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城市寻找“春天”

时间:2022-10-21 04:16:01

【前言】他们在城市寻找“春天”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在人才市场的招聘信息前,记者见到了正在找工作的小苏。二十多岁的小苏是四川绵阳人,在外打工已经好几年了,现在正在福州市一家单位做保安。他说,虽然现在工资涨了,各项待遇变高了,但其实生活压力仍然不轻。“涨的工资都基本被增加的消费抵掉了。”他给记者算了一...

他们在城市寻找“春天”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 这春天里。”

农民工兄弟用心灵吼出的《春天里》感动震撼了许多人,他们撕心裂肺地吼出了对城市的迷茫与依恋,想留下,但又觉得孤独无依,对于在城市生活安全感的缺乏。

对于城市来说,外来务工人员是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从街头保洁到企业工地,从月嫂保姆到家政服务,时时可见外来务工人员的身影。他们在城市中寻找着什么?赚钱的机会?稳定的工作?优渥的生活?家或者房子?还是美满的爱情?

工作篇

在福州市人民会堂的人才市场,记者看到许多招聘信息上写着:“急招,工资2000元/月,包吃包住,另有提成。”、“招聘,熟练工,保底工资2.5万元/年。”……据记者了解,像快递员的平均月工资在2000~6000元,奖金则根据业务量的多少略有不同;一些餐饮服务类的工作者的月工资起步价也在2000元左右;电焊工等技工类的工作,基本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除了工资,现在的应聘者对休假、加班福利、社保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尽快招到员工,除了一些基本的信息之外,许多用人单位还比拼起了待遇,包吃包住已经是基本“配置”,集体旅游等承诺更是成为吸引应聘者的法宝。

在人才市场的招聘信息前,记者见到了正在找工作的小苏。二十多岁的小苏是四川绵阳人,在外打工已经好几年了,现在正在福州市一家单位做保安。他说,虽然现在工资涨了,各项待遇变高了,但其实生活压力仍然不轻。“涨的工资都基本被增加的消费抵掉了。”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的月工资在2000元出头,平时租房子和水电费都要自理,还要加上电话费、买菜做饭的费用,每个月的基本生活费就要1500元左右。“要是偶尔买件新衣服,或者和朋友聚个餐,现在的工资就刚刚够用,一年下来存不了什么钱。”说到这里,小苏露出了些许无奈的微笑。

而35岁的秦先生在市场上转了半天,从保安到销售,兜兜转转,最终选择了一家足浴店的岗位。这个岗位除了提供基本工资之外,还有业务提成,包吃包住,如果是已婚员工需要独立租房,店里还会补贴一定的房租。“各项条件都比较适合我,补贴房租是最吸引我的,所以才选择了这个岗位。”秦先生说道。

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首要的任务就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能力以及期望度,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住房篇

如前文所说,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居住问题上,许多企业都推出了集体宿舍,不少企业还推出了“夫妻房”,成功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夫妻分居的问题。

“住厂里宿舍挺好的,上班方便,吃住什么的都在厂里解决了。”来自安徽的杨芹在福清一家电子公司上班,平时住在公司宿舍。“宿舍四人一间,热水器、电视都有,跟同事上下班都在一起,彼此感情增进了不少。”

肖俊堂是安徽凤阳人,10年来,一直在做街道保洁员。5年前,保洁服务中心在后海塘盖了宿舍,专供夫妻居住。“这里住着三十多户保洁员家庭,每家独门独户,每月只要交130元房租就够了。”

肖俊堂说,下班后,三五老乡聚在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夜里10点宿舍区人气最旺,下夜班回来的人开始洗漱,一时间走道、水房、卫生间到处都有男男女女的说笑声,像一个大杂院。而这几年在房租上也节约不少钱。”

提起租房,王师傅深有感触。王师傅老家在四川巴中,与妻子在福州务工已有8年。“刚来福州的时候,没什么手艺,只能干一些体力活,赚的钱少,就住在水头街道的工棚里,房子低矮廉价,一到下雨天就很潮湿。”

王师傅对租房最深的记忆,莫过于换一次工作就搬一次家。几年来,从简易工棚,到农村的平房,到厂里提供的集体宿舍,再到小区房,他总共搬了6次家。3年前,王师傅与朋友合租了长乐某小区的一套房子,这是夫妻俩在福州住得最久、最贵的“家”。

“最惨的时候,半年搬了两次。那几年住得太差,暑假都没有把儿子接过来玩。”王师傅说,现在他在厂里属于技术人员,待遇提高了,想住得舒适一些,但压力也不小。他算了一笔账:每个月800元的房租与朋友对半分,加上水电煤气等费用,一个月光住房要花费六百多元;老家有两位老人和一个正在上初中的儿子,除去寄回老家的钱,工资已所剩无几。

“现在的房租是越来越贵。”王师傅说,家里电器不多,面积也挺小,但同很多工友相比,他家住的房子已经算很高档了。

不少承受着高房租压力的外来务工人员表示,为了在城市里找到落脚之地,他们缩衣节食,忍受简陋的生活环境,但如果真的找不到合适的住处或者租金继续上涨,如果居住环境依旧恶劣,没有改善的希望,那么也许他们只能选择“逃离”城市。

外来务工人员居住问题一直是外来人口较多城市关注的话题。为解决中、低收入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2011年5月,福建省决定在外来工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统筹规划,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面向用工单位或园区就业人员出租,规定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生活设施用地应安排不低于30%用于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还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利用集体建设用地集中建设面向外来工的公共租赁住房。

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中所寻找的第二大诉求必然是住房。安居才能乐业。住房与用工两者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从集体宿舍到夫妻房,从集居房到租房补贴,目前不少企业、单位将“房子留人”“环境留人”作为招工战略,效果明显。但如何让更多外来务工人员住得舒心、安心,如何留住他们的心,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而更高一步的诉求则是“我们什么时候能在城市里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更是无数外来务工人员所追寻的梦想。

生活篇

刘显秋35岁,家住安徽芜湖人,在城里打工有10余个年头,做的是泥水工。“干我们这行,只要肯出力,就能挣到钱。像我们现在每天能挣200来块,如果一个月干满了,能拿到6000块。”2012年一开春,刘显秋就来到闽侯的建筑工地,为商品房抹白灰,每天按照施工的面积算钱,在2月份小刘的收入达到了4500元,收入不算低。

2012年正月十六,39岁的李成作就带着他的施工队进入了仓山区的一个工地开工。李成作是领工,每天能收入一百多元,就是跟他干零活的小工每天也能收入80元。谈到收入,他们都还算满意。

与刘显秋和李成作他们不同的是,位于长乐的一些工厂的外来务工人员则显得更加轻松一些。某家大型机械加工厂的副厂长介绍说,他们工厂的一些精密仪器技工一天可挣两百多元,普通工人一天也能挣90元到100元。

看起来,外来务工人员的经济尚可,但他们的生活质量却不高。每个月看似不少的工资,扣除了基本的生活费和房租之外,剩下的还要寄回老家赡养父母、养育孩子,所以日子过得仍然拮据。

说起文化生活,更是外来务工人员城市生活的软肋。许多工人们几乎没有什么业余文化生活。“有活的时候,就和打仗差不多,拼命地干,连饭都顾不上吃。有时停下工来,除了喝酒就是打牌,要么就去打几张彩票,没事可做。我们这里有几个人喜欢唱歌,所以,一到周末或假节日,都会聚在一起唱几嗓子。”刘显秋说。

而李成作和他的工友们居住在市区,繁重的劳动使他们很少享受文化活动。“每天早晨6点出工,晚上6点钟收工,有的工序抢时间,有的时候干到晚上8点钟收工,一天下来,很疲劳,躺下就能睡着。如果天气好点,我们有时候也出去到江边走走看看。”李成作说。至于读书、看电视和欣赏文艺节目,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望。

与工地上工人的文化生活不同的,是一些大中型工厂的工人。

2008年从河南来福建打工的孙敬娜是一个内向羞涩的姑娘。她告诉记者,她在东南汽车厂生活得很快乐,因为在这里不仅有她喜欢的工作,更有她一直向往的丰富的娱乐生活。

东南汽车在厂区内设置了多功能厅,在这里,每周一、三、五播放时下最流行的电影,二、四、六员工们可以自主去唱卡拉OK。“以前我一下班就回宿舍,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干,现在,我可以看看电影,还可以陪着朋友们一起去唱唱歌。”孙敬娜说。

笔者在采访交流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也表达了对电影、音乐会、图书等文化活动的向往,但当前的文化消费市场却让低收入的他们望洋兴叹。一般而言,获取文化产品的主要途径不外乎两种:一是通过市场购买,譬如去电影院、剧院消费;二是通过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譬如公共图书馆、社区文化中心。新生代农民工处于二者的夹缝之中,他们无力承担相对高昂的文化消费。有多位青年农民工表示:“进电影院看进口大片需要80元,一般的片子也要40元。太贵了!”大部分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在城市里几乎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还要寄钱回家,所以无力在文化产品上有所投入。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户籍身份,也无法享受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活动范围狭小,而且对所在社区文化生活的参与程度也偏低。

爱情篇

2012年年后才来福州打拼的河南小伙子吴锐说自己是为了女友而来的。吴锐是在广东打工时认识现在的女友的,俩人相爱已经两年多了。女友是永泰人,2012年女友父亲的身体出了些问题,女友又是家中独女,所以吴锐决定随女友回福建发展打拼,今后就在福州安家了。

“不是这几年说海西政策要着重发展福建嘛,我们商量了,都看好福建,觉得福建以后肯定不比广东差。而且在这,也方便照顾她父母。”吴锐说。

“老婆,我爱你!”43岁的农民工老韩,自结婚21年来第一次大声向妻子喊出这句话。老韩在外打工已有25个年头了,老韩说,他和妻子结婚已经21年了,结婚后他就常年在外打工,妻子一人在家中,上要照顾一对老人,下要照顾一双儿女,还要忙农活,比起他在外打工来说要辛苦得多。

“虽然我有好多次想对媳妇说声爱她、感谢她之类的话,但当着她的面却又不好意思张口。”老韩说,2010年由于自己经常在外打工不回家,他们之间发生了矛盾,关系一度非常紧张,“媳妇觉得我们结婚这么些年了,我一直在外面跑,一年一年不回家,既不关心儿女,更不关心她。说有我这个男人,跟没男人一个样”。老韩说,当听了媳妇这些埋怨以后,他才意识到结婚这么多年,对媳妇的关心确实不够。

其实在他内心深处,不但深爱着媳妇,也特别尊重她。2012年,小儿子也独立了,终于媳妇可以来福州和他一起生活了,他很开心,终于鼓起勇气向妻子说出了这句“老婆,我爱你!”。

许多农民工,在城市里,收获或者梦想收获爱情,建立或者梦想建立家庭。

子女篇

27岁的赵娟和丈夫最近准备要个孩子。和许多工友一样,她也准备回老家生产,把孩子留给父母带。赵娟在福州仓山区某家服装厂的车间工作,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5年前,她从江西上饶的农村来到福州,认识了同在榕城打工的现在的丈夫。现在两人的月收入加起来有近8000元。但就是这样,她还是不愿意在城市里生养孩子。

赵娟算过一笔账:在福州生小孩,顺产的全部花费要几千元,而在老家只要1000元。如果把孩子带在身边,在孩子婴儿时期,她是没法工作的,相当于每月多花3000元。孩子稍大些,要是送到幼儿园,费用也得一个月千把块。加上奶粉、玩具、衣服什么的,在城市的任何开销都比家里贵。在城市里抚养小孩子的成本至少是家里的两倍。至于上了小学之后的花费,两地的差距就更大了。我们也想让孩子在城市里生活,过更好的生活受更好的教育,可是条件不允许。

刘梅虽然人来到了平潭的工厂,心却留在了安徽阜阳的老家,因为那里有她挂念的刚满一周岁的爱子。

“我太想小孩了,我想这个月底就把孩子接过来。”在记者面前,这位年轻的妈妈展露出的是既坚定又有些犹豫的矛盾心理,“眼下想把老人一起接过来看孩子,可是以后咋办?孩子在这边上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一连串都是难题。”

俗话说,此心安处即故乡。现实中,有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却只能把孩子和内心的牵挂一起留在遥远的老家。关于孩子,外来务工人员反映最集中的就是关于子女入托、入幼、入学的“三入”难题。

“我很想和平潭一起发展,更想以后小孩能和当地孩子一样方便地入学,享受一样的待遇。”刘梅充满期盼地说。

不论自己的受教育程度如何,“让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都是大部分人的愿望。让教育环境更加公平舒适,更是外来务工人员的一大诉求。

上一篇:放心,谁都可以熟睡 下一篇:公司对于部分员工未参保是否存在过错责任等9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