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视野下职业生涯发展与对策

时间:2022-10-21 05:22:21

科技革命视野下职业生涯发展与对策

摘 要:科技革命催生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引发职业结构变迁,组织和个人需要观大势,理论联系实际,找寻规律,确定目标;借中势,知己知彼,顺势而为,助力成长或跳跃式发展;造小势,以创新为导向,锁定优势,强势推进来提高职业生涯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关键词:科技革命 职业生涯变迁 职业生涯管理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即将到来的呼声不绝于耳,对全球经济及国际战略格局的影响成为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但同时,与此相关的职业结构变迁对组织和个人影响的话题,学术界却很少议论。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一、四次科技革命动因及职业生涯发展

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制度刚刚确立之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市场商品供不应求,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产生的技术发明,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开启了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化进程。人们为了寻找自己适合的职业开始分化流动。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世界殖民地被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瓜分完之后。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为了在竞争的市场中占据优势,通过加大教育和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制成和应用,把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推向电气时代。西方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社会条件和工作环境,一方面开始普及义务教育,另一方面靠颅、面、手相学在职业中寻找自己的归属。20世纪初,随着职业的高度分化和失业者的大量存在,帮助择业者确定职业方向、进行职业选择和谋求职业发展咨询指导的“职业指导”机构诞生,美国“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提出了求职者个性特征与职业性质一致的特质因素理论,从此“人职匹配”成为人们选择职业和进行职业指导时永远不变的核心理念。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二战之后。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德等国经过二战洗礼,元气大伤,而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远离两次世界大战战场,厚积薄发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佼佼者,为了维持其世界霸主地位争夺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发展,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有机合成材料的发明和应用,把人类社会推向了自动化时代。社会一方面开始普及中等教育,另一方面职业指导从单纯解决就业问题发展为重视人一生的生活过程。美国的职业管理大师舒伯于1953年提出了“生涯”概念,把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认、探索、确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阶段,人们可以根据上述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特点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管理。20世纪60年代以后,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与实践在欧美获得蓬勃发展。第四次科技革命,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知识、信息和满足精神生活需要成为主导方向,以微电脑、数据库和互联网为标志,信息技术强大的渗透扩散功能把人类由工业社会推进到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为显著标志的信息社会。第三产业开始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欧美国家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国际化产业转移速度加快。这场范围广、规模大、内容丰富和影响深远的产业大转移和高科技智能革命,使得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失业率增高,于是社会一方面开始普及高等教育,另一方面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于1971年提出了“生涯教育”,从此美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生涯教育。1978年美国施恩教授提出了反映个人进入成年期潜在需求、动机、价值观和才干的“职业锚”理论,即应该锁定的职业目标。1996年美国克朗伯兹教授从自我效能角度提出了职业生涯管理中“主动构建理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职业生涯教育开始传入我国。生涯教育注重人的生涯发展,通过生涯认知、生涯安置和生涯进展等步骤,培养人的职业生涯能力[1]。

二、第五次科技革命特点及职业生涯发展趋势

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若干新兴领域新技术交叉融合,群体涌现。第二,具备良好“制度土壤”的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第三,世界各国面对人类共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努力应对。

适应新一轮产业变革的组织和人才需求趋势如下:第一,资本力量推动数字化制造。通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来替代劳动,使得劳动力成本变得不像过去那么重要。第二,生产组织方式的灵活性满足个性化服务。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以及现代交通和通讯手段的便捷,通过灵活的产业空间布局,如工厂放在市场附近,来提高和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这样,未来组织的变迁将呈现出信息化、全球化、分散化、虚拟化、扁平化、小型化和多元化等特点和趋势。第三,机制体制的创新促进分散化决策。由于新一轮产业革命具有个性化、快速性和分散性等特点,导致未来决策的分散性。为了适应分散化决策带来的深层次制度变革,组织的体制机制将面临着重大变革。是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变革,是资源配置机制的变革,不是单一的政策调整,而是系统性变革,需要顶层设计和系统性规划[1]。

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中,对于生产性工作,职业生涯管理能够最大化个人的职业潜能,对于国家和机构,职业生涯管理能够建立或保持在具有竞争力的经济边缘[4]。

三、我国在第五次科技革命中的对策建议

第一要观势,理论联系实际,寻找规律,明确目标。

首先要明大势。就是组织和个人要明白科技革命的本质是什么?特征是什么?规律是什么?趋势是什么?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经济长波周期理论,认为经济规律性的波动最长40~70年。循环分析家Dick Siken认为,西方近200年来的科技革命与经济盛衰周期大体上相吻合。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的长周期已成为影响所有工业化国家的国际现象之一[6]。有研究者认为,第五次经济长波应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7]。即21世纪头20年,是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这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提供了机会。二要懂得中势。就是产业的趋势何在?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组织结构和职业结构如何变迁?要理性组织生产、理性就业和创业,激情工作。国际产业转移的历次高潮都与产业结构升级相联系。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是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次发达国家再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从加工贸易到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本地化生产以及标准化技术。国内产业逐渐转移的规律是从沿海地区到内陆地区到中西部地区到东南亚国家到非洲国家。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全球化、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和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产业转移出现了多种类、多层次和多形式的新特点,发达国家将大量资本投向信息和通讯、研究与开发、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原来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开始转移到国外甚至出现跳跃性转移。第三是悟小势。要体悟企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及员工的职业转换周期。判断每个企业、每种产品或每位员工职业的生命周期时间可以参考经济周期理论:小周期也叫“库存周期”3~4年,中周期也叫“设备投资周期”7~12年,中长周期也叫“建筑周期”17~20年;判断其所处阶段可参照美国弗农教授1966年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诞生、成长、成熟及衰亡;企业持续发展与永续经营的策略一般遵循“产业微笑曲线”理论,即在微笑形的产业连中,企业要从附加值低的加工制造中间环节向附加值高的产品设计和销售服务两端移动与定位。

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凭着自己深厚的理论素养,把世界经济周期、产业转移、产品和职业成长等规律研究清楚,就能把握住经济、产业以及职业结构变迁的趋势,利用职业生涯管理中制定目标的黄金准则―SMART原则,科学定位,赢在未来。

第二要借势,知己知彼,顺势而为,助力成长或跳跃式发展。

古人云:好风凭借力,扶摇直上九千里。组织和个人首先要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知彼知己,主动选择和利用国际产业转移中优势,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加快经济发展。2013年5月23日,《 中国青年报 》刊登一篇“慕课正酝酿一场新教育革命―中国大学到了自我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纽约时报称2012年为“慕课元年”,《环球企业家》杂志记者曾宪超称是“世界教育界的海啸”。 目前在这一领域,美国Coursera、Udacity和edX三大平台三足鼎立,它们集结了全美国同时也是全世界最优质大学的资源,为每一位学习者免费提供优质课程。同时,三大平台获得了数千万的投资支持,推出了近百门课程,越来越多的大学加入到慕课的多种形式的实践中[8],今后会互认学分、颁发毕业证书并颠覆传统的求职方式。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国教育界人心惶惶,众说纷纭。慕课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免费“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慕课的到来,为我国教育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和培养学生创造力提供了突破瓶颈的条件。但如何能够在高等教育变革大潮中顺势而为,却值得每个人深思。笔者认为组织和个人要利用职业生涯管理SWOT分析工具,找准自我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外部环境中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利用政府、高校、企业、学生四位一体的优势,高层设计,系统整合组织机构和教育管理方式,让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来迎接全球高等教育深刻变革。其次,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就业结构,为了使产业升级与就业保障两不误,分成“启承转合”四个步骤来稳妥转移劳动力。启,即政府及时提供职业生涯信息,使企业和个人能够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及时运筹帷幄。承,即企业和高校要为员工设计多样化的职业发展通道,组建信息平台,构建员工职业开发培训体系,开展以职业生涯管理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等。同时要让个人明白,生涯管理旨在培养人格上能干的人,而非只是培养职业能力强的人,工作价值与态度、情感等因素必须纳入生涯管理之中〔9〕。转,即个人要提高职业转换能力,以适应职业变迁决策时所需。合,即在组织优化升级时,要给个人讲清楚现实情况,使个人能够根据生涯决策理论自觉向自己喜欢又胜任的职业过渡。第三,组织或个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要有加快积累,追求卓越,实现跳跃式发展的意识和决心。就像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承接了欧美国家转移的劳动密集型轻纺产业,日本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经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赶超,在20世纪90年代,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时大力发展微电子、信息技术等知识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日本迅速成长为世界上经济强国。

第三要造势,以创新为导向,锁定优势,强势推进。

以大数据、智能制造和互联网为范式正在激发企业、制造模式和商业生态等一系列管理变革〔10〕。一是转变观念,思维创新,组织扁平。目前互联网已成为一种主导社会发展的新经济,未来任何组织都必须以互联网为基础重新构建核心竞争力。一个传统组织利用增加资源如想多做一个网站、多开一个店面或多搞一个社会化营销团队来解决新问题已经不是最好的办法,相反剪去一切与最终用户直接沟通的障碍、减去层层加码的中间渠道、减去组织多余的架构层级或减去一切可以外部化的低效的内部交易等才是最佳选择;一个技术领先的组织也会因为对原有生态系统的过度适应而在面对突破性技术时面临失败的危险,这是许多传统组织由“工业人”变为“数字人”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要从工业化思维转变为互联网思维,从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和大规模传播转变为技术赶超、转变为小而精的组织。二是寻找优势,技术创新,主动出击。把发展的精力放在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上,通过技术的进步推动产业扩张。每个组织或个人可以借用职业生涯管理决策技术中CASVE循环模型来寻找自己的优势。美国职业生涯理论家里尔登等人在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中提出了CASVE循环模型,该模型认为一个良好的决策需要经历五个步骤:沟通(Communication),通过对内外部环境充分调研,明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分析(Analysis),通过思考、观察、对比和研究,找出产生差距的原因,对所有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Snalysis),扩展范围形成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选项,然后再缩小为3-5个选项;评估(valuing),根据价值观评估每种选项的优劣,然后排序;执行(Execution),依照选择的优势方案果断行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为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奥巴马于2012年3月提出了“制造创新国家网络”计划,想用5年时间把美国打造成世界制造业大国和强国,希望到2020年600万个岗位从中国返回美国,对我国全球制造业的地位产生冲击。我国要直面应对,充分利用庞大优质的劳动力资源、完整的产业链、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巨大的国内市场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建立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共性技术平台等顶层设计,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发展步伐,使许多关键技术、大型成套设备和核心元器件不再依赖进口,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三是用户至上,机制体制创新,管理民主化。我国现行的政策和体制,是基于传统产业追求规模赶超而不是创新导向前提下的管理办法,而要建立与创新导向相一致的相关制度,一两点突破很难使战略新型产业发展,需要顶层设计,从准入、行业壁垒的破除、政府行为方式的转变等一系列适应战略新型产业发展的机制。同时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两翼,二者不可偏废。未来管理变革的方向是资源再平衡。互联网时代是商业民主化的思维模式,从传统的企业竞争力资源、产品和生产能力被消费者、信息和用户至上所取代。在全新商业生态中,要处理好组织与组织之间资源协调整合的关系、内部资源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组织既有资源和创新资源的关系。阿里巴巴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宝,存同样的钱比银行划算、便利和快捷,平民受益,国企银行业受到冲击;马化腾的免费微信软件,短信、语音、图片和大量知识共享,让人们真正体验到了数据重构商业,流量改写未来,一切推倒重来的可能性,对曾经辉煌多年的国企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受到极大的冲击。

参考文献:

[1] 周雪梅.生涯教育的发展方向〔J〕.教育研究,2012,(10)159

[2] 何传启.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机遇与对策〔N〕.《科学时报》,2011-05-05

[3][10]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第三次工业革命引发管理变革〔J〕.硅谷,2013,(1)

[4]Samer khasawneh,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areer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jordan[J].Australian Jour 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volume 19,number2,2010:43.

[5][6]李彦军.产业长波、城市生命周期与城市转型〔J〕.发展研究,2010,(7)6:6.

[7]湖北大学世界经济学科课题组.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与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探究〔N〕.光明日报,2004-07-28

[8] 李曼丽,张羽,黄振中.慕课正酝酿一场新教育革命----中国大学到了自我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N〕.《中国青年报》, 2013-05-23.

[9]〔美〕乔・凯利,罗・V・鲁宾逊,赫・S・克莱茵.一种社会流动理论―对一个农业社会地位获得过程资料的阐释〔A〕. 苏国勋,刘小枫.社会理论的知识学建构〔C〕.上海:三联书店,2005.

作者简介:

岳瑞凤,女,1965年11月出生,中原工学院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科学技术史理学硕士,研究方向:职业发展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省部级奖2项,地厅级奖6项,出版著作4部,34篇。

上一篇:《"画笔"的秘密》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色影有技:在运动竞赛中捕捉精彩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