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绽放生命活力之美

时间:2022-10-21 07:40:41

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绽放生命活力之美

【摘 要】 绽放生命之美的语文课堂系统应该是开放的,师生关系体现在相互之间多维的互动与交流,体现在相互之间信息的交流、情感的沟通。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就是在弥漫、充盈着生机与智慧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和谐共处,师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创造者,大家自由对话、交流,能让知识和精神生命获得一种整体状态,师生真正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它强调的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自在、自为的状态:它是“生长着的、生生不息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它更是灵动的、生活的、生命的”。

【关 键 词】 语文课堂;教学;师生

21世纪初,华东师范大学著名教授叶澜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提出:“我认为,要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而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如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讲授轻探究等。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造成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少、慢、差、费”,使我们的某些语文教学走入误区,其结果是学生叫苦,教师叫累,事倍而功半。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绽放生命活力之美?我认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其根本出路在于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便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便有一条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注重学生能力与习惯的养成”。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人的观念。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便有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初步品尝到了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所带来的成果。

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绽放生命活力之美,首先就要以学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灵动起来、丰富起来、精彩起来。大语文的视野范围,前置性作业的引导,小组间的密切协作,交流与碰撞的火花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收获其中。毕竟自己趟过河,才知道究竟有多深多浅,这样,知识才能掌握得更加深刻。自己探索,自己总结,自己质疑,小组讨论,组员解疑,老师点拨,每个流程水到渠成。

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变为抛砖引玉者、穿针引线人,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不再是一个工匠,而是一个艺术家。这就要求教师一要有对语言文字的独特感受。对文字的把握,对语言的解读,行云流水,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语文语感,逐渐成为“知识型主持人”。二要有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人生是一本最值得翻阅的书,有了丰富的人生体验,敏锐的洞察力,从生活中汲取生命的源泉,形成独特的人生感悟,将这种感悟与文本有机结合,会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感受。三要有语文方面的特长。朗诵、演讲、写作、表演等技不压身,让学生切身感受教师的魅力,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这样的课堂还需要语文教师确立两个新的语文教学观:一是变理性语文为人文语文;二是变课本语文为生活语文。语文教育应该是智慧和美的教育。在这样的大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可得到充分体现,他们的喜、怒、哀、乐充溢于心,实现了认知与情意的统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从而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语文教学有着其得天独厚的育人优势,现行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文学欣赏作品,又统筹在主题之下,如感悟人生、理想信念、自然景物、科学世界、人间亲情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生的思考,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的建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品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亲近文本,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对社会、对他人富有爱心,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吟咏和诵读中,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道德品位,让学生从字里行间里感受真挚的情感,体会丰富的内涵,继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感悟和理解,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教育。

其次,教师要巧妙创设师生和谐高效互动的课堂模式,进一步提高平衡协调课堂的能力。

1. 前置性作业是使课堂绽放活力的重要前提,教师在对整节课的总体把握的基础上,以“本原、低入、简单、根本、开放”为原则设计,学生必须在这一环节上作充分的准备,以课本为基点,利用网络、书籍等各种途径查阅大量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内部消化。

2.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小组设定一般就座位而定,前后左右4人,任务具体分工:组织人、材料收集人、记录人、发言人,鼓励每次换人轮回完成任务。理想的小组模式是迅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并制订学习计划,分头或者集体行动。材料收集完后,积极讨论,讨论时有序发言,不嘲笑、不打击任何人的意见,将所有的意见列举记录,再精选整合,形成小组结论。

3. 课堂展示。课堂展示是生命活力最集中的外在体现。就课堂而言,小组成员在完成自己组内讨论的前提下,将整合后的成果在课堂展示出来,进行全班交流。除了口头汇报,小组也要尝试利用板书、投影、课件、表演等多种形式展现小组成果。小组成员要精诚团结,交流讨论本组的劳动成果,同时要善于倾听其他组的发言,积极评价,为我所用。小组内的组织者要有大局观念,材料收集人途径众多,记录人条理清晰,发言人落落大方。坚持不懈,这样的学习小组肯定在语文课上收获颇丰。总之,就操作来说,这样的课堂是以学为本的课堂,以生为本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劳动所得,思想的火花不时碰撞,老师在关键的地方予以点拨,在最后给予总结。这样的课堂信息量够大,气氛够活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确实应验了“自主是放飞生命的教育”这句话。在自主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机会,放手去让学生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不要包办代替,老师只做“参谋”,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学生恰当而又不过分的指导。教师尽可能地让学生开动脑筋,在学生不明白或者需要帮助时,再予以指导,这样往往比一味的灌输或传授效果明显得多。

语文活力课堂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生命体验性。语文学科以文学作品为其主要学习对象,这其中都洋溢着作家的思想和情感,洋溢着作家的生命活力。语文学习的本质就是人本与文本的碰撞,就是“师生生命与文本作者、与文本中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与碰撞”。语文自主课堂就是要焕发师生生命活力,透视文本生命和作者构想的契合,触发审美的共鸣,使语文学习在课堂中呈现勃勃生机。语文自主课堂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让学生对知识和精神生命获得一种整体状态,只有学生自己“生产”出来的浸润着学生自己血脉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

二是交往互动性。语文自主课堂是师生交互学习语文的课堂,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都到场且皆有话语权的生命对话过程,是三者共同交流、碰撞、沟通的过程,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多向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绽放生命之美的语文课堂系统应该是开放的,师生关系体现在相互之间多维的互动与交流,体现在相互之间信息的交流、情感的沟通。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就是在弥漫、充盈着生机与智慧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和谐共处。师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创造者,大家自由对话、交流,对知识和精神生命获得的一种整体状态,是师生真正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它强调的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自在、自为的状态:它是“生长着的、生生不息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它更是灵动的、生活的、生命的”。

【参考文献】

[1] 谢荣.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J]. 少年儿童研究,2013(6).

[2] 刘春艳. 如何让语文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J]. 黑河教育,2013(5).

[3] 桂千记. 自主:让语文课堂开放而有活力[J].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3(7).

上一篇:拓宽初中体育教学新思路的策略 下一篇:综合实践活动促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