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塾师”发展角度思考当代小学语文教师的发展

时间:2022-02-11 06:27:44

从“塾师”发展角度思考当代小学语文教师的发展

如果说学塾的兴废在于东家的话, 那么学塾办学效果的好坏, 关键在于塾师。“义塾既设, 全凭塾师”。能善于教导, 则一塾生徒, 均受其益, 教成多少好人。倘奉行故事, 懒于讲说, 则一塾生徒, 均为所误。所以, 塾师的选择, 是事关重大的事情。为了保证塾师的质量, 对塾师任职资格的强调就非常必要。无论古代教育还是现代学校教育中,对于教师队伍质量的把关都是重中之重。

1、品行

传统的启蒙教育, 不仅是传授知识, 识字读书, 了解初步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养成蒙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论及传统启蒙教育的使命时,朱熹曾反复申说,小学阶段只是教之以事。学会诸如事亲敬长之类的切近事情, 懂得日常生活中的规范, 是小学阶段的任务。对于学生而言, 学习的目的, 就是要学会做人之道; 对于塾师而言, 熏陶学生的气质, 矫揉学生的性情, 辅成学生的材品, 是比授业解惑更重要的工作。学做人比学知识更为重要的学习目的, 决定了对塾师品行的强调, 胜过对塾师学识的要求。一个合格的塾师, 首先必须是学生行事的榜样, 视听言动的模范。“师, 所以模范人伦者也”; “ 盖师所以模范学者, 使之成器, 因其材力, 各俾造就。”师模或师范的意义, 就在于他直接影响了学生, 甚至铸就了学生。“为师者, 弟子之所效法。其师方正严毅, 则子弟必多谨饬; 其师轻扬佻达, 则子弟必多狂诞。”塾师只有自己具有了良好的品格和风范,才有可能把学生塑造成“圣贤的坯璞”, 完成启蒙教育的使命。

在当今社会,强调教师品行时, 一般都是笼统地要求教师“品行端方”、“植品端方”、“行谊谨厚”等等,但有一些要求也非常具体。如曾任明朝国子祭酒的魏校, 在嘉靖元年制定的一份《社学规》中规定:“教读不许罢闲吏员及吏员出身之官, 或生员因行止有亏黜退者、丁忧者、及有文无行、教唆险恶之徒, 下至道士、师巫、邪术人等, 各宜先自退避。”明确规定了什么样的人不能担任社学的教读。明末清初的冯班, 提请人们延师一定要慎重,指出“得淳厚有家风者为上, 其次则自好喜读书者, 市井轻薄, 最不可近。”注重的也主要是品行。此外, 两个具体的要求, 和教师的品行直接相关。一是对教师年龄的要求, 二是对教师的历史要了解。

2、学识

一个塾师, 没有好的品行不行, 有好的品行而没有一定的学养也不行。实际上, 古人在强调“行谊谨厚”时, 也强调“文义通晓”;在突出“ 立品端正”、“品行端方”、“敦品励行”的同时, 也指出“才华擅长”、“经书熟习”、“学问通彻”的绝对必要;在强调塾师必须“以身率人, 正心术, 修孝弟, 重廉耻, 崇礼节, 整威仪, 以立教人之本”的同时, 也强调“守教法, 正学业, 分句读, 明训解, 考功课, 以尽教人之事”。归结到一点, 就是要经明行修, 品端学粹, 品学并称, 文行并美。

当代教师从事的是传授知识的工作, 一个基本的条件是要有一定的学识。一个“授经且句读不明, 问难则汗颜莫对”的人, 是难以胜任教师职位的。尽管作一般论述时, 人们强调的是品行, 但在实际操作的层面, 判别一个教师好坏的最重要标志, 其实是他学问的优劣。古代大量有关塾师的笑话, 如把《论语》中的“郁郁乎文哉”念成“都都平丈我”, 把《大学序》的开篇句破句读为“大学之,书古之, 大学所以教人之”, 把《百家姓》的开篇句解释为“不过姓李的小猢狲, 有了几个臭铜饯,一时就精赵起来”等等, 都讽刺了古代塾师“浅陋荒疏无学识”的胸无点墨。对塾师浅陋鄙俚、读破句、念错字、臆测杜撰、强作解人的嘲讽, 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文化知识对于塾师的重要。

现在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语文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本专业的知识,而且也要略懂其他专业的知识,因为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是要会读会写,而且语言文字是其他一切学科的载体,学好语文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所以对于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要求更为严格。

3、敬业

古代塾师, 除了要求具备高尚的道德、渊博的学问之外, 还要求有对自己工作的忠诚, 对东家“信托”的负责, 对他人子弟前途的郑重。用古代的话来说, 就是尽心, 用现代术语来表述, 也就是敬业。

敬业就是尊崇自己的职业。如果一个人以一种尊敬、虔诚的心情对待自己的工作, 把自己的职业和一种高远而神圣的目标联系在一起, 从而对其有一种敬畏的态度, 他就具有了敬业精神。小学语文教师教导的对象虽然是儿童, 但正是这些儿童, 他们被寄予了读书明理、延续家业的使命, 肩负着通过读书来改变家族命运、光大门楣的重任。他们的身后, 或许是寡母的“饮冰茹蘖, 艰苦万端, 举目无依, 专望其子成立”;或许是“单传之子, 累世宗祧关系一身”; 或许是没有文化的父母,“苦不知学, 辛勤拮据, 令子从师, 专心相托, 望眼欲穿。”即使为了这些殷切的希望不至于落空, 也有必要尽心加意,全力以赴,使得这种冀望更加深切乃至沉重。一家人一代人的兴衰, 决定于这些儿童, 而儿童的终身成败, 则关系到教师。这样看来,教师的工作就不再是一桩简单的事情, 而是事关他人前途和家族命运的神圣事业,也关系到祖国社会发展速度与方向。

4、善教

在论及一个人的有所成就的原因时, 旧时说得最多的是个人的天资聪颖和勤学刻苦, 此外就是教师的因材施教, 训导有方。因此, 善教是延请塾师的一个重要条件。一个称职的蒙师, 不仅应该能教, 而且必须会教。古人特别反对轻易更换塾师,认为这不仅是对塾师个人的不尊重, 更是对师道尊严的轻慢。但是, 如果遇到不善教的塾师,就连“木铎老人”余治这种极端保守的人,也主张辞退另请。“延师一事, 最宜审慎。倘不善教导, 即应辞却另请。”

向来受人尊敬的教师、最能作育人才的教师, 都是那些能针对学生的实情、因材施教、教育方法得当的教师师。语文教师如何把语文独特的魅力散发出来,不仅教师深厚的文学功底,更重要的是对语文课文内容的把握与教学方法。说课是一种很好的考量教师教学水平的方法,他可以看出一个教师对于课文内容的把握以及课堂教学设计的水平。

上一篇:小学、中学语文教学衔接探究 下一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改革的必要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