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活动全攻略

时间:2022-10-21 11:28:13

餐后活动全攻略

本文所指的餐后活动是指从第一个幼儿用完午餐到全体幼儿进行午睡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展开的活动。它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部分幼儿的“进餐”和部分幼儿“自主活动”阶段;二是全体幼儿进行安静的非正规的“集体活动”阶段。在现实教育中,由于幼儿个体差异较大,进餐速度有快有慢,产生了幼儿进餐和自主活动交叉环节的管理。

【问题呈现】

镜头一:《顾里顾不了外》 时间:11:00~11:10

又到午餐时间了,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吃着,教师独自一人管理着。教室里真安静!没多久,有几个孩子吃好了,他们一边问老师今天玩什么,一边习惯地拿着小椅子到走廊上去了。这时老师随机说:“今天就看书吧!”于是老师急忙拿出书,分给幼儿每人一本书,让他们自己看,然后马上回到教室里继续管理吃饭的孩子们,边走边说:“要一口饭一口菜,注意不让饭粒掉出来”等等。此时走廊那边乱套了:有的在抢书、有的把书撕下来了、有的把书当玩具玩、有一个孩子还哭了起来、有两三个孩子还偷偷溜进教室在搭积木……场面非常混乱,真是顾里顾不了外。

镜头二:《顾外顾不了里》时间:11:10~11:30

教师急忙跑到走廊,处理正在发生的事情:“XX,你怎么了,为什么哭?”“哎呀,谁叫你们搭积木的?”“XX,把书还给他,他同意才能跟你换呢!”“XX,把书捡起来,我给你们讲故事!”……孩子们这才坐回自己的位置上,准备听教师讲故事了。教师刚开了一个头,里面就餐的孩子开始叫了:“老师,XX的菜倒在桌子上了!”“老师,XX没吃完饭,在玩玩具汽车了。”……顾外又顾不了里。于是,教师又急忙跑入去处理教室里发生的事。

镜头三:《里外都顾不了》时间:11:30~11:40

还有个别孩子在用餐,教师一边组织大多数幼儿进行餐后活动,一边不时地大声跟教室里用餐的幼儿说:“加油吃,吃完后我要讲故事了。”“快点吃,五角星要飞走了。”……老师话还没说完,孩子又有事了:“老师,我们不要看书了,你给我们讲故事吧!”“老师,我吃不下了,快要吐出来了。”这时有个别幼儿趁教师不注意离开位置到别处玩了,教师赶紧站起身,制止孩子的行为……

【原因分析】

在以上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以下四大因素:

1.人手的不足

案例中,在孩子们用餐的时间里,只有一个教师在班里,无法两头兼顾处于走廊活动的幼儿和在用餐中的幼儿,教师一会管外面一会管里面,跑进跑出,往往会出现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的现象,这是人手不够造成的。

2.环节的交互性

午餐时间,由于孩子们用餐的速度快慢不一,常常是一部分孩子吃完了,而另一部分孩子才只吃了一点点,所以,时差就在这里一前一后中产生了。就像案例中说的,还有好些幼儿在餐桌上用餐,而一部分幼儿已经进入下一个生活环节,在走廊看书了。这时候走廊就出现了嘈杂的声音,而另一部分幼儿则在吃饭,他们的注意力也随之分散了,不能安静地用餐,但是他们还在用餐环节上努力着……这样两种不同状态下的幼儿分别处于两个不同的环节,教师顾不到里,又顾不到外,这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活动的不确定性

安排幼儿看书,是教师现场临时的一种行为,由于前期没有思考,在组织过程中既没有规则交代,更没有要求和引导,只是简单地把书分给每人一本,让幼儿自己看,然后又匆匆回到教室里面管理吃饭的孩子。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往往在计划中没有具体的某个指定活动,因此是临时想到什么就让幼儿玩什么,整个过程处于随意的状态。导致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不浓厚,出现案例中争吵、撕书、把书当玩具玩等情况。所以,这个点如果教师不能妥善处理,那整个教室就会像炸开的一锅粥,乱成一片。

4.形式的单一性

面向全体的餐后活动(11:30~11:50),虽然看似教师在组织幼儿,但是由于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单一,使那些早已吃好饭的幼儿已经厌倦了看书,而那些刚用好餐的幼儿才刚开始看,这样两种状态使教师顾此失彼,不能有效地实施餐后活动,造成活动过程走过场的局面。

那么如何使两个交互环节中教师的管理两者兼顾?如何使幼儿安静有序自主地活动呢?我们认为,首先必须调整教师的工作时间,通过有效规划和组织实施两步并进的策略,使餐后活动真正达到优质高效。

【研究路线】

餐后活动规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合理调整――调整时间和明确分工;

第二阶段:周前规划――内容丰富,四定到位;

第三阶段:有效组织――三步并进,科学结合,评价推进。

本规划试图通过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小步实施,我们采用调整教师与保育员的吃饭时间,制定了职责明确,分工合作的工作表;通过周前制定餐后自主活动,周前规划和餐后自主活动计划,采取四定策略: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要求,使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在面向集体组织的餐后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观察、引导,在师生互动中渗透隐性的评价,使活动的教育价值隐含其中。

【实施措施】

一、合理调整――井然有序

为了妥善合理地安排用餐中幼儿和活动中幼儿的两个交叉点时间的管理,我们将时间进行了调整:

1.调整时间,管理到位

主班老师:10:30~11:00,配班教师:11:20~11:50,保育员:10:45~11:15;核心环节,两位教师共同管理:11:00~11:20,具体分工为:配班教师管理午餐中的幼儿,主班教师管理用餐后的幼儿,这样就避免了只有一个教师的困境,使管理两头兼顾,轻松有序,有条不紊。

2.合理分工,责任到人

在餐后活动中,由于幼儿们用餐的时间不同,导致了幼儿进入餐后活动的时间也不同,因此,为了让幼儿能在教师的关注下进行“自主活动”,我们制定了职责分工表。具体如下:

有了以上职责的分工后,每个时间段保教人员根据自己的职责要求落实到位,尤其要关注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如:管理用餐的教师根据幼儿的用餐情况不断转移指导重心,提醒督促幼儿吃完吃好自己的一份菜后,并及时漱口、擦嘴,到指定的地方进行自主活动。管理吃完饭的幼儿教师则组织幼儿进行自主活动和餐后集体活动。这样的职责到位,分工合理的情况下,我们的餐后活动变得更加具体直观,更加具有操作性。这样避免了幼儿无所事事到处乱跑,教师手忙脚乱顾不来的现象,使活动有条不紊。

二、自主活动――心中有底

为了让教师和幼儿对每天的餐后活动的开展做到心中有底,我们根据年龄段的不同,班级的不同,制定了周前规划表。

1.四定到位,心中有底

每次餐前教师对餐后自主活动做到“四定到位”,即:时间、地点、内容和要求。要求教师心里有孩子,教案在心中。每次在饭前交代活动的地点、供幼儿选择的内容和要求,使幼儿心中明确。我们通过周前将下周每天11:10~11:30自主活动内容规定下来(中大班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制定;小班由教师制定)。以图标的形式呈现,张贴在幼儿看得到的地方。这样在教师的引导和幼儿自主观看规划图的双向实施下,使幼儿的自主活动到点到位,有声有色。

2.多元内容,自主选择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幼儿们感兴趣的活动,教师组织起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于幼儿“自主活动”阶段,教师根据班级幼儿的兴趣爱好,每天有二到三项内容供幼儿自选,如:周一:积木、娃娃家、看图书;周二:建筑角、橡皮泥、拼图;周三:叠叠乐、穿线版、积木……;周四:自带玩具、小巧手制作、看图书……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不仅给于了幼儿自主选择的空间,满足了不同个体的兴趣和需要,更使活动安全而自主地展开。

过程管理:走动式管理、随时的介入、隐性的指导,体现幼儿的自主性。

三、餐后活动――精彩缤纷

每天的餐后活动是幼儿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此时我们把活动的空间交给了孩子,幼儿完全是自主的,虽然活动内容由教师定,但是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隐性的指导为主。我们把此环节分为活动前、活动中、活动结束三部分。具体地说:

1.三步并进――活动前

第一步:个别用餐慢的幼儿――快速放好碗筷后,漱口、擦嘴、搬椅子;

第二步:保育员――负责餐后桌面以及地面卫生工作;

第三步:教师和保育员组织幼儿活动前准备。一是组织幼儿小便、整理衣服,最后整队;二是活动交代。户外散步、观察活动等,教师交代要求、规则,以及注意事项。

2.观察、引导、互动三结合――活动中

(1)自主活动:以观察为手段,教师隐性指导为主,及时处理偶发事件,渗透教育。此时,教师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引退在一旁,观察每个幼儿,适当地介入,确保活动的有序和安全。以幼儿的兴趣出发,安排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一是使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给予幼儿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利于幼儿自主发展。

(2)户外散步:做到两点,一点是科学合理巧安排;第二点是注重过程中的指导要求。

第一点:科学合理巧安排。

组织过程中我们做到以静为主、结合季节、天气变化等科学灵活的安排。

以静为主。从健康的角度,安排相对静的活动,以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选择一些适宜的幼儿感兴趣的自主活动内容,既有利于幼儿健康,又不影响孩子的午睡。

结合季节。随着季节的变化有目的地带领幼儿参观园内的各种植物、景象的变化,以陶冶幼儿的情操,扩展孩子的知识面。

天气因素。

晴天的安排:安排在室外开展活动,一周每天的活动不重复。如:看图书、自带玩具、橡皮泥、积木、户外做手工、户外手指游戏、户外拼图等。

雨天的安排:幼儿的活动场就在教室。于是区角活动变成了孩子雨天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如:娃娃家,表演区,数学区,建筑区,美工区等。

第二点:注重过程中的指导要求。

一是明确活动内容和要求。告诉幼儿今天餐后活动的内容和要求,使每个幼儿清楚明了;二是过程中的指导。围绕活动主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与活动,与环境进行有效的互动,拓展知识面。三是及时处理好预设外的事件;四是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渗透和培养。如学习细心的观察,养成不攀摘花草的习惯等等。另外,我们做到规则在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习惯培养。如是区角,幼儿自主选区进入,合理控制进区人员,幼儿在自主活动中操作探索,教师走动式的管理发挥最大化的作用。

3.交流共享――活动后

餐后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引领幼儿在自然的交流中轻松的讲述自己的发现和感想,此过程教师的语言要简短、语气要温婉,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与教师互动,在自然流畅的氛围里获得积极有效的肯定和评价。这种隐性的教育价值将蕴含其中,其魅力将是无限的。

【提炼收获】

餐后活动的有序规划与实施,给幼儿提供了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不仅让幼儿静下来做自己想做的工作,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和不安全性,也加快了幼儿吃饭的速度,同时也为幼儿安静进入寝室午睡提前做好了准备。

餐后活动的有序规划与实施使保教人员眼中有幼儿,心中有教案,职责更加明确,合作更趋愉悦,将隐性的教育价值渗透在教育的全过程。

餐后活动是一项既自主又相对集体的活动,虽然我们着力于改变教师高控和随意放任两种走向,但是如何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进程,科学合理的归整和丰富活动内容,丰厚活动内涵和价值,引领幼儿积极前往,仍是我们研究的核心要素,也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更是我们下一步如何跟进式研究的目标所在。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中心幼儿园)

上一篇:宝贝,精彩的人生需自己走 下一篇:生命化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教师的道德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