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21 06:11:10

刍议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其他各门功课的学习起着一定的奠基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体部分,课堂教学组织的成功与失败直接关系到学生获取知识的多与少、优与劣等效果。因此,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如果我们一味地让孩子在课堂上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可以想象,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关键词:情境;活动;表演;多媒体;关爱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121-02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课堂变得充满生机而又有实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能使整个课堂充满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词汇,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课堂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在课前将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教室四周挂上一些搜集来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的图片,以及小兴安岭的一些独特的动、植物的图片,给学生营造一种犹如置身在小兴安岭的情境。图画刚挂出来,学生就围上前去,兴致勃勃地观看、品评、讨论。在这样的氛围中,同学们自然而然地融进了文本,融进了课堂。这样的教学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好奇心,他们争强好胜,喜欢做游戏,爱玩,爱动手制作。课堂教学中引入比赛、游戏等学生喜欢的教学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感受到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生字“告”时,用猜谜“一口咬掉牛尾巴”的识字教学法,其效果远远好于常规方法。在低年级教学完生字巩固生字时,我常用“开火车”、“摘苹果”、“登山”等活动分组竞赛,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协作精神,又造就了学生竞争意识,在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学习中,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成了学生的快乐享受。

三、教学中引入表演的艺术手段,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小学生正处在花季年龄,艺术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语文课堂教学引入艺术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课堂上让学生扮演角色,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这样不仅能将教材进行形象展现,同时还能理解课文,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越感到轻松。我在教学小学语文三年级的课文《院子里的悄悄话》时,这篇课文就有多处对话,是一篇要求分角色朗读的课文。课文讲老槐树和小槐树就“如何计算年轮”、“枝叶为什么有的地方茂密,有的地方稀疏”等内容。为了让学生上好这节课,我做了头饰(老槐树和小槐树),让朗读的孩子戴上头饰上台表演,老师在表演中适时指导,比如小槐树与老槐树说话的语气要不同等。同学们又高兴,又激动,人人都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且每个学生都读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这快乐的教学气氛,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缩小了同学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它综合运用了声音、图形、文字、动画等媒体,变抽象为具象,更形象直观,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我在执教一节县级观摩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时,就采用了电教手段。因为这篇文章反映了一个中国孩子的父亲在维护世界和平时牺牲了,当时世界动荡不安,到处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现在的孩子,很难想象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所以我就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部战争的影片,定格于一个孩子哭嚎的场面作为导入,这一下就把学生带入了战争中,让学生去感受。个别学生看到这个画面,都流出了伤心的眼泪,带着这种悲痛的心情,再让学生学习课文,就很轻松了,难点一下就攻破了。学生在读课文时,我又配上了比较低缓的音乐《沉思曲》,学生边读边抹泪,有些学生的嗓子都嘶哑了,在座的评委老师也流出了伤心的泪水,这节公开课上得非常成功。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关爱中学习

热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每个学生的一言一行,因材施教,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适当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回答些深奥的、带有哲理的问题。而对于较差的学生则让其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困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做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找到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实效。

上一篇:基于行业需求的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 下一篇:纸质图书利用率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