。大学生若将这种求稳心态带入职场,借助职业群体蔓延成为社会风气,又传导至下一代青年人的求职选择,这样形成恶性循环,会给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3过度求稳抑制创新型社会的构建

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处在高速发展的中等水平,需要更多创新型优秀人才来促进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还远没有达到年轻人可以老成守业的地步。最具有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大学生群体,如果趋于保守,寻求安逸稳定,这个国家就很难拥有明显的竞争力和创造力优势。如果大学生群体普遍缺乏创新的冲动,安于现状,则培养不出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将严重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很难创造出一个活力四射的国家,那么还谈什么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国家。

3 影响当前大学生谋职求稳心态的因素

3.1不成熟的市场就业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劳动关系也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转型过程中,劳动力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且变得越来越复杂,劳动关系两大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激化, 人才资源完全由市场配置并没有完全实现,大量毕业生无法顺利完成就业,并且出现了企业调高用人门槛、学生降低就业预期的“就业移位”现象。

在目前不成熟的市场就业机制下,如果不打破“铁饭碗”,那么人才就无法真正完全进入市场实现自由流动。由于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人才流向引导机制,使得当前我国人力资源流失严重,我国人才红利为发挥最大效益。

3.2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转变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不断发生改变,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现实化等特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在就业能力、心理素质等个人综合能力等方面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强大的生活压力,大学生更多关心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恰逢公务员工作高福利、高稳定、社会地位高符合他们的职业定位和选择,就毫不掩饰自己追求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的目的,同时在职业选择时做出保守、求稳的选择。从“公务员热”现象中可看出,部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主要表现为对功利价值的最大追求,更趋于“实利”和“自我”,以薪酬福利、能力发挥为重,职业稳定倾向明显。谋求职业的稳定性已是近几年来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中首要的考虑因素。

3.3家庭教育与社会评价标准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长大后的职业价值取向。传统父辈观念认为读书就要出人头地,“学而优则仕”。因此,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多出现父母代替择业的现象。在大学生择业时父母的意见往往起决定性作用,“父母择业”更是引发体制内就业潮流。父辈保守安稳的社会心理普遍认为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声望地位较高、工作稳定,而民企声望地位较低、创业风险过大,因此更期望子女在体制内安稳就业。

社会舆论对某一职业的评价而形成的职业声望是影响个人对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社会中民众还普遍存在着注重稳定、追求保守、害怕冒险的社会心理,这种保守求稳心态在当前社会剧烈转型时期尤为突出。在这种复杂多元的社会评价氛围的影响下,父辈“安稳”社会心理已经被年轻一代的多数人所接受。这种保守求稳的心理诉求,是转型时期社会深刻变化、复杂多元,风险增多、变数增大的客观现实,也是与我国传统文化中保守、求稳、务实心理紧密相关的。

上一篇:专业渗透,中职语文教学有效之路 下一篇:初中历史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