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法与现代教学法的有效整合

时间:2022-10-21 08:30:44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法与现代教学法的有效整合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达到《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我们意识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要改变的事实。本文围绕着废除传统的教学法还是采用全新的教学法展开讨论,分析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传统法与现代教学法的主要代表――交际法相结合,更适合我们大学英语教学实际的观点。

[关键词]传统法 交际法 大学外语教学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238-02

前言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规定,大学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出现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其中交际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自觉获取知识、提高语言能力的原则与新的教学理念,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注重能力培养、发展创造性思维等相一致,非常受重视,被不同程度地应用于大学外语教学实践,成为现代教学方法的主要代表。但在教学实践中,交际法的实施与传统的教学法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为此我们应该结合大学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全面考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一、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因素

影响英语教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学生、教师、教材和环境构成了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决定着外语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使用的教材、配备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有着重要的联系,这就显示出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达到教学目标。在这个复杂的活动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不断地挖掘,不断地创新。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要拥有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和广泛的教育知识,能够把自己的工作与文化、社会、历史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材的选择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而教师主要是通过营造环境,把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觉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把教材内容即书本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这些因素的存在,决定了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英语教学。

二、传统法与现代教学法独立使用的弊端

我们提到的传统法指的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和传授知识为主,教学目标是培养学习者学习语言知识,分析语法结构,培养阅读能力。这显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以交际法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改善大学外语教学交际能力差的状况,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所以备受关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按照交际法的基本教学原则,2008年以来建立了分级教学体系,学校的教学分为学生水平较高的A班和水平相对较低的B班两个教学等级,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交际法教学全面得以实施。但是,我们同样遇到了应用语言专家Richards & Rodgers(1986)提出的质疑:“交际法是否可以适用于语言教学的各个层次;它是否要求废除或修改现存的基于语法分析的教学大纲……”在学生水平较高的A班中,交际教学法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的交际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在相对水平较差的B班中,教师仍然采用与A班相同的方法,教学效果却不明显;相反一些学生对个别的词、句、段落以至整个篇章都无法理解,在其作文中也出现了大量的语法错误。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系统性,所以在外语教学中不能完全否定传统的教学法,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法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传统法与现代教学法的有机整合

(一)传统法的使用是现代英语教学的必要补充

刘润清,戴曼纯(2003)所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英语教师中,使用语法翻译法即传统法占8.1%;交际法的占20.5%;听说法的占10.5%;视听法的占4.9%。由此可见,最常使用的应该是综合不同的方法。目前,许多教师也认为将传统法与现代的教学法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巩固和加深基本语法知识,提高在语篇水平上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2)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因此,在B班的教学中,教师在兼顾交际法教学的同时,对课文中出现的语法难点应该加以解释和归纳,加深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以达到对整篇文章的真正理解。反之,学生对课文内容只能是一知半解,更不用说对语篇的理解了。

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第八单元Section A课文(Slavery Gave Me Nothing to Lost)中的一个句子:…could they be emptied…(para.7)有些学生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如果老师指出这是一个倒装句省略了“if”,正确的理解应为:“if they could be emptied”。这样学生就会恍然大悟了。

同时在外语精读课中,有必要针对一些难句和长句加以分析,使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四单元Section A课文(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中的句子:Now more than sixty years old, Barbara- who declines interviews but is said to have loved the doll- may be the most famous unknown figure on the planet.(para.7)这是一个长句,学生可能不理解。实际上,该句是个复合句,谓语是may be,两个破折号之间的句子为插入语,who引导一个定语从句,该从句中but连接两个并列的谓语,Now more than sixty years old作时间状语。这句话中涉及的语法知识多,如果学生没能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是不会理解它的意思的。所以教师适时地讲解语法知识,有利于学生长期记忆语法规则,并逐步运用到语言表达中。

(二)英语教学中交际法的使用应该适当

我们在学生水平相对较低的B班教学中,也应该恰当地使用交际法,否则学生长期养成的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就会一直延续下去,这样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为了保证交际法的顺利进行,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文化知识的导入。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习俗和宗教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差异,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引入一些背景文化知识,就会激起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学习,从而对语言现象有更深的了解。例如,在讲解前面提及的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一文中,给学生观看了课前打印的“American Gothic”图片,学生就非常感兴趣,因为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他们对《美国哥特人》这幅画一无所知,现在他们了解到有关美国文化的一些知识,觉得非常兴奋,甚至能流利地用英语复述画中的内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学生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即使是关于词汇的学习,教师也可以讲解相关的文化知识。仍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第八单元Section A课文(Slavery Gave Me Nothing to Lost)为例,这是一篇关于美国黑人作家Zora Neale Hurston的文章,在讲解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就美国历史上各个阶段对黑人不同的称呼谈起,其中Negro一词,被看成是白人种族主义者对黑人的歧视性称呼;而现在普遍使用Black一词;colored一词有时也带有冒犯的意味。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很容易就能记住这几个单词,又不会感到枯燥和乏味。

四、结束语

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都对外语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也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具体采用哪种教学法,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水平、教师的素质、教材以及教学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可行的教学方法。全盘否定的观点是不可取的,我们既不能盲目地抛弃传统法,也不能片面地追求交际法,不顾实际的生搬硬套更是无益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才能总结不同教学法的优势,才能够加以灵活运用,以满足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共同提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邵永真.大学外语教学大纲修订说明[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4]Larsen-Freeman,D.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5]Richards,J.& Rodgers,T.语言教学的流派[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上一篇:对外汉语中级口语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下一篇:吉林省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