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技工院校学生的地域认同

时间:2022-10-21 04:33:50

浅论技工院校学生的地域认同

摘要: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对当地的地域认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减少技能人才的外流。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学校所在地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程度远不到深入的水平;他们获取信息的频率和途径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被动性。户籍和学校教育是影响学生地域认同的重要因素,应通过课堂教育以及课外活动等方式加强学生对当地的地域认同。

关键词:技工院校 学生 地域认同 学校教育

“认同”是一个在社会科学被广泛研究的概念。作为动词的“认同”即“identify”在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层面上,是指个体在对自己所属群体认识的基础上,对该群体产生赞同或亲近的感情;是个体对自己在群体中所处位置的认识,认为自我具有从属于某个群体的身份。

每个个体都必须生活在某一地域之内,“人们总是以特定空间为立足点确立自己的利益、地位和角色,因此地域所提供的空间是自我意识得以形成的条件之一”。(杨妍)地域认同是个体对于自己所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某个地域具有归属感,个体认为自己是该地域人群的一份子,并且在日常活动中,表现为对该地域的民俗、文化、历史、政治经济活动等方面的理解、赞同、支持和追随。

地域除了在自然地理的角度上进行划分之外,在一个国家之内,地域还是特定行政权力所辖的区域范围。(杨妍)从公共治理的角度上讲,地域认同使得个体与以政府为代表的政治共同体之间产生感情上的融合,亩促使个体采取与政府所倡导的目标相一致的行为,有利于政府进行有效的社会动员。

我国的各类技工院校旨在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已经掌握了相应的职业技能,步入社会可以胜任某种职业。对于各地尤其是享受地方财政补贴支持的技工院校而言,如能加强学生对当地的地域认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减少技能人才的外流。本文以惠州市惠城区某技工学校为例,对学生地域认同问题进行探讨。

一、惠州市技工学校学生地域认同现状

惠州市某技工学校是一所经广东省劳动厅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技工学校,属部级重点技工学校,是所在地区人民政府直属公办全日制学校,主要承担全日制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任务。

以该校为例,笔者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全校15级和16级共47个在校班级中,抽取了15级会计2班、15级电气2班和16级电子商务班的学生作为调查样本。调查样本共有145人,其中68人为男生、77人为女生。共发放问卷145份,回收145份,有效问卷121份。

以下笔者从对当地的基本情况了解和情感两方面,探讨该技工学校学生对当地的地域认同状况。

1.对学校所在地基本情况的了解状况

121名学生中,没有―人知道惠州市长是谁,也没有―-人知道所在地区长是谁,这说明学生对本地的政治基本信息了解甚少。

只有一人知道惠州的别称为“鹅城”,有一名学生答错,其余120名学生均回答“不知道”;在问到“惠州十景中你去过哪几个”时,93名学生去过一至三个景点,占76.9‰仍然有15名学生一个景点也没去过。惠州十景是在惠州社会认同度较高并具有积极意义的宣传工具,目的是希望人们通过亲身经历深刻感受到惠州公共生活中的人文自然文化。调查数据说明学生对此类地域文化的标志物有一定的直观感受,但缺乏广泛和深入的了解。

让学生自我评价是否了解惠州是时,认为自己很了解的只有12人,占总人数9.9%;认为自己一点都不了解的也占少数,有36人,占总人数29.8‰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只了解生活学习的周边地区,对惠州整体情况缺乏深入了解,有73人,占总人数60.3%。

在学生自动获取有关地域信息的行为方面,当问到“微信和微博加起来一共有几个有关惠州公共生活的公众号”时,有33人表示没有关注有关惠州公共生活的公众号,占总人数27.3‰有76人关注了一至三个公众号,占总人数62.8%;只有12人关注了四个或以上公众号,占总人数9.9%。在76人中,相当部分的人只关注了就读的技工学校的公众号,而且他们表示还是老师要求他们关注的。当他们使用电视媒体时,在各自使用频率最高的三个频道中没有一个惠州频道的有120人,只有1人表示会看一个惠州频道。当问到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取有关惠州的信息的(多选)”时,选择“自己的生活经历”的人有108人;选择“旁人日常闲聊”的有93人;选择“大众媒体”的有60人,选择“学校教育”的有72人。从中可知,大众媒体在学生了解地域相关信息方面起的作用最低,甚至低于学校教师的宣传和教育;而日常生活仍然是学生了解地域信息的重要途径。

从上述数据可看出,大多数学生对学校所在地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周边地区,但了解程度远不到深入的水平。而且他们主动获取地域相关信息的积极性不强,不能有效利用大众媒体这―工具,他们获取信息的频率和途径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被动性。

2.对学校所在地的情感水平

对某个地域有正向情绪体验,是地域认同的重要组成。

学生对问卷中第4道题目“当别人问你是哪里的人时,你会回答你是――人”的回答中,回答“我是惠州人’的有30人,占总人数24.8%,即剩下的大多数人对自我身份在地域上的归属指向上并非是惠州。

当问到“你觉得自己是否热爱惠州”时,有42人明确回答“热爱”,占总人数34.7%;有9人明确回答“不热爱”,占总人数7.4‰有70人的回答是“说不清楚”,占57.9%。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学校所在地直接的爱憎情感都比较少,感受比较模糊、强度不够高。这种边缘状态使得学生对该地域的谅解度和认同度极易受影响,一点好事或者坏事都可能导致他们对该地域的直观感受产生很大变化,从而变得立场鲜明的“热爱”或者“不热爱”。

二、影响学生地域认同的因素分析

通过上文分析可得知,调查样本呈现出技工院校学生对学校所在地的认同感不够高的特点。低水平的地域认同会直接与个人对该地域的单薄感情以及消极的行为动机相联系,短期则不利于培养学生在校学习的积极性,长期则影响个人成长潜力、致使地区发展目标无法顺利实现。笔者从调查中总结出两个影响地域认同较大的因素:户籍以及学校教育。

1.户籍因素直接影响认同感

在121人中,87人为本省户籍,占全部人数71.9‰34人为外省户籍,占全部人数28.1%,超过1/4。在本省户籍中,23人为惠州户籍,占本省户籍人数26.4‰而其中又只有13人为惠城区户籍,占本省户籍人数14.9%,占全部人数10.7%。从中可看出,主要由惠城区政府财政支持办学的技工学校,其培养对象中只有小部分为当地户籍。

户籍因素对于调查对象对地域的认同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许多调查对象虽然为非惠州市户籍,但实际上入读技工学校前在惠州均居住超过半年以上,已属于常住人口。入读技工学校前从未在惠州生活过的只有29人;只居住了不到半年的只有5人;77人均随到惠州工作的家人和亲戚成为惠州常住人口,占总人数63.3%。在惠州的生活经历并没有增加他们自认为“惠州人”的认知。通过交叉对比分析可得知,他们在回答自己为哪里人时,大多数人回答的地域都c自已的户籍地相同。这说明户籍地更能影响他们对自己“从属于哪里”的认知。

这种状况会进一步与他们主动融入惠州的积极性互相影响。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旁人的闲聊”而获取有关地域信息的学生占了调查样本的大多数,非惠州户籍的人(家人、亲戚、来自同一地方的朋友同学等)构成了他们生活社交圈子的重要部分。这些人会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加强其户籍地的认知和认同。对户籍地的强化认同会削弱非惠州户籍学生对惠州信息的主动获取和了解。在他们可以主动选择大众传媒了解外界信息时,和惠州有关传媒的使用频率以及信息的内容或数量都比较缺乏。

2.学校教育有重要影响

尽管日常生活对调查对象的地域认同有直接的影响,但学校教育仍然在增加地域认同方面有重要影响。

学校教育通过集体生活可以增加学生接触与自己户籍地不一样的人,从而增加了解其他地域风土人情的机会。从调查中可得知,学生在学校教师要求下添加学校公众号,是他们利用大众传媒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大部分人对惠州了解局限于他们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周边区域,学校生活使他们得以把学校作为一个新的中心点往外了解当地更多的信息。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教师通过课堂教育介绍相关的地域信息是他们了解惠州或惠城区的主要途径之一。

如上所述,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对学校所在地的认同十分必要,即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培养学生对当地的忠诚度、减少人才流失。学生的户籍是我们无法强力改变的因素,利用大众媒体的宣传又面临受众选择的问题。因此,利用学校教育加强学生的地域认同是直接而有效的方式,具体可采用以下形式:

1.可利用课堂增加学生对当地的了解,引导学生使用多种大众传媒工具了解当地

在技工院校的德育课和班会课可以增加关于当地的政经常识和风土人情的介绍,甚至可开辟专题讲授。教师或班主任在讲授过程中可通过多种工具,如实物、图片、视频等,增加学生对相关信息的注意、了解和记忆。不仅要介绍当地有代表性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文化,更要介绍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学校周边的状况、生活居住地周边的风土人情等。可指导学生更好地使用大众传媒工具获取相关信息,必要时可通过课题项目、小组讨论等任务增加学生对传媒检索工具的使用。

2.可开展多种课外活动使学生融入当地

自身的体验更能加深直观经验和感受,技工院校的培养模式本来就是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课程安排上用于实践教育的课时相应会增多,这为开展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融入当地提供了空间和条件。除了简单的参观和一般性的文体活动,更要增加学生为当地服务的机会。例如组织学生志愿者队伍开展社区活动,既能让学生巩固所学技能,又能使学生把自我成长和当地发展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当地社会接受了学生服务,对学生的认识了解和接受度都会上升,更有助于学生融入当地、增强自己作为“当地人”的认同。

总之,地域认同度的高低体现了某一地域对个人的吸引能力,地域认同度与核心人才流失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技工院校有必要通过学校教育提高学生对当地的认同度,从而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上一篇:浅谈高校绩效工资改革 下一篇:对分课堂在大学经济学课堂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