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quest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现状及思考

时间:2022-10-21 10:17:42

Webquest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现状及思考

摘 要:信息技术课堂内容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性,可利用网络资源的便利性,都决定了这门课程适合使用Webquest教学法。加上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单一,主要以教师讲授加演示为主,学生自主实践为辅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养成,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为此,作者针对信息技术教师使用webquest教学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及反思。

关键词:Webquest;信息技术;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0-0018-02

从Webquest引入国内到现在已有十余年的时间,从2002年后的蓬勃发展到现在的少人问津,其中有很多原因。笔者借用何克抗教授的一段话来分析Webquest教学法在中国的衰败。何教授说: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围绕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非常有利。但由于Webquest强调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而实际问题都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性质,且主要是课外活动,所以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加上是针对某个具体实际问题,因而对于中小学各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与掌握,往往不如传统课堂教学。这样,随着Webquest的流行不仅不能保证提高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甚至还可能削弱。不过,如果能够在坚持课堂教学的前提下,适当吸纳Webquest学习方式的优点(例如围绕若干主题来进行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将有可能达到显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能力素质的目标。与此同时,也可以把课内整合模式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1] 从何教授的这段话及Webquest教学以往的实践应用上来看,Webquest教学法有利有弊。我们只要做到扬长避短,就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写了这篇文章,来分析Webquest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并给与一定的对策。

在Webquest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环境可以为探究学习提供最适宜的信息环境,也为Webquest教学法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拓展课程内容,利用任务驱动将学习过程从课堂延伸至课外。并且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引擎、问题解决工具、网络通信交流软件等为探究学习提供认知工具支持,各种创作工具和信息方式也可以帮助师生方便地将学习结果展示出来。

但是,首先由于学生已经形成的由教师主导课堂被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以及传统的学习思维习惯的影响,导致了在Webquest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常常用资料收集取代研究性学习应有的目的,试图在信息“海洋”中直接通过搜索引擎寻找问题答案,使用复制、粘贴等方法来拼凑所谓的“探究”报告,从而导致网络学习丧失了“分析—思考—综合—创造”的过程及其探究意义。

其次,网络延迟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笔者曾经在自己的课堂中设计过若干次采用Webquest教学法的课堂案例。在精心制作网络课程之后,指导学生登录网页进行探究学习并完成学习任务,但是由于网络速度较慢,本来计划一节课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却有所延误,学生对此也怨声载道。

再次,教师缺乏对资源的有效分类和重组。Webquest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模块设置,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这其中资源和过程模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链接,并且为学生完成任务搭建脚手架。但是,虽然人们声称WebQuest是以探究为导向的活动,但其实大多数的WebQuest围绕结构化很强的探究议题展开,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太多的支架(Heavily Scaffolded)”。[2] 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活动都是事先预设好条件和结果,很难在学习活动中真正遇到困难,从而也不利于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3]

另外,大多数教师在进行Webquest课程时,只是浅薄的模式套用,只注重研究成果、活动过程的评价,忽略了学习者的体验和态度。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得到了愉快的学习体验才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还有,评价模块容易和实践过程脱节。在网络中出现的某些Webquest教学法的评价模块中,有一些加入了教师和家长的评价,虽说运用了多种评价模式,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非常不现实。

针对上面所提出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的建议:

1.小组分配至关重要

每一组内学习能力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较好的、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易于帮助其他小组成员完成意义的建构,这名学生起到了协助教师进行组内监督、问题引导等方面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进行分组前,应该考虑到每一组是否都存在这样一名学生,充当教师助理完成相关任务。另外,教师在小组活动中也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不能布置完任务就放手不管,要对探究过程实时进行调控,纠正学生不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行为,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汇总和评价信息。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应成为学生的伙伴,而并非一个领军人物。

2.课程选题非常关键

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使用Webquest教学法。这个选题必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总的来说,选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考虑:符合课程标准;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完成;采用Webquest教学方法比采用传统教学法更能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博客与电子商务》这一课程内容,就完全可以采用Webquest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名人微博和网络购物(这两点也是时下最为流行的网络行为)来导入教学,以学生开通微博和网上订票为任务,为学生提供相关微博和网购的平台资源,搭建任务脚手架,完成整个学习过程。而某些课程内容,比如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大部分内容都不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3.设定合适的三维教学目标

目标的导向作用很重要,它既可以引领学生进行正确的探索,帮助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又可以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是一节课的灵魂。

4.Webquest应该根据任务的差异,制定不同的评价量规和评价主体

应该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他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的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引发自我改进。学生也可以参与制定评价量规,从活动的体验中进行总结。另外,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应以积极的肯定性评价为主,切勿打击学生参与体验新型教学方法的积极性。即便学生最后完成的任务不那么理想,也应该对其进行鼓励。

5.选择合适的制作方法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用制作网页的软件来制作Webquest教学方案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很费时。为了扬长避短,有些可以在单机状态下呈现的任务就不要用网络去实现;可以用单击软件呈现的内容就没有必要非要用网页制作软件来实现。比如说:可以利用PowerPoint软件来设计Webquest学习方案,既简单又省时。[4]

Webquest作为一种基于网络资源探究的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产生了非常强的契合度。但是,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Webquest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即便选择了适合的教学内容,也需要教师通过在实践中反思并逐步加以完善。所以,作为一名普通的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从而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上一篇:论如何提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效能 下一篇:《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