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扑向世界的“头号杀手”

时间:2022-10-21 06:19:27

水污染,扑向世界的“头号杀手”

就在英国石油公司漏油风波尚未完全平息时,又一个重大的水污染事件不期而至。10月11日,匈牙利政府对外宣布,该国一家铝生产贸易公司有毒废水的大量泄漏已造成7人死亡和150人受伤,同时给周边环境造成了80亿―120亿福林的损失,并且多瑙河支流惨遭严重污染。无疑,作为匈牙利有史以来最为恶劣的一次生态污染,该事件的发生再一次向人类敲响了防治水污染的警钟。

触目惊心的“水污染”

从170多年前英国太晤士河的病菌污染,到1890年代德国汉堡饮水的传染病污染,再到1950年代日本熊本县汞污染和本世纪之初罗马尼亚境内多瑙河的金矿污染,一次又一次的恶性水污染不断地侵袭着人类,而且时至今日这一“黑色恶魔”不仅没有得到遏制,相反更加肆无忌惮。据联合国水资源世界评估报告显示,目前,全世界每天约有200吨垃圾倒进河流、湖泊和小溪,全世界每年约有426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全球因此被污染的河流占40%以上,其中所有流经亚洲城市的河流无一清浊,美国40%的水资源流域均被污染,欧洲55条河流中仅有5条水质差强人意。

水污染的扩散正在无情吞噬着本已十分有限的人类洁净水资源。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报告称,目前全球总人口中,大约每6个人中就有1人无法获得干净用水,而每3个人中就有1人因缺水而无法获得卫生保障。无独有偶,纽约市立大学在对全球水资源进行调查研究之后绘制了一幅全球水污染图,表明全球34亿人口正面临水污染。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发展中国家的水污染危机更为突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发展中国家,约90%的污水和70%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道,目前这些国家约有10亿人喝不到清洁水。值得强调的是,在发展中国家,作为经济成长速度最快的印度与中国恰恰成为了水污染的“领头羊”。根据联合国印度文秘站发表的首个世界各国水资源评估报告显示,印度生活用水质量在全球被评估的122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三;与印度不相上下,中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全国有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目前850多条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也遭到污染。

汹涌的“污染源”

人类一方面在不断遭遇着水污染的侵扰,但必须明确,恰恰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大量污体才使本来清澈的水质承受垢污,其中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扮演着水污染的三大最凶猛力量。

工业污染对于水质的“毒化”由来已久。18世纪的英国泰晤士河曾因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渣倾入而一度完全丧失利用价值,而历史发展到今天,工业污染对于地球水的毒害无论从面积和深度上都更趋恶化。一方面,工业废水和废渣中多含的砷、镉、铅、镍、铬、汞等都为金属污染物质的来源,同时,由于这些金属元素量大且成分复杂和毒性大,因此,一旦进入水体就使得水质非常不容易净化。也正是如此,全球被污染的河流中有40%由工业废水、废渣的排放而造成。

相对于工业污染而言,农业污染是水污染的一种新污染源。在农业污染中,农村污水和灌溉水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农田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灌溉后或经雨水将农药和化肥带入水体造成农药污染或富营养化,而在污水灌溉区,河流、水库、地下水都会出现污染。必须指出,目前农业污染对水环境的破坏有超过工业污染之势。以中国为例,据中国环保部对600万个污染源的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污染源已成为化学需氧量的最大贡献者,排放量占四成以上。另外,农业源污染中比较突出的是畜禽养殖业污染,其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占农业源的96%、38%和56%。

世界“头号杀手”

虽然并不像气候变暖对环境造成的侵扰那样令人质感强烈,也不像洪水和旱灾那样更易冲击人们的视线,但日益加剧的水污染实际上已经上升为“世界性的灾难”。无论是给人类生存安全所造成的威胁,还是对社会经济带来的损害,水污染堪称是“世界头号杀手”。

水污染对于人类身体健康的侵害以及生命剥夺的残酷结果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显示,大约80%的类疾病是由质量低劣的饮用水造成的。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表明,因饮用受污染的水,全世界每年有3500万人患心血管疾病,7000万人患胆结石,9000万人患肝炎病,3000万人死于肝癌,胃癌,1500万5岁以上的儿童丧生。

与人类身体遭受水污染的无情损害一样,自然界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化也遭到了水污染的残酷破坏。作为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已造成大约28万只海鸟、数千只海獭、斑海豹、白头海雕等动物死亡,同时,该事故将使10种动物面临生存威胁,3种珍稀动物面临灭顶之灾。据美国科学家对海洋生物首次进行评估的结果显示,作为为100多个国家的沿海居民提供食物和其它自然资源的珊瑚有三分之一因水污染而面临灭绝。

关掉污染“水龙头”

全球日益严重的水污染构成了对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公共治理能力的挑战和考验,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制定出一项解决全球水污染问题的“两步走”发展规划:在2015年之前,使全世界长期喝不到卫土用水的人口减少一半左右;在2025年之前,力争使全世界绝大多数人口都能喝上卫生用水。另外,包括中国在内的92个国家已经共同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迈出了人类为关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重要一步。

但是,最大程度的遏制和消除水污染远非规划或者公约所能了事,只有采取更具约束性和前瞻性的措施,才有可能达到保护水环境的目的,为此:

――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清洁生产”。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定“清洁生产”的具体标准,各国政府依此制定相应的生产规划,同时在财税政策上予以重点扶持。

――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遵循以生态原理为依归的农业生产方式,尽量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

――改善饮水条件和设施。据国际水研究所的研究报告,目前全球约30亿人缺乏用水卫生设施,而在亚太农村地区,约有15亿人缺乏厕所等基本的卫生设施,同时非洲62%的人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厕所。因此,除了各国政府强化对饮水设施的财政投入外,发达国家还应当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和支持力度。

上一篇:“量化宽松政策”的实质是嫁祸于人 下一篇:新手炒股的“成功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