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事公告送达制度的完善

时间:2022-10-21 05:28:40

论我国民事公告送达制度的完善

【摘要】禁止垄断协议是各国反垄断法的重点内容,是各国反垄断法的三大支柱内容之一。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责任制度是制止垄断协议的关键,我国《反垄断法》在法律责任的设置上采用了偏向行政责任的模式,并且在第四十六条中规定了违法垄断协议的行政责任。如何完善现有的规定,真正遏制垄断协议,在对《反垄断法》第四十六条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反垄断法 垄断协议 行政责任

垄断协议在各个国家的表述各有不同,我国《反垄断法》则在第十三条中明确:垄断协议,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尽管表述各不相同,但其对正常市场竞争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所有的垄断行为中垄断协议的实际发生的数量以及被查处的数量都是最多的。美国反托拉斯局每年提起的诉讼中,垄断协议超过了一半;无独有偶,日本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从1947至1984年问,违法垄断协议案件占多数。因此各个国家都将垄断协议作为规制的重点对象加以防范。如何有效地制止垄断协议,使反垄断法律制度真正得到贯彻实施,关键在于有效的法律责任制度。我国《反垄断法》采用的是行政责任加民事责任的构成方式,并且偏重于行政责任。如何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行政责任来规制垄断协议,对于垄断协议的行政责任有了研究意义。

一、我国《反垄断法》中垄断协议的行政责任

我国《反垄断法》在第四十六条中明确了垄断协议的行政责任,共有三款。

第一款是经营者违法达成垄断协议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但视乎垄断协议是否实施分为两种情况。其一,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首先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这里的责令停止重点在于违法垄断协议的排除,类似于国外反垄断法制裁手段的行政排除措施。其次是没收违法的收益,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至百分之十的罚款,对于罚款数额,我国采用的是销售额百分比的计算方式,同时给予了反垄断执法机构自由裁量权。其二,达成但未实施垄断协议,处50万元以下的罚款。垄断协议对于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即便是尚未实施,也应当承担其相应的行政责任,但未实施的垄断协议对市场的危害明显小于已经进入实施阶段的垄断协议,因此这里设定了罚款幅度上限。

第二款是宽恕制度的相关规定,即在何种情况下能够减轻或免除对经营者的处罚。有以下几个构成要件:首先报告的主体是经营者,是违法垄断协议的参与者。其次,报告必须是主动的,而不是在反垄断执法机构已经介入的情况下报告。再次,报告的内容不仅是达成垄断协议的相关情况,还要提供重要证据,对报告的主体要求较高。

第三款规定了行业协会的行政责任。行业协会不同于一般的经营性企业,其不直接从事一般的商品经营,运作的费用也主要依靠会员企业缴纳的会费。但若是行业协会参与了垄断协议,却不对其进行规制,使其处于约束之外,有失偏颇。四十六条对行业协会设定了两种行政责任:一是上限为50万元的行政罚款;二是撤销登记,即将协会解散,但要构成情节严重这一条件。

二、评析与建议

整个四十六条有可取之处,不难看出其中对国外优秀经验的借鉴和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做出的调整,如区别垄断协议是否实施采取不同的行政责任,在罚款数额上采用百分比和货币计算两种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的方式,在经营者之外将行业协会纳入规制范围等。但笔者认为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1.罚金金额较低。罚款是最常见的一种行政责任形式,几乎所有国家的反垄断法中都有对违法垄断协议的经营者罚款的规定。我国的《反垄断法》的法律责任更是以行政责任为主,奉行“罚款中心主义”,可以说在对垄断协议的规制上很大程度依赖于行政罚款。作为制止垄断协议最主要的手段而言,我国现行的罚金金额的规定明显过低,“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于普通中小企业来说或许是一笔巨大的资金,但请注意能够实施垄断行为的企业莫不是某一行业甚至多个行业中的领头羊,这样的罚金对他们而言不过九牛一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评述道,只要有50%的利润,资本就敢铤而走险,低于百分之十的罚金根本不足以完全遏止大企业的垄断心理。同时对于“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学者认为,在以具体数额确定行政罚款幅度时,上限不宜太低,因为数额规定得越是具体,制度刚性有余而弹性不足,结果是法律的适用性下降。现行的规定即便是以最高额处罚,也难以对大型经营者形成威慑力。低廉的违法成本,必然会导致大型企业追求垄断的巨额利润。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更多的大型经营者的逐渐出现,低廉的罚金制度将更加难以遏制垄断协议的产生。因此,提高罚金金额已成为了规制垄断协议的必然。

2.部分责任不利于执行。第四十六条中,部分责任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第一款中有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的规定,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不属于一般的行政处罚,但是将垄断协议停止,消除对未来可能会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我国在行政处罚类型上的重大完善。不过单单是一个简单的责令停止,能够取得的效果是有限的,经营者会不会阳奉阴违,表面上做出一副已经停止的样子,实际上垄断协议却在继续。因此笔者认为,在“责令”之外,应当赋予反垄断执法机构相应的监察权以及责而不停的处罚权。其次,对于执法机构的自由裁量权,虽然在四十九条中谈及了反垄断执法机构确定具体罚款数额时,应当考虑违法行为的性质、程度和持续的时间等因素,但是却没有在具体实施方面如何考虑这些因素的规定,法垄断执法机构保留了较大幅度的自由裁量权。笔者建议配以相应的实施细则,以保证垄断行为在同样的标准下受到适当的相应的处罚。

上一篇:我国无效合同的变迁及其价值分析 下一篇: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