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启发式”教学到“互动式”教学

时间:2022-09-19 04:47:46

从“启发式”教学到“互动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启发式教学讲究教学效果,强调“举一反三”、“循循善诱”。从多年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如果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用不当,就不能体现出其内在的优势。例如,教师提问前,头脑中先有了问题的答案,然后采用多种提问的方式,通过提问设疑,步步“紧逼”,最后回到问题的答案上来。这样,虽然一堂课下来,有问有答、课堂气氛热烈,但很明显,这样的教法,不能算作启发式教学,充其量只是教师的提问艺术比较高,可以通过提问兜圈子来启发学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掌握了,但没有掌握提出问题的能力。当前,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将教材中所有的知识全部进行讲解,所以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在课堂上,教师应通过“举一反三”启迪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新课程倡导“三维教学目标”,将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并列,体现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所以,启发式教学也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

启发学生主动学习

高一年级《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操作方面的教学内容。作为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我选择了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以下是一段师生互动的教学片断。

教师:信息技术离不开信息。什么是信息呢?

(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学生答不上来。)

教师:请谈一谈平时同学们都喜欢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甲:了解天气变化。

学生乙:了解体育新闻。

……

教师:我国古人很早就使用“信息”这个词。例如,“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前者有“音讯、消息”之意,后者给人一种现代化的信息意境。那么,“信息”究竟是什么呢?

(教师讲解香农、维纳、钟义信等三人从不同角度对信息的定义。)

教师:可以看出,信息定义是多元的。老师是这样看信息的――对我们有用的消息、信号叫信息。请同学说一说你对信息的定义。

学生甲:信息就是一种需要。

学生乙:信息让我做我想做的事。

教师:很好,如果每人都能给信息下定义,那就会有十条、二十条的定义。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说出了自己对信息的理解,虽然不是最精确的概括,但是,是通过学生积极思维而产生的,体现了信息在人脑中加工处理的过程。一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引导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法。

例如,教师为引导学生归纳出信息的基本特征,与学生进行了如下的互动。

教师:请说一说昨天有哪些新闻。

学生甲:没有新闻。

学生乙:没有地方了解新闻。

(学生还没养成主动发言的意识,所以,产生了奇怪的回答。学校为每个班级都订阅了一份报纸,仔细分析,看来学生平常读书看报的兴趣点与老师的期望值有偏差。)

教师:我们可以将新闻进行归类,例如,分成“时政、科技、经济和文体”,同学们再想想,有新闻吗?

教师:时政新闻,吴邦国委员长近日出访哪些国家?

学生答:南美三国。

教师:再说科技新闻。为了研究月球的地质构成,“欧洲探测器智能1号”成功地做了什么事?

学生:撞击月球。

教师:经济信息,人民币再次升值。还有哪些体育信息?

(接下来,学生列举出许多新闻。)

教师:从以上新闻中,可以分析概括出信息有哪些特征。

……

(这时,主动发言的学生就多起来了。通过讨论,归纳出信息的基本特征。)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互动是一种体现学生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知识水平,设置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相适应的探究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广泛互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地表达、质疑、探索和讨论问题,实现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在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小组互动学习,小组长轮流担任,采用“导学、自学、助学”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导入教学非常重要,其含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导入方法包括案例导入、情境导入、目标导入。互动课程需要资源,需要我们进行精心准备。

例如,在“信息的鉴别和评价”这一节课中,教师首先导入一个案例:《信息圈套》(下载自省略tv.省略网站)。接着,组织学生讨论:信息促进了社会发展,但各类信息鱼龙混杂,真伪难辨,学生们应如何保护自己,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以及做到明辨真伪。教师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信息是否来自权威部门、与同类信息作比较、通过第三者了解、信息是否有价值、信息的实效性和实用性以及进行逻辑推理。本节课以案例贯穿始终,营造出良好的信息环境,同时,体现出信息来源的多样性,选择最优的信息来源,通过逻辑推理,从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再使用一般规律来分析具体现象。

以下是一组学生讨论的实录。

学生甲(小组长):我们准备检索福州到上海的飞机航班时刻。我使用关键词:“福州到上海飞机航班时刻”。

学生乙:我准备通过某旅行社网站来查找航班时刻。

学生丙:我使用关键词:“福州国际航空港有限公司”。

学生丁:我查找“厦门航空公司”网站。

……

学生丁:通过www.省略/aaa/index3.asp网页查询,共查到福州到上海虹桥机场每天有7个航班,9月21日当天有5个航班。

学生丙:通过www.省略/flightinfo_c.asp网页查询到福州每天到上海虹桥机场的航班有15个,该航班信息注明有效期。

学生乙:查到许多信息,有打折机票。

学生甲:查到travel.省略/flight/网页,共7个航班,有打折。通过旅行社、订票机构网站查到的机票信息量有限,基本上都以有打折机票来吸引客人。“厦门航空”和“福州国际航空港有限公司”的信息准确有效,“福州国际航空港有限公司”的机票信息更全面。

学生丁: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权威的机构获取信息,以上的例子“福州国际航空港有限公司” 和“厦门航空公司”是权威的机构,又如上节课,要查找中国人口信息,我们就查找“中国国家统计局网、中国人口网”等相关网站来获取信息。

所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明确需求。制定题目、属性、类别、价值。②确定信息来源。媒体、他人、事物等。③采集方法。电视、广播、报刊、图书、网络、他人,等等。这样,通过互动,进而引发出学生的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自主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通过学习材料,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课前,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一个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包括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如,书本呈现方式、电子书稿呈现方式等,准备一些相关的素材。操作任务、相关的操作步骤、素材、评价方法等要详细,供不同层次学生使用。学生的学习进度由学生自己掌控,通过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课中,我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进行版面设计、在文章中插入表格、图文混排的自主学习。教师先展示几项不同风格的报刊排版案例,分析报刊布局的特点,如何分栏,色彩、字体字形、图像的应用等一系列问题,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然后,教师向学生提供几份不同风格的简单图文混排的作品,让学生自主分析该作品在制作过程中用到哪些操作技巧和方法。学生上机操作时,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学生基本完成作品设计制作后,展开评价。以下是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对话片断。

教师:同学们,你们用了哪些操作技术来完成作品?

学生甲:我采用了“分栏”操作方法,突出体现作品中的文字内容。

学生乙:我使用表格分割版面,图、文排列交错开,突出图像和文字的导读功能。

学生丙:首先在文稿中插入一个三行两列的表格,合并第一行两个单元格,插入标题,然后在以下的单元格中分别插入文章内容。

……

教师:的确,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技术手段来完成操作,今后,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提炼出不同的操作技巧,完成更优秀的作品。

在课堂上,教师有计划地安排一些课程,设置一些学习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体现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高中新课程是非零起点的学习,如果我们说每一位初中毕业生都达到了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起步水平,可能是不现实的。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感到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放开的自主学习,学习效率比较低,所以,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操作问题,可以采用在教师、学生的帮助下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体现课堂教学的优势。

上一篇:应该重视知识技能还是理论方法 下一篇:“数值计算”教学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