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骨窗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时间:2022-10-21 05:37:02

微骨窗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摘 要】目的:对比微骨窗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开颅手术,观察组给予微骨窗手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意识恢复时间与语言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86.96%)相较于对照组(66.67%)明显较高,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大大缩短,语言恢复情况良好。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显著(P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骨窗手术;常规开颅手术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15-01

高血压脑出血为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之一,其发病率为脑血管病症总数的30~40%,具有高致残率与高死亡率的特点。高血压脑出血多发于老年人,起病迅速,病情危急,加上老年患者自身的体质特征,采用传统手术疗法临床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相关研究表明,微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减少死亡,改善预后。我院对2013年4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4例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差异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4例,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男性14例,平均年龄为(61.29±3.54)岁,平均发病时间为(5.24±1.77)h;女性9例,平均年龄为(63.18±3.06)岁,平均发病时间为(4.88±1.13)h。对照组21例,男性14例,平均年龄为(62.38±3.46)岁,平均发病时间为(4.01±1.37)h;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62.46±3.58)岁,平均发病时间为(5.37±1.56)h。出血部位:27例为基底节区,11例破入脑室,6例为皮层下,皮层下出血经CTA基本排除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纳入标准:①有高血压病史,同时伴有一侧的肢体瘫痪;②采用多田公式对血肿量进行计算,血肿量在30~60ml之间;③未出现脑疝,存在意识障碍;④患者均有呕吐、头痛、抽搐等表现;⑤GCS评分:19例≤8分,16例为9~12分,9例13~15分;⑥排除脑外伤、脑卒中、脑动脉瘤、血管畸形所致的出血。两组患者发病时间、年龄、临床表现等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接受微骨窗手术,方法如下。选择最大的血肿层面,并将投影点详细标出,作直切口,实施全麻或者局麻,头皮斜行直至颅骨作一切口,钻孔后,扩大骨窗,直径约为3cm。术中患者颅压明显降低,术毕后进行骨瓣复位;也可在颞骨进行钻孔,之后扩大小骨窗,直径控制为3cm,“十”字形将硬脑膜切开,切开皮质,长度为1cm,对血肿位置确定后,尽量避开重要血管以及功能区,使用脑穿针直接穿入直至血肿腔,在避免对脑组织过多牵拉或损伤下尽量吸除血肿,注意不要强行剥除紧密粘连的血肿。使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对残腔彻底清洗,并将引流管置入。对于存在脑室出血的患者行外引流术,给予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术后24h采用1000U的尿激酶与5ml的氯化钠溶液于血肿残腔注入,对引流管进行夹闭,4h后给予开放。间隔8h采用尿激酶进行1次冲洗,术后24~48H给予患者头部CT检查。对于残留血肿超过15ml的患者,引流后将20000U的尿激酶注入,1次/d。对照组接受常规开颅手术,术后给予两组患者综合治疗,并对血压血糖有效控制[1]。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

3 讨论

临床中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法多样,相较于传统的常规开颅手术,现代微骨窗手术具有以下明显优势:①手术时间缩短,可以迅速的到达颅内,使脑受压尽快解除,有利于临床急救。②创伤小,操作幅度得到限制,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损伤与术中出血,硬脑膜严密缝合,有利于颅脑完整性的保持,减少缺损面积,提高预后效果。③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避免了血肿清除不彻底,解决传统手术中止血困难的不足[2]。本研究中,采用微骨窗手术的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接受常规开颅手术的对照组,而且意识恢复时间缩短,语言恢复情况良好,本研究结果也与庞力[3]等结论基本一致。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骨窗手术治疗有效率高,死亡率低,操作简单可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贺震民,高艳丽,陈泽军,等.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03(02):165-166.

[2] 阎洪法,龚惠云.高血压脑出血的内科治疗效果对比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04(03):153-154.

[3] 庞力,周良辅.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比较[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1,6(3):147-150.

作者简介:

熊寂丞,性别:男,出生年月:1975-8-2,籍贯:湖北武汉,工作单位及科室:武汉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研究方向:颅内肿瘤,神经内镜,学历:硕士,目前职称:主治医师。

上一篇:患者拔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下一篇: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研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