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20 08:25:00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寓言两则》安排的是《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两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情节生动,蕴涵着深刻的道理。《纪昌学射》写一个叫纪昌的人向射箭能手飞卫学射箭,飞卫让纪昌先练眼力,纪昌通过眼盯梭子、虱子,使眼力有了很大的进步,最终成为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练好基本功。”《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延误了治疗的时机致使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教学这两则寓言,一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故事所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设计理念:

寓言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正确揭示寓意。本课教学拟从故事内容入手,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质疑,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抓住文中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并通过朗读指导和评价人物形象,领悟故事阐明的道理。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发表独立见解,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疗、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和人物的想法,体会“学习要练好基本功”以及“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与大家讨论,讨论中能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阅有关纪昌、扁鹊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纪昌学射》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看图片说出寓言故事题目(逐幅出示):亡羊补牢、叶公好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寓言故事,你能说说寓言故事和其他故事有什么不同吗?

2.有人说:“寓言是魔袋子,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故事《纪昌学射》,看看今天这个魔袋里装的是什么。

3.板书“纪昌学射”,齐读课题。强调“纪”的读音j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重点指导:“昌”不能写成“冒”。“妻”把上半部分与“女”连起来。“刺”左半部是“朿”不是“束”。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设疑读文,品读感悟

1.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梳理需共同探讨的问题:

(1)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射箭呢?

(2)纪昌为什么能成为射箭能手?

2.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讨论。

3.交流反馈: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随机调整以下两个教学板块的顺序。)

板块一:学习“飞卫教”的句子。

(1)飞卫是怎样教纪昌学射的?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工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2)出示句子,读一读,交流:练眼力的要求是什么?飞卫为什么要这样要求纪昌呢?

板块二:学习“纪昌学”的句子。

(1)纪昌是怎样练眼力的呢?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2)出示句子,认真地读一读,说说体会。

引导学生抓住“躺、睁大、注视、每天、站、聚精会神、盯”等重点词,体会纪昌的认真、刻苦、有毅力。

(3)教师以语言描述的方式创设情境,讲述纪昌从天亮练到天黑,从酷暑练到严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反复练习感情朗读,加深对纪昌认真刻苦、坚持不懈的品质的感悟。

(4)有句话叫做“功夫不负有心人”,纪昌的苦练收到了怎样的成效呢?

①男女生对读,一方读如何练习,一方读练习的成效。

②理解“相当到家”在语境中的意思。

4.讨论:纪昌能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原因是什么?(一是纪昌学射刻苦、认真、有毅力;二是飞卫教学有方法,经验丰富。)

四、回顾课题,领悟寓意

1.寓言的题目是“纪昌学射”,意思是“纪昌学射箭”,那为什么主要写“练眼力”呢?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任何本领都要练好基本功。)

2.联系生活说说学习哪些本领需要练好基本功?

第二课时:《扁鹊治病》

一、介绍“名医”,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指名读。

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对症下药、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望闻问切

2.你知道这几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什么人吗?(神医)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神医——扁鹊。

3.关于扁鹊,你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关于扁鹊的寓言故事,题目叫《扁鹊治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检查读音,相机学习生字。

3.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我们,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三、解疑研读,感悟人物

(一)学生质疑,确定学习重点

1.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交流疑问,找出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预设: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

(二)认识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1.带着同学们提出的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字、词、句,并做好批注。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医术高明”。

A.“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扁鹊只站着看了一会,就知道蔡桓公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

B.扁鹊几次拜见蔡桓公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

C.从扁鹊解释病理的话语中可以看出扁鹊是名医;

D.蔡桓公确如扁鹊所说,最后因病而死,证明扁鹊是名医。

3.我们再来看看扁鹊劝说蔡桓公的这几句话,你还体会到什么?(着急、担忧)扁鹊为什么这么担心啊?(蔡桓公不听劝说,他的病将由轻到重,最后会无药可救。)指导朗读。

明知蔡桓公不相信,他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板书:医德高尚)

4.教师小结:扁鹊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难怪书中说他是一位名医。

(三)了解蔡桓公——不听劝告、固执己见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扁鹊的确是个名医,但是蔡桓公最后却病死了,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看扁鹊几次为蔡桓公治病时,蔡桓公有什么表现?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交流,出示句子:

A.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B.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C.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1)指名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蔡桓公的自以为是。

3.分角色朗读课文,回顾整个治病的过程。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诚恳耐心,蔡桓公的态度不断变化:“对左右人说、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觉得奇怪、派人请扁鹊”。)

4.你觉得蔡桓公是个怎样的人?(傲慢、固执、不听劝告)

四、总结课文,揭示寓意

1.究竟是什么要了蔡桓公的命?(板书:不听劝告、固执己见)

2.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从蔡桓公之死得到哪些教训?

教师点拨:是呀,蔡桓公一开始的皮肤病是微不足道的(板书:微),由于他不听劝告导致病情渐渐加重而死(板书:渐)。假如对细微的小病能积极防治的话(板书:防),就能杜绝它渐渐发展,以致酿成大错(板书:杜)。这就是(防微杜渐),也就是《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3.读完这个故事,大家肯定有许多感受,也有很多话要说,那么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呢?下面,让我们畅所欲言,尽情地说一说吧!

(课件出示)

(1)我想对蔡桓公说:

(2)我想对扁鹊说:

(3)我想对自己说:

(4)我想对所有的同学说:

五、推荐阅读,拓展延伸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原来的题目是《扁鹊见蔡桓公》,选自我国古代名著《韩非子》,这部名著中还有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教师推荐大家课后去阅读,其中的深刻道理会有助我们提高认识,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

昆明高新开发区第一小学

上一篇:实施有效教学关注教学细节 下一篇: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