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互动视角下的高效课堂建设初探

时间:2022-10-21 08:34:09

生生互动视角下的高效课堂建设初探

摘要:生生互动对于高效课堂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梳理了生生互动的基本理念,从生生互动的视角审视了既有课堂存在的问题,并从生生互动的视角提出了建设高效课堂的建议:让课堂成为心理安全的场域,智慧生成的场域,探究的场域和互助提高的场域。

关键词:生生互动;高效课堂;建设

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个体总是在与周围的人及环境发生着相互作用,社会就是一个存在永远互动作用的系统。教学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其间也存在着大量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教学的本质在于教学的互动与交往”。 [1]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的课堂。高效课堂必然是学生积极互动参与、主体性得到极大发挥的课堂。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试图从生生互动的视角来探究高效课堂的建设。

一、生生互动的基本理念

一般地说,“互动”指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境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也指在一定情景中人们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之间的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改变,从而表现为一个包括互动主体、互动情境、互动过程以及互动结果在内的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系统。[2]“生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下,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与影响,是学生间以自己的固定经验或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交流与沟通的方式。生生互动充分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响力,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生生互动以以下几种理论为基础:(1)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人能够积极地对外界刺激做出选择、组织和转换,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学习者以与他们自己很相似或与他们的理想人物很相似的人作为学习模型,往往会取得很大提高。因此,学生间的合作、互动对他们的知识、技能以及社会性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2)认知精制理论。学习中的精制是使人们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做的充实的有意义的添加、构建或者生发。精制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向他人解释材料。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教者与被教者均能从中受益,这反映了同伴之间互动的效果。(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行为。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学习者通过合作、讨论、相互交流彼此的见解,能够形成更加丰富的认识。正是在与他人的积极互动过程中,学习者获得了新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得到更合理的发展。

生生互动的课堂组织形式有:(1)伙伴互动。即组织学生成对活动。在伙伴互动的活动中,学生往往责任心更强烈,通过互助合作的关系往往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2)小组活动。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通过互相帮助、共同协商,会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荣辱感。而几个小组同时进行活动并且按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会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3)金字塔式。金字塔式一般以伙伴互动为基础,即先由两个学生讨论,之后两人组成四人组,四人组成八人组,最后八人小组选出代表总结观点。随着小组成员的逐渐增多,成员之间的互动越来越活跃,对所讨论问题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化。(4)混合式。这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最多人有最多练习机会的方式。比如在课堂上的匹配活动中,教师随机发给学生一些学习材料,要求学生找出和自己有着同类学习材料的同学,这就要求一个学生先对自己的材料进行描述,其他同学进行比对。每个同学都要积极参与,才能保证完成任务。

二、生生互动视野下的既有课堂审视

生生互动的理念改变了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认识,促使我们反思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重新审视既有的课堂。

1.教师观念:浪费时间还是促进发展

传统教学观念往往认为互动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因而把互动视为一种消极的因素加以提防和制止。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通过讲授系统连贯地向学生叙述、描绘、解释学习内容,学生则把教师讲授的内容忠诚地复制下来,到考试时再复制到考卷上。这种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输入大量知识的做法从表象上看好像实现了课堂的高效。然而,这种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讨论、质疑、合作、竞争,他们在学业上经常会有超常收获。虽然采用生生互动较之教师讲授往往会占用更多的时间,然而,生生互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挥其自身优势的途径。

2.教学目标:偏离目标还是促进实现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生生互动必须以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为宗旨,不能为互动而互动,离开了教学目标的学生活动不能称之为生生互动。比如,在英语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运用与课文相关的语言知识,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先在组内讨论,再开展组间竞赛活动。有些学生求胜心切,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大量使用汉语。这样的生生互动虽然搞得相当热闹,却未能锻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偏离了教学目标。

3.教学过程:教师控制还是教学生成

教师控制的课堂中,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行为,如讲解、命令、提问等在整节课中占绝对优势。或者,教师表面上是用了生生互动的形式,但实际上是在照本宣科书本内容,并无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控制着教学进程,教学仅仅是执行预设教案的过程。真正能实现高效课堂的生生互动必须是学生间开展的有意义的思想感情的交流活动,也是一个多主体相互作用共同生成的过程,学生之间或合作或竞争,或质疑或论辩,课堂会随时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灵感,学生也会有触动心灵的收获。

4.互动结构:依赖、相倚还是融洽

在生生互动中,学生往往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的互动需求也存在强弱之别,以此为维度可形成生生互动的基本结构,即依赖型生生互动、相倚型生生互动及融洽型生生互动。依赖型生生互动结构中,互动小组中的某一成员被视为重要的知识他人,知识以单向的方式从拥有知识较多的个体向拥有知识较少的个体传递。相倚型生生互动结构中,互动小组中的成员被视为平等的主体,互动主体都渴望共同参与学习或其它活动,他们资料共享,联合完成任务,互动结构是高交互性的。融洽型生生互动结构中,生生间的地位是平等的,随着互动需求的加深,互动的交互性不断增强,互动主体对于互动内涵的需求会越来越丰富,互动会渗透到更高和更深的情感和心理层面。

三、基于生生互动的高效课堂建设初探

1.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让课堂成为心理安全的场域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展。因此,要建设高效课堂,就要让学生感到心理的安全。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只有感到心理是安全的,他们才会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学生之间真正的思维对话与碰撞才得以展开。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课堂氛围越和谐,学生学习的热情就越高,生生互动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2.重视课堂生成,让课堂成为智慧生成的场域

课堂教学不仅是执行预设教案的过程,更是一个处理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走进课堂,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带着自己的灵感、智慧与兴致,因而,课堂教学就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在课堂的生生互动中,学生在争辩、质疑、倾听、展示、汇报等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思维的火花被点亮,有灵动的思维被激发,这些都是智慧生成的绝好契机。教师应该重视这些课堂上的生成,理清学生的思想脉络,看准学生的思想波动和可能的走向,随时调整教学过程,让课堂成为智慧生成的场域。

3.科学设置互动活动,让课堂成为探究的场域

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设计互动活动时需要考虑:(1)实效性。教师首先要想到:通过活动能够达到什么效果?学生可以发现什么?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帮助,即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活动进行后学生收获甚少或一无所获,那么,这样的活动不如不要。(2)全面性。即有多少学生能参与其中。在设计活动时,应将面尽量扩大,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能有事可做。(3)完整性。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不要在学生没有得出结论时,教师便将其打断,终止活动的正常进行。

4.合理划分互动小组,让课堂成为互助提高的场域

要实现课堂的高效,小组的合理划分很重要。学习小组可以分为同质学习小组和异质学习小组。同质学习小组有助于小组成员的公平竞争和相互激励,以及不同层次学习小组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异质学习小组有助于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和小组内部成员的互相帮助。通常,我们需要根据学科的特点,目标任务的难度,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差异等特点把不同资质的学生组合优化,形成由3-5名成员组成的学习小组。要努力让小组成员间形成一个紧密的学习利益共同体。教师要敢于调动组与组之间的对抗、拉力、质疑,并作好即时性评价。这样,小组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形式,学习力较差的学生得到了提高,也同时促进了帮助者的提升,课堂既活又实,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靳玉乐等.教学本质特殊交往说论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0),35-40.

[2] 吴仁英.合作学习中的生生互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9.

上一篇:探析新课改下中学物理的校本课程开发 下一篇:初中物理前概念的特征及教学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