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为王,指数为先

时间:2022-10-21 09:41:36

运动为王,指数为先

“运动指数”,是综合评价车辆运动性能的直观指标,也是对“操控指数”、“动力指数”与“制动指数”的完美整合。从此,《汽车运动》将通过它告诉您到底什么样的国最运动!

SI=PI×40%+BI×20%+HI×40

通过对9款中高档车型的详细测试,《汽车与运动》分两期为您展示了它们的“操控指数”。“动力指数”和“制动指数”。我们将每项纷繁复杂的测试数据简化为直观的指数评分,让您了解每款车型在各单项测试中的真实表现。

将各单项指数的加权整合,即是对一款车型在各方面运动性能的综合评价。这正是《汽车与运动》创新性地推出的“运动指数”(Sport Index)。下面,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这富有开创意义的《汽车与运动》运动指数的来龙去脉,并以3款颇具代表性的高档运动型车――长安沃尔沃S40 2.5T、萨博9-3 Vector 2.0T和宝马M6为范例,率先公布它们的“运动指数”(SI)。

运动指数的提出

《汽车与运动》一直坚持用测试仪器进行客观的性能测试,并通过测试结果的罗列及对比,向大家展示每款车型的单项性能及综合指标。实际上,这也是很多国内外专业汽车媒体的“惯例”。但作为读者,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清晰解读全部测试数据。比如,某款车的0~100km/h起步加速耗时9s,到底算不算快?再比如平均绕桩速度能够达到66kin/h,又能说明这款车的操控性能有多好呢?

我们做了3年测试,对这些测试结果才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但对读者来说,即便是读10年杂志,也很难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更不要说对绕桩,变线之类测试的认识了。《汽车与运动》除了要向您详细介绍测试的过程与意义,更要努力通过更简单、更直观的方式评价每款车的真实性能。

于是,《汽车与运动》历时3年,对100余款车型进行了真实测试,经过测试小组连续数月的研究与探讨,甚至是“争论”,最终于2008年伊始,重磅推出了直观、客观的车辆运动性能评价方法――“运动指数”(SI)以及单项评价方法――“动力指数”(PI)、“制动指数”(BI)和“操控指数”(HI)。

解读运动指数

运动指数(SI,Sport Index),是一个直观的车辆综合运动性能评价指标,简化公式为:SI=PI×40%+BI×20%+HI×40%。

计算基准:《汽车与运动》将“动力指数”(PI),“制动指数”(BI)、“操控指数”(HI)作为“运动指数”(SI)的评分基础,是对它们的加权整合。“运动指数”(SI)不设最高分,最低分为0分,参考分为10分,对车辆的综合运动性能进行客观评分。它的另一重大意义在于,可以将6分视作“及格”,即运动型车的基础线。另一个参考是,6分~7.5分(不含)为“运动性能良好”、7.5分~9分(不含)为“运动性能优秀”,9分(含)以上为“运动性能极为出色”。

算法说明:“动力指数”(PI)为:比功率/49.733。加速时间/1.861+9.67,占总分的40%,“制动指数”(B1)为3.80-冷态制动距离/21.114,热态制动距离/49.333,占总分的20%;“操控指数”(HI)为:绕桩速度/2.89+变线速度/8.25-20.04,占总分的40%。总分为各单项得分加权后的总和(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原则上先计算单项指数,之后计算“运动指数”(SI)。根据该算法,运动指数可以大于10分,但不为负。

运动指数的来龙去脉

前面已经多次提到,“运动指数”(SI)是由“动力指数”(PI)、“制动指数”(BI)及“操控指数”(HI)构成,且经过加权。作为车辆运动性能的基础,动力性能自然要得到重视,因此取得了40%的权重,同样,操控性能是一款车的灵魂所在,也是体现动力性能的根基,所以也占得了40%的分量;剩下的20%自然留给了制动性能,它是保障驾驶者及车辆安全的重要指标,毕竟高性能车对制动系统的要求也更高。

而对3个单项指数来说,它们的构成要更加复杂。

揭秘动力指数评价项目

本期推出的“动力指数”由0~100km/h起步加速时间(单位:s)和比功率(单位kW/t)的得分构成,两者分别占70%和30%。最低分为0分,及格分为6分,不设最高分。

其中,加速时间是对车辆整体动力性能的客观评价,除发动机以外,还会和变速器、车重、轮胎、道路、甚至是驾驶者的操作有关,但这却是车辆最真实的表现。因此,我们赋予了其较大的比重。以宝马M6的4.976s作为评定10分的参考,也是考虑到目前国内出售量产车的较高水平,但这并不是上限。而以20s作为下限,是参考了大部分车型的实际成绩,并希望小排量车也能在这里占得一席之地。与日常驾驶不同的是,测试过程中起步前要令发动机达到一定转速(每车型的起步转速都需要多次试验),从而保证最理想的起步力道,加速过程中也是油门一直到底,以将测试时间缩至最短。日常驾驶的加速时间会更长。根据该算法,0~100km/h起步加速时间为11s,得分为6分,即“及格”。

同时,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主观因素及变数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又加入了对比功率的考察。比功率是车辆工程中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它综合考察的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与车辆的整备质量,在理论上评定的车辆的动力性能。之所以将149.2kW/t(200hp/t)作为评定10分标准,而不是宝马M6的218.13kW/t,是考虑到了目前高性能轿车的较高水平,而没有一味地将不具广泛代表性的跑车指标作为标准。根据该算法,比功率达到89.2kW/t(120hp/t),得分为6分,即“及格”。

我们之所以没有选择最高车速作为评价指标之一,首先是因为日常生活中法律不允许我们超过120km/h,我们也很难实际测量这一数据,其次绝大部分车型的厂方标称最高车速都在200km/h左右,甚至有些还使用了电子限速系统,很难代表车辆真正的水平。

揭秘制动指数测试项目

对于“制动指数”来说,评定指标的构成经过了更多筛选。拿到每款车的测试结果,摆在我们面前的数据分为两组:冷态制动和热态制动,又分别都包括了制动距离、制动时间、MFDD(充分发出的平均制动减速度)和平均减速度。评价中不仅包含纵向对比(冷、热态),还包含横向对比(不同车型)。我们考虑到最终的制动距离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安全性,因此我们放弃了对MFDD、平均减速度和制动时间的考察,而选择了冷态与热态下的]00km/h~0制动距离(单位m)的得分来构成“制动指数”,两者分别占70%和30%。最低分为0分,及格分为6分,不设最高分。

其中,冷态100km~0的制动距离是制动系统在最佳工作状态下测得的,基本可以代表日常行车时制动系统的表现。《汽车

与运动》曾经尝试过“速度触发”和“开关触发”两种测试方式(详见本期《豪门盛宴》之技术解释),并最终决定选择“开关触发”,即加入对制动系统协调时间(响应时间)的考察。我们要求在100km/h(上下误差不超过1km/h,并对结果进行修正)时踩下制动踏板,将整个制动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完全贴合了真实情况。以41.44m和56.24m作为10分标准和下限,也是考虑到物理极限和车辆的真实能力。实际上,这两个数据分别是基于平均制动减速度达到0.95g和0.70g的理论计算结果。与日常驾驶不同的是,我们的制动测试是预知的,而且是迅速而全力地踏下制动踏板,以充分发挥制动系统的性能。日常驾驶的制动距离会更长。根据该算法,冷态100km/h~0制动距离为47.36m时,得分为6分,即“及格”。

热态100km/h~0制动距离的测试与冷态完全相同,它只不过是连续第10次制动测试的结果。之所以选择与冷态完全相同的10分标准和下限,是因为我们希望制动系统能够没有任何热衰退现象。虽然这只是一厢情愿的事情,但我们的标准就是要严格考察这一极端条件下的制动表现。而这在日常驾驶中几乎不可能遇到,即便是连续下山的路况,我们也会通过适用较低挡位来辅助制动。根据该算法,热态100km/h~0制动距离为47.36m时,得分为6分,即“及格”。

揭秘操控指数测试项目

“操控指数”是《汽车与运动》最先推出的单项性能评定指标,它包括了绕桩测试(单位:km/h)和紧急变线(单位:km/h)两项测试结果的评分。权重分别为70%和30%。最低分为0分,及格分为6分,不设最高分。

其中,绕桩测试是目前操控测试中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其结果与底盘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等诸多因素有关,可以考查车辆的转向响应速度,连续变线时的悬架支撑和后轮循迹性,发动机及变速器对加速需求的响应速度、轮胎抓地力、座椅支撑,前后轴质量分配、电子辅助系统等方面。因此,在“操控指数”中我们赋予其较大的比重。这项测试中桩桶间距的国家标准是30m,而我们选择20m的桩桶间距,则是对车辆操控性能的更高要求。我们以宝马M6的70.23km/h作为评定10分的参考,代表了目前国内出售量产车的较高水平,但这并不是上限。而以50km/h作为下限,也是为了让身材高大的SUV也能适用这一标准。当然,未来也不排除推出针对SUV的一系列指数。我们在日常驾驶中几乎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且测试成绩与驾驶技巧也有很大的关系。根据该算法,绕桩的平均车速为62.14km/h时,得分为6分,即“及格”。

与绕桩测试相比,紧急变线测试更具实际意义。它更单纯地考察了车辆的转向响应速度、悬架支撑、后轮循迹性、前后轴质量分配等。这一成绩不会受到车辆动力性能的影响,而只与车身重心高度、底盘系统,轮胎压力及电子系统等有关,是针对车辆极限操控性能的考查。

测试中有两个关键条件。首先是变线时两车道间允许车辆穿越的通道宽度,这一数据几乎决定了车辆的最终表现。我们将之设定为10m,就是要求时速为80km/h、长度为4.5m的车辆在0.25s之内必须完成车道变换,不然就会碰到限制桩桶。这0.25s的短暂时间无论对驾驶者还是车辆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如果变换车道的时间更短,那么车辆的进入速度(即开始变线前的速度)就可以再提高。理论上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充分利用10m的通道宽度,就会得到最高的进入车速,即测试结果。其次,我们将每条车道的自身宽度限定为3.75m,完全遵循了国内道路设计的国家标准,因此对车辆变线后的甩尾程度有了更具实际意义的考察。

尽管我们尽可能地贴近日常驾驶,但仍旧不同的是,测试时的变线是可预知的,且需要一定的驾驶技巧。而实际遇到紧急情况时,我们的驾驶动作往往会变形,同样条件下,测试结果能达到90km/h,而实际安全车速只有70km/h,甚至更低。因此,日常驾驶中保持安全车距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车距有多大,我们变线的通道宽度就有多大。如前所述,这一数据几乎决定了车辆的最终变线表现。

我们将宝马M6的最高变线车速(104.75km/h)做为10分标准,以50km/h作为下限,而原因与绕桩测试相同。根据该算法,最高变线车速为82.85km/h时,得分为6分,即“及格”。重申一下,这项测试对车辆极限操控性能的考察非常严格,能够达到6分已属不易。

长安沃尔沃S40 2.5T

测试看点:2.5L直列5缸涡轮增压发动机,5挡手自一体式变速器;40:60前后轴质量分配。

长安沃尔沃S40装备了一台颇具特色的直列5缸涡轮增压发动机(简称T5),并造就了其旋风般的动力表现。凭借着1500rpm至4800rpm内平坦的扭矩曲线,配以5挡手自一体式变速器,0~100km/h一举达到8.601s。不过,有稍后测试的萨博9-3 Vector 2.0TS作为标杆,其表现还应该更加出色。沃尔沃S40的冷态制动表现不错,而热态下的衰减略微明显,制动距离延长了1.83m。由于沃尔沃S40的方向盘采用了电液压控制,转向反应清晰而精微,回正力道也恰到好处,借助T5发动机的出色表现,即便以3挡完成绕桩,其表现依旧顺畅。沃尔沃S40的STC稳定及牵引力控制系统的介入也略晚,紧急变线的最高车速为89.63m/h,表现出很高的操控极限性能。最终“运动指数”为7.4,评定为“运动性能良好”。

萨博9-3 Vector 2.0TS

测试看点:2.0L直列四缸重涡轮增压发动机;5挡手自一体式变速器;ReAxs后轮随动转向;马牌225/45 R17轮胎。

萨博9-3 Vector 2.0TS的“高涡轮增压值”发动机性能直逼3.0L发动机,并保留了四缸发动机的快速响应。而在2挡用8.901s破百,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在制动方面,冷态还是热态,它的表现都非常理想,整体热衰减极不明显,不愧为运动车家族门下的高性能产品。作为前置前驱的崇尚者,萨博9-3 Vector 2.0TS的操控性能同样出色。虽然方向盘偏轻,激烈驾驶时稍显轻飘,但指向性不错。ESP电子稳定系统的介入略晚,绕桩速度过快时后轮的侧滑比较显著,灵巧中稍显浮躁,极限情况下ReAxs后轮随动转向的作用并不突出。尽管如此,其紧急变线最高车速也达到了90.11 km/h,与沃尔沃S40旗鼓相当。最终“运动指数”为7.8,评定为“运动性能优秀”。

宝马M6

测试看点:5.0L V10发动机;7挡手自一体SMGⅢ顺序式变速器;前置后轮驱动;M模式的DSC、可调悬架系统,双图谱Servotronic助力转向系统。

宝马M6始终是专项测试的压轴好戏,其高达218.13kW/t的比功率,足足有沃尔沃S40 2.5T的2倍还多。油门被深踩到底之后,一枚红色炮弹便脱膛而出。时速表指针从0飙升至100km/h,仅仅是4.983s的事情。在制动方面,宝马M6也毫不含糊,从100km/h减到0如同戛然而止一般,冷热态的差距仅有0.19m,热衰退极不明显。宝马M6的整套转向系统简直就是为绕桩测试而设计,平均车速超过了70km/h大关。但M模式下的DSC系统却并不顺从,时刻提醒你它仍旧是一头猛兽。在变线测试中,车速达到100km/h之前,我们仍然可以轻松地驾驶它完成测试。因此,宝马M6刷新《汽车与运动》各项测试纪录也不足为奇了。最终“运动指数”为10.5,评定为“运动性能极为出色”。

憧憬未来测试

有“运动指数”(SI)为基础,《汽车与运动》未来的所有测试都将引入这项指标,并通过庞大的测试数据库来向您展示绝大多数车型的运动性能。不久,我们还将推出针对SUV的“运动指数”,更加客观地评定这些“大个头”们的运动性能。《汽车与运动》专项测试栏目也不会仅限于动力性能、制动性能和操控性能,未来还会有更多有针对性、有乐趣、有意义的测试项目呈现给您。而作为汽车运动性能的倡导者,年度最佳运动型车也会在历时1年的紧张测试、评定之后,于2008年底公之于众。如果你是运动型车的爱好者,那还犹豫什么?将目光锁定《汽车与运动》,更多精彩即将揭晓。

上一篇:涉水走石 第1期 下一篇:豪门盛宴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