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找知识:寻觅靠谱的,识别虚假的

时间:2022-10-21 10:24:19

网上找知识:寻觅靠谱的,识别虚假的

身体不舒服、体检有异常、被诊断为某种疾病……遇到不了解的健康问题、医学知识,不少人喜欢上网搜索,希望找到相关医学知识,以及治疗方法、保健方法或合适的医生。但是,网络上信息万千、真假难辨,如何才能找到真正可信的医学知识呢?

4种方法寻找靠谱医学知识

一是可以登陆正规三甲医院的网站,获取相关知识。如:通过“百度”搜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可以找到该院的官方网站,然后阅读该院的介绍,找到希望了解的相关科室和专家,再仔细阅读其专业特长,从而获取相关内容。

二是可以通过“好大夫在线”等网络专业健康媒体,找到医院和专科、专家,阅读相关科普文章,从中获得相关医学知识,还可以读到别人看病后留下的印象和评论,这些相对靠谱。

三是可以直接从百度检索疾病或症状名称,会发现许多相关内容。其中,“百度百科”的介绍类似教科书的形式,相对比较靠谱,可以从中了解到该种疾病的基本知识。另外,还会发现许多相关专业论文,也值得一看,因为能够在高端专业期刊上发表临床文章,一般都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医生,其论文内容都是靠谱的。

四是可以从新浪微博通过检索某个话题找到带“V”字的专家,这些专家都是经过实名认证的,比较靠谱。一般而言,真正的专家说话都会实事求是,不会夸大其词,更不会打包票、包治百病。在专家微博的相关介绍中,还有可能找到专家的博客链接,相对而言,博客内容更丰富更系统,对了解医学知识帮助更大。

4项措施辨别虚假健康信息

网上寻找健康信息和医学知识,好处在于方便快捷、阅读方便,而且省钱,基本上不花钱。但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用不好则可能乱了社会乱了人心。现在,网络上各种虚假医学信息、伪科学宣传层出不穷,屡禁不止,犯罪成本低而管理难度大、危害性大。经常有患者通过微博发问,某某药某种治疗是否靠谱,更有甚者,相信所谓的网络药品和医生,上当受骗,花钱买来了痛苦。所以,从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中找到科学、合理、靠谱的信息也不容易,需要有一双慧眼。大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辨别信息真伪,避免上当受骗。

如上所述,一是重视专家的实名微博。如:内分泌糖尿病学界多名教授有实名微博,如邹大进、刘超、施秉银、顾峰、赵进喜等教授和我本人,如果遇到确实重要又没有把握的信息,可以向这些教授咨询确认。

二是结合有关医疗单位和管理部门的网络信息,去辨别目标信息真伪。例如,辨别药品的真假,一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便知分晓。

三是尊重和相信当地医院负责诊治自己疾病的医务人员,切不可轻易听信网络宣传而改变自己的治疗。

四是不要被什么诺贝尔大奖或其他天花乱坠的宣传所迷惑。这类词汇越多,信息就越不靠谱、越不可信。

延伸阅读:说说我的“知识”博客和微博

作为一名糖尿病专科医生,我深知糖尿病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性,深知只有医患携手、互相信任,才能更好地治病。我们医生能做的,首先是治疗疾病;但更多的是要教会和保护患者与疾病“和平共处”,让他们不至于因为疾病提前结束生命,不至于因为疾病而降低生活质量;再次是减轻痛苦,医患交流会减轻患者的痛苦,加深彼此理解。

为此,2008年5月,我开始在搜狐网站撰写博客,名字叫“唐友之家”。我在“个人描述”中如此写道:“没有患者,何来医者。医患同心,方能治病。没有不愿意看病的医生,更没有不愿意治好疾病的患者。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个患者喜欢的医生。我的门诊时间:周三上午和周二上午7:40-12:00;特需门诊预约电话:66356729-特需门诊。”开博至今,我发表了211篇文章,访问量为36万3千余人次。

大约2年前,《糖尿病之友》杂志和新浪微博请我上微博解答病友提问,此后,我更喜欢写微博。因为写微博方便,利用空隙时间,随手写来,方便快捷。尤其是在开会间隙或者机场候机时间,甚至坐在班车上,都可以写微博、谈看法,与博友交流沟通。这2年多的时间,我写了4660余条微博,有14000多粉丝。我的粉丝主要来自糖尿病病友、医界同仁、健康媒体和制药公司的职员。我撰写的微博大多是糖尿病方面的知识传播、临床诊治糖尿病的体会、到地市级医院进行讲课和会诊时的心得,偶尔也有议论时政的,还有就是转发一些我认为很有哲理的名言和好的风光照片。总体上,我的微博有较好的科学性、专业性和普及性,传播的是正能量,有益于广大患者、家属和基层医务人员。我觉得,这也是自己作为从事糖尿病专业30余年的专科大夫回报社会和患者的一种方式。

上一篇:物以“硒”为贵 下一篇:每年乳腺X线摄影检查,辐射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