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开展创新教育的探索实践

时间:2022-10-21 11:13:17

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开展创新教育的探索实践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创新”一词共出现了9次,其中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应有利于增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从课程设计思路中就包含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养成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作为新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据了解,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并未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以高考升学率为目标,围绕高考这一核心组织开展应试教育,在实施新课程的今日依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二是部分教师有心开展创新教育,想在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而又苦于无从着手,处于有理念、想行动,但又不知如何去做的尴尬境地。笔者作为一名普通化学教师,几年来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下面就将笔者开展创新教育的全过程展示给大家,以期抛砖引玉。

一、确定切入点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贯彻的基本理念。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实验来讲,无论是从实验试剂的选择、仪器装置的优化、实验条件的确定、操作步骤的编排,还是从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目的的达成等等方面来讲,都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同一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总会因时、因地、因人、因物而异。因此,对已有化学实验方案的改进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而这之中也蕴涵着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无穷契机。然而,在目前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只是作为“教书”者,对于教科书上的实验“照方抓药”,若出现实验失败,草草找上几点客观原因就匆匆而过;有的教师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创新,往往也是通过自己课下研究或学习借鉴他人成果,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结果演示而已。这样做,也只能“授人以鱼”而不能“授人以渔”,怎样进行化学实验创新,学生不知更不会,甚至一些教师也是如此。所以,笔者首先就确定了以化学实验创新为载体和切入点,探索在化学实验创新中进行创新教育。

二、探索可行路

在普通高中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无须赘述。那么,在普通高中开展创新教育确定了切入点后,应该向何方向发展?向何方向发展才是可行之路呢?显然,一方面,创新教育目标是涵盖在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中的,也就是说创新教育目标属于三维课程目标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创新只有在已有的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础之上才能进行。因此,创新教育目标是建立在基本课程目标之上的高层次目标。

笔者设想,在化学实验创新中开展创新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落实理论上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真正实现三维课程目标,同时还应该是能够解决上述这样一个现实问题的良策。那就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解答高考化学实验创新型题目的能力,从而实现有效提高高考成绩的目标。因此,将三维课程目标、创新教育目标与高考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做到先进理念与现实情况的密切结合,才是现实情况下在普通高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可行之路。

三、实践新理念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么,如何将创新教育理念转化为优质的创新教育实践呢?

(1)开展专题讲座——“授人以渔”,初步学会创新技法。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学会创新思维和方法,没有科学的创新思维和方法就不会有科学的创新实践。创新实践需要创新思维和方法作指导。因此,学生首先要学会一些基本的创新思维和方法;然后,再将创新思维和方法应用到化学实验创新过程之中,用创新思维和方法来指导化学实验创新活动。在高一第一学期,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开展两次专题讲座,使学生体验这两种基本创新技法在中学化学实验创新中的应用,做到“授人以渔”,使学生初步学会创新技法。创新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仅仅通过两次专题讲座就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在后续的学习、实践中,通过对规律的思考、对事物的判断以及不断演练形成的。作为普通高中来讲,普遍存在着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的突出矛盾。因此,不可能因为开展创新教育而额外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否则有的学校是不允许的、学生是反感的、家长是反对的。所以,在普通高中开展创新教育,首先必须在自己学科教学的有效时间内进行。

(2) 结合课堂教学——“学而时习”,逐渐形成创新能力。在中学化学教科书中,有很多实验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铜在氯气中燃烧实验,显然存在着很大的污染问题;再比如: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根本观察不到教科书上所描述的实验现象,自然也得不出相应的实验结论;还有乙二酸受热分解实验,根本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乙醇结构式测定实验,也不能得到正确的实验数据和相应结论等等。类似上述这样一些传统实验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我们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也依然是存在的,况且新的实验往往存在的问题可能会更多。这也是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无法、也不应该回避的问题。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经常地、多方面和多角度地引领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创新技法,对教科书中已有实验进行创新,做到“学而时习”,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

(3)开设校本课程——“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就是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为此,笔者积极进行行动研究,探索、实践以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比如:“苹果褐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的探究”“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有关问题的探究”“雷雨是不是酸雨问题的探究”“市售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的探究”“有关酸菜问题的探究”“富铁物质中铁元素检测的探究”等等,均是笔者近几年来精心挑选、探索实践的几个比较生活化的、适合高中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课题。在校本课程中,不仅引领学生将他们已经形成的基本的化学实验创新能力应用到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之中,而且要指导他们进行很多全新的实验创新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去创新,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宽城县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刍议初中物理如何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 下一篇:钢琴表演中如何缓解紧张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