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县6月22—25日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时间:2022-10-21 05:54:48

上饶县6月22—25日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摘要]本文针对6月22-25日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一次分析,此次暴雨过程主要受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和西南急流的共同影响。通过物理量、雷达、中尺度诊断分析得出,(1)高空地槽东移及中低层切变线形成配合物理量特征促发了暴雨区垂直环流发展;(2)强盛的西南急流给暴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3)长波槽缓慢东移与中低层切变的稳定维持,为降水的持续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关键词]暴雨 水汽 中尺度分析 物理量 时间

上饶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南部,常常因气象灾害造成各种损失,尤其是受南北气流交汇影响,暴雨、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多发,其中以暴雨造成的灾害最为严重。据统计江西省汛期集中的暴雨带有2条:一条是浙赣铁路沿线;另一条是武夷山西北侧,两雨带重叠区的上饶地区暴雨最多。本文利用综合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分析提取该次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的环境场“潜势”条件及特征量,以提高县级台站预报业务人员综合应用气象资料能力。

一、天气实况

2012年6月22日中午至25日,受高空低槽和中层切变低涡共同影响,上饶县出现一次连续暴雨过程(图1),当地气象部门超前服务,了预警信号。据当地气象部门监测,22日08:00至25日20:00,平均降水量达200mm,以揭家站348.9mm为最大。该县农业、水利受灾严重,部分乡镇交通中断。此次洪灾有2.7万人受灾,有2处河堤被冲垮,倒塌房屋80余间。当地政府积极组织抢险和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000人,无人员伤亡。

二、环流形势

1.500hpa环流形势

此次特大暴雨过程发生前的2012年6月22日08:00,500hpa中高纬地区表现为“两脊一槽”形势:沿着乌拉尔山的高压脊前不断有冷空气南下,西太副高脊线大致维持在15°N以北地区,其西侧有急流出现,将有更多水汽向江南输送。江西位于于西南气流之中,是副高气流和西风带的耦合区,低层有冷锋对应。随着高空槽东移,长波槽蜕变成短波槽,引领冷空气南下,与西南气流冷暖交汇,从而造成持续的降水天气(图略)。

2.低空环流形势

22日08:00,850hpa层西南气流稳定维持发展,在川、贵、湘3省交界处有一低窝东移,20时填塞消失;从上饶到赣州有一条东北-西南向切变线,湿区范围较大,其切变影响我省东北、东南部一带,在低槽前部,地面处于高压后部,气流辐合上升。受高空低槽、中层切变和西南低空急流的共同作用,促使了这次暴雨过程的形成(图略)。

3.中尺度分析

2012年6月22日20:00时实况(图2)降水发生条件综合分析表明:上饶县受低空切变线影响,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在850hpa图上江淮流域与长江沿线有明显的干区,地面有一静止锋稳定在江西北部,干冷、暖湿交汇,促使热力不稳定。700hpa、850hpa切变线基本重叠,并持续稳定在江西赣东北地区,低空急流为其地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高空槽缓慢东移,提供充足时间。综上所述,有利于持续降水的发生。

三、物理量诊断分析

1.水汽通量散度

水汽通量散度:指的是在单位时间里,单位体积(底面积1平方厘米,高1百帕)内汇合进来或辐散出去的水汽质量,暴雨的出现与其关系非常密切。图2给出了水汽通量散度分布,从上面可以看出上饶南部处于负散度中心附近,850hpa水汽输送带从西南向东北形成一条水汽输送带,强的水汽堆积区位于上饶南部,从22至25日一直维持,为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2.垂直速度场

垂直上升运动是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从实况看,整个天气过程未出现强降水、雷暴一些对流性天气,22至23日垂直速度一直维持在0pa/s,24日晚开始增强,并随着高空槽缓慢东移。对其分析发现,前期的底层增温不明显,中尺度位温扰动也不明显,导致大气层结未出现强烈的位势不稳定,气流的垂直运动的减弱,能量向上传递受阻,通过卫星云图分析,云顶亮温高,云层高度不高,为层结较稳定的积云,而无法形成强对流性天气。

3.稳定度分析

这里选取了沙氏指数(SI)、湿对能有效能位能(CAPE)和K指数等强对流潜势预报参数来考察层结稳定状况:当SI

4.局地螺旋度分析

旋转性和上升运动是对流系统最重要的共同特征,而螺旋度把这两个特征综合在一起。利用WRF中尺度模式局地螺旋度(LOCAL HELICITY)预报产品对这次强降雨过程的降水强度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图略),分析发现:暴雨产生在低层螺旋度中心和中低层有不稳定能量储存的高能区中。暴雨发生时,局地螺旋度往往较大,其中低层局地螺旋度对应着大值区,若某一区域一定范围的螺旋度大值中心存在高低层耦合叠加且持续状态,该区域地可能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对预报降水落区有一定指示意义。

四、雷达回波

1.雷达回波分析

雷达能确定风暴的强弱和结构、估测降水、降水回波的移动、未来降水回波的发展趋势,在短时临近预报中利用上述产品能够有效识别、推断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移动和发展,有利提前预报预警。在此次雷达图上(图6)可以看出,整个回波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其运动过程是典型的“列车效应”。在高空槽与低层切变的共同影响下,沿切变线附近不断形成在40-45dBZ回波带东移,并且移速缓慢。

五、结语

1.在这次降水过程中,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与强盛的西南气流共同影响下促使了降水的产生。

2.中低层切变线的维持与西南气流的水汽输送带不断的输送水汽为此次暴雨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与时间。

3.从物理量场上看,由于垂直运动不强,前期能量积累不够,未能产生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原因。

4.局地螺旋度对暴雨的预报有指示意义,暴雨产生在中低层螺旋度中心和不稳定能量储存的高能区中,此次特别大暴雨发生时,该区域局地螺旋度大值中心出现高低层耦合叠加且持续状态,对强降水量级及落区的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

5.雷达对降水预报、估测降水、风暴单体追踪、强回波区域报警和追踪等短临预报产品能够有效识别、推断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移动和发展,提前预报预警。

上一篇:民法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体现 下一篇:牧草种植与贮藏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