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环保教育要“心动”更要行动

时间:2022-10-21 06:29:27

大学生环保教育要“心动”更要行动

摘要:本文依据西南大学环保教育调研报告,从环保行为与意识、宣传教育方式等方面入手,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环保教育的现状,并对环保教育纳入学生综合测评的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保教育;环保行为与意识;宣传教育方式;学生综合测评+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环境保护跟不上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人们在享受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承受着由于自身的不科学、不文明行为而引起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因此,加强环境保护迫在眉睫。而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既要抓治理,也要抓教育,从长远看后者更为重要。[1]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栋梁的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环境保护事业的希望。所以,做好大学生环保教育十分必要。那么,当前大学生环保教育的现状究竟几何?

笔者以西南大学在校大学生为样本,针对大学生在校环保教育的现状以及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据悉,本次调研历时半个月,全校范围内共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5份,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形成调研报告1份。基于调研报告的结果分析,当代大学生在环保意识行为、环保主观认识、节约型环保行为等多方面评价指标中,整体上均处于较好水平。

一、学生个人有环保意识、无环保行为

调研报告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大体上有较好的环保主观认识,在意识上能够自觉树立起良好的环保价值取向,但个人环保行为还处于较差到一般水平之间(如表1所示)。这说明,学生个人有环保意识、无环保行为的占大多数,从而折射出现行的大学生环保教育只是通过理论知识来渗透,并未真正地让学生在周边生活的方方面面上实践。

表1 大学生各项环保评价指标的得分及等级评定

评价集

结果表述 大体学生的环保意识行为 大体学生对环保主观认识 大体学生的节约型环保行为 大体学生的个人环保行为

得分 3.383分 3.540分 3.750分 2.960分

等级 一般到较好 一般到较好 一般到较好 较差到一般

有的人为了贪图一时方便,即使知道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餐具是不环保的行为,也会“堂而皇之”地逾越环保这条标准线。对于“地上的垃圾你捡不捡?”的问题,大多数人会认为乱扔垃圾是不环保的行为,而很少有人会选择制止别人乱扔垃圾或者捡起别人乱扔的垃圾。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环保教育不仅是停留在“口头上、心里上”的教育,更是要自觉地把环保理念转化成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以达到促进全民行动、全面环保的作用。

二、宣传教育方式:“大众媒体”被叫好

在调查有关环保教育的宣传途径时,编者发现,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被普遍叫好。为什么都选择“大众媒体”?相关研究表明,“大众媒体”传播除了接收信息快捷、形式多样外,平等对话、双向需求成为最主要因素。

特别在这网络信息横流的时代,环保教育不再是“一本书、一支笔、一个讲台”, 而是通过拥有精美的视觉界面、丰富多彩的内容的网络媒介,使环保教育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动态化、形象化,进而增强其感染力,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

此外,大众媒体提供了一个平等对话、双向需求的平台,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主动和有选择性地获取信息,并以隐匿身份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真正实现畅所欲言。因此,社会上广泛关注的环境热点之所以能成为“热点”,亦是得力于媒体披露、网络传播、网民参与讨论,这三个流程的良性互动。

三、环保教育或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之列

相比较外国而言,中国式的应试教育重视的是知识与技巧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调查发现,在被问及“是否支持出台强制性环保的政策”一题时,近八成被调查者表示支持(如图1所示)。可是,如果环保只是靠强制性的政策来支撑,那么对于培养人文素质的方面考虑,未免也太过沉重。

图1 是否支持出台强制性的环保政策的百分比

国内有关研究表明,采取将环保教育纳入学生综合测评的办法,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构建良好的环保素质和道德,[1]而国内早有将环保教育纳入学生综合测评的先例。目前,安徽师大已正式将环保教育列为全校学生公共必修课程,成为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把环保教育全面作为学生必修课程的高校。

《中国21世纪议程》曾明确提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3]《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也指出:“要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3]由此可见,环保教育既是国策教育,又是国情教育,更是人文素质教育。但单纯依靠单方面的监督力量,我国想要实现环保教育走在世界前列的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爱炳.加强大学生环保教育之思考.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29(6):47-48.

[2]赵毅,石雪松.加强环保教育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7):110-111.

[3]赵素萍.渗透环保教育 提高环境道德素质.教育教学研究,2010,24(3):98-100.

[4]李春梅.探索对中职学生实施环保教育的有效方法.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80-82.

上一篇: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下一篇:浅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