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皮士是门好生意

时间:2022-10-21 09:29:47

“下个月我就要搬到布鲁克林去了。”在她位于纽约曼哈顿的窗几明亮的房子内,朋友兴奋地跟我讲。这套房子地处餐馆云集的“地狱厨房”,因朝南无论冬夏都阳光满溢,楼下有大花园和健身房,整幢建筑还由知名建筑师设计,和周边那些二战前的旧楼明显区别开来。一切看上去都非常理想。

“过去我觉得住到布鲁克林就像个Loser,现在听到之后的感觉是,‘哇哦,好潮啊’。”她在曼哈顿中城工作,收入颇丰,布鲁克林过去对她就像是个周末的“后花园”。“人一走到那里,步子都慢了下来。”这就像在城市里待久了的人想短暂逃离的腔调,至于从曼哈顿搬到一河之隔的对岸,没有人真把那当一回事,因为只需要搭十分钟的地铁。

“过去你感觉只有西岸才源源不断在生产嬉皮士,现在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布鲁克林。”她说,“好像在布鲁克林你随便找点什么,都可以贴上‘嬉皮士’的标 签”。

的确,嬉皮士似乎是个定义模糊,而且被过度使用的词。很多时候,它总意味着在物质建设上的失败、自诩的精神上的自由,以及人们想象中那种穿着朋克、眼线浓重、带有纹身的瘾君子。

但在布鲁克林那些难以分辨的新一代嬉皮士或雅皮士身上,你似乎很少看到那种潦倒不羁的状态。与之相反的是,这一批人更投身于创业企业,从时装到食品。婴儿潮一代的嬉皮文化换了一种方式,重新在美国商业中发挥影响。

至少在纽约,“嬉皮士”是门好生意,比如布鲁克林周六周日的跳蚤市场,社区内的有机食品店,挑战大牌眼镜且带有交互功能的在线眼镜销售商Warby Parker,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大都受过良好教育,在华尔街工作过或有其他商业背景,善于把有趣的事情变成利润可期的生意。他们不仅仅是开一间店铺,做一种产品,更像在营造一种新的社区文化。面向的消费者也大都带有新一代嬉皮士的身份标签:本地购买、美国制造、回收旧物、手工制品、拥护环保。虽然偶尔也带有一点强制的意味,比如一些社区有机店规定,每周需要去做一小时义工,否则就会被那个店开除会员资格。

在Bushwick的Molasses书店,你可以用一本书来换一杯啤酒或是茶。自行车装备店就在隔壁不远,汽车在这里不那么受到欢迎。一河之隔的曼哈顿上的SOHO曾是传统意义上嬉皮士的集中营,工厂就设在店内的“3×1”,可以让你选择从面料、拉链、图案等全部细节来制作一条专属自己的牛仔裤,是Twitter创始人杰克·多西最喜欢纽约的一部分。而在纽约最流行的则是“全食超市”(Whole Foods),因价格不菲也被人称为“全价超市”,如今是一间价值117亿美元的公司,创始人就是一位深受1960到1970年代反主流合作文化社的影响,满脑子理想主义、认为高度的自我认知有利于做生意的嬉皮士。当然也少不了为“嬉皮士”代言的杂志—独立美食杂志Lucky Peach还进到《纽约时报》的畅销榜。

嬉皮士云集的布鲁克林已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开发运动,Willamsburg一套理想公寓的租金与曼哈顿相差无几。在纽约,改变住的街区,本质上也在改变一种生活。很快就要卸任的纽约市长布隆伯格曾写道,“成群的大学生来到布鲁克林,因为那有一些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事物,如音乐、艺术、设计、美食、商店、技术和绿色产业,尽管经济学家可能不会这样讲,但成功的真谛就是:要够酷才行。”这听上去像是一种充满魅惑的生活,创业被这些人当做留下印记,实现变革的最佳手段,也吸引了更多人赶赴这个潮流。

搬到布鲁克林的朋友已经筹划放弃曼哈顿的工作,在这里开始她的创业之旅,“其实我只是希望生活不那么无趣”。

上一篇:未来的Larry Page们 下一篇:善用社交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