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聚糖肽不良反应51例文献分析

时间:2022-10-21 10:14:29

甘露聚糖肽不良反应51例文献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9~2008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甘露聚糖肽所致ADR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甘露聚糖肽所致ADR,男性略高于女性,19~40年龄段患者发生率较高(35.29%);多在用药过程中30分钟内发生;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或过敏性休克。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甘露聚糖肽的ADR,坚持合理用药。

关键词 甘露聚糖肽 药品不良反应 国内文献 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11

资料与方法

1999年~2008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上有关Man.(多抗甲素)ADR文献进行检索,剔除重复报道和综述文献后,共收集到相关文献35篇,病例51例。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51例Man.所致ADR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患者情况、用药情况、ADR发生情况。

结 果

年龄与性别分布:51例ADR中,男29例(56.86%),女22例,年龄8~82岁。

原患疾病与过敏史:51例ADR的原患疾病主要为肿瘤和呼吸系统感染,与Man.的适应症基本符合。其中肿瘤21例,各种感染14例,皮肤病4例,心脏病4例,血液病3例,增强抵抗力3例,外伤2例。4例有青霉素过敏史,1例有特异质倾向,22例无药物过敏史,24例不详。

用药情况分析,见表1。

ADR发生时间:均为首次使用Man.即发生ADR,最快为1分钟内,最慢为7小时,其中32例在10分钟内发生,43例在30分钟内发生。

ADR的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值得注意的是,仅过敏性休克就有22例,占43.14%。其次是呼吸系统症状,如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甚至呼吸骤停。其他不良反应有各种部位疼痛、感冒样症状、失语等。ADR的治疗与转归:51例ADR病例,在发生反应后皆立即停药,5例未采取治疗措施,自行缓解,其余46例进行了必要的对症治疗。治疗措施为吸氧、给予地塞米松、异丙嗪等药物抗过敏,发生休克时则使用肾上腺素、多巴胺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47例预后良好,4例经抢救无效死亡。

讨 论

甘露聚糖肽(以下简称Man.),曾用名多抗甲素,是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免疫增强剂[1],系由A型链球菌深层培养而产生的一种有免疫性的α肽甘露聚糖。通常情况下,女性ADR的发生率高于男性[2]。而本组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32:1,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患癌症比女性多,本组病例中的原患疾病主要为癌症有关。

总之,Man.增强和调节免疫功能的疗效肯定,但其为具有抗原性的生物制剂,ADR主要为速发型过敏反应,反应程度凶险。因此,临床在使用Man.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对于感冒的治疗及预防、身体强壮的患者、外伤患者为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无应用指征的人群,就其风险而言不宜使用Man.。初次使用前用原液做皮试,具体方法为[3]:取本药0.1ml(约0.25mg)作皮内注射,半小时内观察红肿面积,如红肿范围在3cm×3cm以上者不宜使用。使用时准备好抢救药品及设施,尽量安排在正常班时间使用,药物浓度不宜过高,滴注速度不宜太快,加强对用药过程的监护,尤其是用药前30分钟内患者的反应,一旦出现过敏反应症状,立即停药组织抢救,给予对症及抗过敏治疗,以最大限度的降低ADR的危害,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参考文献

1 崔洪泉,扈瑞娥,赵方军,主编.最新临床新药.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201.

2 陈小葵,林建昌,王穗琼,等.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现代商品与药品杂志,2007,12(2):62.

3 四川美康医药软件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药物临床信息参考2008.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1017.

上一篇:基层医院13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体会 下一篇:盆腔手术后经腹输卵管结扎术240例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