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考试成功经验谈(巾帼篇)

时间:2022-10-21 05:30:58

CPA考试成功经验谈(巾帼篇)

写在前面

“人的一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需要满足的过程。一种原来主宰我们的饿需要有了相当的满足之后,这种需要的支配力就开始下降,另一种更高级需要的支配力逐渐上升,最后主宰我们的行为。当需要与满足不匹配时,就会产生痛苦。低级的痛苦也好,高级的痛苦也好,我们在经历痛苦时,如果不愿意被痛苦所压倒,就会自动调动自身的潜能、发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超越这种痛苦。”

这的确是一段值得反复体味的话,尤其对于我们会计人而言。从我们选择会计这个专业起,就以为将在职业生涯中面临许多个职业资格考试,而其中,“注册会计师”资格,是最具吸引人,也是最难考的一项职业资格考试。从当年的五年,到现在的“6+1”,CICPA考试让无数会计人竞折腰。备考的过程艰难而痛苦,成绩公布时忐忑而痛苦,面对59分时沮丧而痛苦……若不想被痛苦压倒,就必须将痛苦踩在脚下!而“幸福”其实本质上也是一种“痛苦”,没有痛又如何体味真正的幸福!

2010年,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的第二年。专业阶段两天考六科,会计、审计、经济法、税法、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对所有考生仍然是巨大的考验、特别是对一次挑战六科的考生。注会成绩揭晓之后,本刊记者从正保远程教育集团旗下的中华合计网校(www.china.省略)了解到,该网校共有十八名学员一次通过了六科,可喜可贺。

能够一次通过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6科考试的考生,必然经历了“痛苦”的复习备考过程。其中一定会有一些值得大家借鉴的成功经验。本刊记者采访了这十八名成功考生,本期先为大家呈上七名巾帼佼佼者的CPA学习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能对2011年的CPA考生有所帮助。加油,祝你们都梦想成真,都能体味通过CPA考试的幸福滋味!

成功经验

关于为什么要考CPA,大家心里一定要清楚,考生中跨专业的人挺多的,聊天的时候了解到不少人仅仅是觉得自己专业不好就业,对口专业的人又觉得考了CPA就只能干CPA了,他们并不是真正喜欢这个职业。没有对CPA职业的热爱就会觉得备考过程很辛苦,所以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是很重要的。

报考CPA之前,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会计零基础六个月过六门的心得,就为自己鼓气:好歹我也修过双学位,别人零基础都能做到,我更应该能做到。所以就定下了一次性通过的目标。当然我也没给自己太大压力,想着我每门都按80分的标准要求自己复习,考试时打点折应该是能过的。大家一定要有信心,CPA其实也并不是那么难,中华会计网校每年都有很多我这样半年左右全科通过的学员。大家不要被每年那么低的通过率的统计数字吓倒,除去缺考、裸考的,实实在在做好了充分准备的考生当中的通过率应该是比较高的。

我共复习了六个月,每天混迹于一帮考研的学生中间泡图书馆,每天8小时左右,正常作息,中午必午睡,晚上十点后必看看美剧娱乐一下,周末必花点时间出去溜达一下。一个正常的学生生活,一点儿也不会有累的感觉,因为学习的是我感兴趣的东西,教材的编写也很有实用性,费解的地方听网校老师的讲解也会茅塞顿开。这半年来MP3是我随身必带的物品,公交出行、逛超市的时候也可以听听,像审计、公司战略,就像听故事一样,会计是我比较熟悉的内容,所以主要也就当音乐听的感觉了。这样学习自主选择性比较强,自己会的地方就少听一点,不会的就反复听听。

成功经验

坚持:

常听人说,CPA是恶魔。但是我们要记得“凡事都怕认真二字”;CPA也不外如是。在你决定报考之时,你就要明白,在未来的半年时间里,当然可能更长,你会比别人少休息,多烦恼。但是,付出才会有回报。上天不会掉馅饼,如果你连时间都不肯“施舍”,怎么能奢望上天给你“合格”。同时,坚持也意味着永远不要随意改变你的计划,今天朋友要约会,明天工作很忙碌,但是对你来说,这段时间的首要任务是复习过关。为了这个目的,至少耐住寂寞,耐住烦躁,努力看书吧。

勇气:

报考CPA需要勇气,尤其是在CPA已被妖魔化的今天;进入CPA的考场需要勇气周为总不知道自己是否准备好,查询CPA的成绩也需要考试,因为不知道结果是好还是坏。其实,所有事情都需要勇气,要鼓起勇气去面对这一切。努力看书是为了过关,如果你连名都没有报,你怎么过?如果你都不进入考场,你有什么资格过?如果你不查成绩,你怎么知道过?

心态:

心态很重要,就我看来,主要就是永远相信――我一定能过。只有这样,才会在看不进书的时候继续坚持,因为相信我这刻的努力是会有回报的;才能步入寥寥几人的考场,因为相信我此刻的考试是值得的;才能在忐忑的情况下查分,因为相信我必然会有喜悦,也只有这样,在发现不如人意时才会继续努力,因为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家人:

家人的支持确实是我通过考试的必要条件,是他们的包容,让我在复习不顺时能够重新起步,是他们的帮助,让我在生活方面不用过多的费心;是他们的支持,让我能够安心的复习。总之,军功章里也有他们一半。所以希望大家在考试之前,都取得家庭的支持与包容,这意味这很多。

成功经验

我本科学的是旅游管理,只知道一些基础会计的知识。决定考CPA,是因为大四保研之后想学学会计财务方面的知识,读研期间计划专注于学术,不能花太多时间在CPA考试上,就想趁着大四一次性通过。我真正开始准备考试是从五月一日开始的,四个月的艰苦备考,一直陪伴着我的是我的家人,还有中华会计网校,特别是网校老师、“梦想成真”系列辅导书、网校论坛等等。可以说没有他们相伴,我一次性通过六门的概率几乎为零。

在我的备考经验中,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保证睡眠。我每天十一点睡觉,六点五十准时起床,保证睡眠时间才能有效地运用每天十三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而且CPA备考过程,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一定要保存足够的体力,才能熬到最后。

另外,就是要研究考试真题。CPA考试的教材在不断变化,但是还是有很多考点是不会变的,这些考点的真题就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对象,“梦想成真”上都有相应的总结。很多人都会说,以前考过的题就不会考了。其实我们要研究这个题背后的考点,把考点弄明白了才行,很多考点去年考了,今年同样会出现。梦想成真系列上的习题都不能放过,不懂的一定耍弄明白了再过去,不然到后面会更麻烦。而且每章相关的真题要吃透,把相应的考点能够相联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地回顾、总结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不断地有所提高。真题模拟阶段,严格地按照考试的时间来进行练习模拟试题,这样就能更好地把握考试的时间,我在八月份一个月时间里,做一天全真模拟试题,第二天就总结前一天做的题,一个月下来做题的速度提升了很多。

成功经验

总成绩423分,每科不突出,但也不至于太低,一如我的风格。准备时间大概2个半月,每天大约12小时。之所以只用了2个

半月时间,是因为自己有会计的基础,大学本来就是的ACCA专业。

复习方法很重要。我,本身ACCA专业,2009年刚刚通过ACCA14门全部课程,会计、审计、财管,战略在学ACCA时都有所涉及,而且学的还都不错,但税法和经济法基础却是零。我制定了自己的2个半月的学习计划:先把公司战略扔在一边,剩下5门跟着中华会计网校辅导课程学一遍,每门6到7天,总共一个多月时间;再花一个月复习这5门,并一次性把公司战略过一遍;最后半个月白天练真题,晚上逐一把各科考点再过一遍。

第一轮复习中,对于零基础的税法和经济法,听老师讲完课后,我都会自己再看一遍,该背的也先初步背一遍。第二轮复习主要看讲义做题。每天复习时间基本在12个小时以上,我主要是构建框架,重在理解,把听课听到的东西总结到自己的笔记里。同时开始做题,我只做选择题,大题我只看。这一遍下来,选择题的速度大致练出来了,大题的框架也有了,知道怎么答了。第三轮,先花了一周时间强化做了六六三十六套模拟题,剩下的一周,属于调养巩固期,每天在保证睡眠的情况下,把所有考点和错题的笔记过了一遍。

我提倡一次考6门,各科之间关联很大,考6门还是对相互理解很有帮助的。而且最后综合阶段测试本身就是6门的综合,这种学法就好像把综合先过了一遍。推荐喜欢自虐的人考6门!

成功经验

说起CPA,要从大学毕业开始说起,毕业以后工作之前就有报名学习,报了5门,报名的时候觉得5门没啥了不起,事实结果它还真的难倒我了,实际考出才1门。在事务所工作的几年时间里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试,后来的几年里也有努力过,连着2年都连报4门,但是事与愿违。三年后,看到某博客,突然清醒了,发现自己不是笨,是不够用功!给这个考试的时间不够多!比如我当时只花了40个小时准备税法,考试当然不行啦。真所谓努力是没有捷径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啊!

回顾自己平时的学习记录,从2月8日一直到9月10日,215天,期间休息了17天,其余的日子坚持每天听课看书做题,学习时间达到了1550小时,平均每天8小时。考CPA其实绝大部分拼的就是时间,没有1500小时,我一次性过6门的希望是很小的,所以平时杜绝了一切娱乐活动。

给大家几个备考小建议:

1、坚定自己的决心,想好的事情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

2、报名之前列出学习计划,例如基础班+提高班十习题班+看书若干遍+做题,估算好时间。本人认为这个步骤最为重要,如果你的空余时间远远低于学习要求的时间,那就不要心急,慢慢地分几年学习。

3、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这个是学习效率的关键,一般刚开始学习的前2个星期很难进入状态,觉得自己心思没法集中,这个也是正常的,但是你必需要坚持下去。

4、光记住知识点是不够的,要去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如果你理解了原理,记忆就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5,坚持再坚持,保持每天看书听课的习惯,哪怕只有半小时,也要去做。

6、考试前早点休息,考试是个体力活,精神好才能发挥得好。

成功经验

在工作中没有一技之长就不会有升职的机会,想换个提升自己的单位也不容易,2009年我重拾了当年的注会梦。结果每天忙于工作与家庭的我,连备考一门的时间都那么紧凑,没有参加当年的考试。最后,痛定思痛,在家人的支持下,我向公司提交了辞呈,于2009年10月底离开了公司,开始了我追求梦想的征程。

备考CPA贵在坚持。记得网校曾经有篇文章,说当你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那么离成功就不远了。那篇文章对我来说是一种相当大的鼓励。女儿每天上幼儿园的时间,就是我学习的时间启天大概6小时左右,晚上夜深人静了最多1个小时,有时候太晚了也会不学,11点左右准时睡觉。为了保证学习和家庭两不误,放弃了和朋友喝茶逛街的时间是必须的,我把大部分需要做的事情都安排在周末完成,感觉这也是劳逸结合的一种方法吧。

一些个人的学习经验:1、不要放弃中华会计网校的基础班。在我看来,基础班太重要了,每一门课基础班我都至少听过一遍。2010年的注会考试面很广,非常注重基础,考试中的知识点往往就是基础班的课程里提到的。2、熟读教材。“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看得多了,就会觉得每门课的脉络很清晰,思路也就渐渐打开了。3、网校有很多学习资源可以借鉴和利用,比如老学员的学习经验,课程的学习进度表,答疑板等等。但切汜借鉴以后要能转化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计划!答疑板也很好用,经常会有想提问的时候,我会先看看答疑板上其他学员的提问,很容易能找到答案。

简单谈了谈我的学习经历,希望能与考生们共勉,特别是那些妈妈级的考生,要兼顾家庭、学业和事业是非常辛苦的,在做决定时还是应该多衡量衡量。

成功经验

我,大学刚毕业,国际会计专业。参加CPA考试的时候,整个考场从头至尾只有3个人,另外两个人的面孔不断更新,我就一直在那杵到最后一场,最后的结果是,6门课低分飘过。

其实有时候就需要给自己一点压力,给自己一个承诺,答应自己去尝试一些事情,不管结果怎么样,至少不要中途放弃。报名的时候毅然决然填了6门,于是开始买书,于是开始报网校,于是开始制定所谓的考试计划。我自己复习的基本方法是,听网校,然后做题,最后几天通看一遍网校讲义。网校的好处就在于提炼重点,压缩复习的时间。听课的另一大好处就在于不太会开小差,书看着看着就容易走神。然而,听着听着就开始忘记前面的东西,听着听着就开始忘记正在听的东西,听着听着就什么都不记得了。这个时候的唯一办法是,硬着头皮往下听。听不懂的东西,做题的时候能做懂,还是没懂的,以后的章节可以贯通。

会计大概是6门里面最难的,我直接听课,徐经长老师的课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内容加例题总是最让人一目了然的。审计书很厚,没有看,听了杨闻萍老师的冲刺班,看了讲义,就去参加考试了。审计是最需要理解的,最好是有相关的工作经验。财管是最注重计算的,平时一定要自己动手算,不要看看觉的自己会了就直接跳过题目,有时候自己想的跟自己算的完全不一样,动手做了才发现很多地方做不下去,才发现很多地方是有玄机的。税法,听叶青老师的课,将烦琐的知识点归类各个突破。经济法是最考验记忆的科目,听课,理解了背讲义。公司战略书最薄,所以请看书。公司战略是真的需要看书的,选择题大题目基本上就是书上的翻版。另一点就是,考试请加快速度,合理安排时间。

上一篇:实务咨询 第3期 下一篇:如何评估上市公司壳资源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