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学到乐学,从难学到易学

时间:2022-10-21 03:57:48

摘 要:一切问题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心耕耘教学,用心经营课堂。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语文。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是枯燥的,离开了语文的生活是乏味的。

关键词:和谐;课堂;语文;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有一种无力感。教师苦心经营,却总是吃力不讨好。学生兴趣缺乏,习惯不良,整体水平提高不大,语文综合能力不高。因此我积极探求怎样才能让学生从不想学到能学到乐学,从难学到易学。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法要创新

一切问题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很有必要。怎样培养兴趣?就现代教学论的观点而言,有很多先进教学方法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它渗透教学的每个过程。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二点粗浅的认识。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必然喜欢你的学科。

2.教师改变观念,教法要创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不能满堂灌,在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变观念,应不拘一格教人才。

二、创建和谐高效课堂,课堂是展示的舞台

(一)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序幕

1.借教具、帮领悟。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挂图、模型、录音、多媒体等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讲《苏州园林》时出示挂图,假山池沼、亭台轩榭、花草树木等美景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就会在图片中感受园林之美,心生向往从而喜欢学习这篇课文。在教《安塞腰鼓》时听贝多芬的《命运》,让学生从铿锵多变的旋律中听出生命的不屈不挠,与《安塞腰鼓》互相呼应,共唱生命颂歌,给人以震撼和鼓舞。

2.讲故事、增趣味。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天上的街市》通过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能顺利导入新课,又能扩展学生知识面。

3.定目标、明重点。有一种教学方法叫“一课一得法”,又叫目标展示法。

当然,导语的设计,决非以上几种,要因时、因事、因地、因人、因文而异,要做到既扣“文笔”,又扣“心弦”。

(二)让课堂“活”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走进学生,构建和谐课堂。

怎样构建和谐课堂。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领会课标、钻研教法、研究教法,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研究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传统的课堂往往过于“沉闷”、过于“严肃”,缺少的是“灵气”和“生命活力”。教师关注的是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1.教学的许多环节可以让学生来完成。语文课中的课后字词的掌握,教师没必要亲力亲为,交给学生,教师就可以从这费时的工序中解脱出来。我们可以以6人为一学习小组,选一个学习能力较强的当组长,交由他落实,这样的合作,可谓事半功倍。

2.用激励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过多地否定会给学生带来不安全感和紧张的情绪,容易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任何时候,教师都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程度和水平分别给予恰如其分的积极评价。尤其是对那些回答有误的学生,我们要保护他的自尊,学会倾听,发现他们回答的闪光点,这样才能促进课堂的有效互动。

3.用心耕耘教学,用心经营课堂。一定会扫除过于“沉闷”、过于“严肃”传统的课堂,生成“灵气”和“生命活力”的和谐互动语文

课堂。

三、联系生活实际,让学习生活化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可以进行语文学习。语文源于生活,语文植根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在生活的土壤中长得枝繁叶茂?

1.营造大语文环境,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顾黄初先生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

如何让课堂延伸?如何推动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语文,获得实践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抓住课文与生活的接触点。“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如在教作文《我家乡的特产》时,我先让学生通过父母、亲戚对家乡特产的种类进行了解;其次,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或者最熟悉的特产进行调查研究,内容有其生长或生产情况、销售情况等;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活动中,他们走进了社会,走向了大自然。这次活动不仅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倾听技能、观察技能、访谈技巧等,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进行生活化教学。

农村中学的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也少有到各地旅游观光,知识面较为狭窄。怎么办?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教《华南虎》一文,我们这里的孩子大多没有见过,也很难想象华南虎的雄姿。我就借助多媒体将华南虎展示给学生,学生在惊叹的同时领会到华南虎刚毅的背影、凝结着鲜血的趾爪和火焰似的眼睛。

2.走进社会生活,让学生生活“语文化”

教育家吕叔湘说过:“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是的,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语文。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是枯燥的,离开了语文的生活是乏味的。

生活“语文化”就是教师要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收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

(1)走进家庭生活。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在这里学生可以品尝成长的酸甜苦辣,也可以体味亲情的可贵。重阳节到了,给爷爷奶奶写一封表达自己心意的信,既是一份好礼物,也是一次对语文中书信格式的巩固;参加家务劳动,体验父母的辛劳,既是一份好孝顺,也是一次作文素材的积累;躺在床上,捧着课外读本……

(2)走进学校生活。学校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各种活动都可以是语文活动的舞台,可以让学校生活与语文素养、能力和谐统一。如班委选举时的竞选演说;运动会上小记者在行动;“五四”时申请书的书写……

(3)走进大自然。农村的孩子接触大自然是简便易行的事。村里邻里的事情是非常熟悉的故事;故乡的山山水水是徒步旅行的好去处;门外的田间埂头是同伴嬉戏的乐园……

爱生活,爱语文,让我们的生活与语文一起畅享人生吧。

参考文献:

[1]陈剑雄.浅谈语文与生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6)

[2]姜支高.语文与生活[J].新学术论坛,2009(5).

上一篇:不完美的你,我怎么接纳 下一篇:负担减轻了,兴趣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