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让学生“动”起来的自主课堂

时间:2022-10-21 10:55:05

构建让学生“动”起来的自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114-01

新课改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实现课堂自主学习,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素质教育活动的灵魂。

早在18世纪,法国伟大的教育家卢梭从自然主义教育观点出发,提倡教育应“归于自然”,发展学生的天性。课堂自主学习便是发展天性的教学方法,它摒弃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法,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

自主课堂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泼起来,简单地说自主课堂就是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学习自觉地把自己看作是教育的主体,贯穿“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主线,主动学习。课堂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并不是极端地把教师的作用减少到最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参差不齐的过程,教师需担当起“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点拨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积极作用,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构建自主学习课堂,首先教师应围绕“学生学会学”为中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目标,以问题导学,强调预习。让学生参与预习提纲的设计和制定(主要在中高年级实施),把预习提纲问题化,把问题系列化、具体化,使学生有的放矢的预习,做好自主学习的前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习符合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学习。

其次,课堂自主学习要让学生改被动听讲为主动动手、动脑、探究。心理学研究表明,亲自动手做过的事情理解得最透,记得最牢,所以教师开展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动”起来。可以事先安排,也可以即兴组织课堂辩论。例如:在教授语文课“三袋麦子”时,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各不相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对事物的理解和体验也各不相同,围绕“你欣赏准的做法呢?”这一问题,让学生中抒己见,即使有了争论也不怕,有了争论课堂便“活”了起来。即便学生的争论没有结论,但换来的是学生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这也是值得的。探究性学习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探究学习中开展自主学习的是必须的,而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自主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也能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各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并且有明确的分工,又围绕共同任务而相互合作。贡献自己的智慧,达到统一的目的。合作学习适用于各个学科;例如:数学人教版第二册“摆一摆,想一想”,设计合作探究的方法,(一)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明确分工(记录、摆摆操作、整理汇报结果等)交流,(二)在操作后的经验基础上继续分组探究4个圆片,5个圆片……9个圆片可以摆出哪些不同的数,你还发现什么?学生通过开展自主学习不但掌握了知识,还逐步了分析和整理结果的能力。

自主学了在课堂中开展,还可以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开展。例如,科学三年级下册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用湿度计、气温计测量实际天气情况,并进行描述的活动。学生亲身体验不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了绝佳的机会和空间,并且锻炼了学生记录、观察、判断等能力。

再次,学习离不开评价。评价中学生也“动”起来。课堂自主学习还应恰当地运用自主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根据自主学习的情况,让学生参与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个体差异,注重鼓励性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都能充分自主地发展。

自主课堂是自主学习的环境保证,自主学习是自主课堂的实质内涵,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做好自主课堂,是将设计的重点放在能够促进学习发展上,而不是活动的形式上。古人云:“学贵有方”。优秀的自主学习课堂便是一剂教学的良方。

上一篇:“别人的评论”到底要不要听? 下一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给山区教育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