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善实验教学到与高考接轨

时间:2022-10-06 02:28:37

从改善实验教学到与高考接轨

摘 要: 实验教学在高中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高考中占据相当大的分值,因此,平时在化学实验课上应该有计划地开展实验应对策略方面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高考实验题中稳操胜券。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实验探究 审题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注意教学策略的使用。从本省近三年高考卷实验题来看,对于实验题型进行剖析,发现重视基础知识中不乏创新,既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又考查观察能力,分析图表信息已成为解题的重要步骤,抓住本质,从探究实践出发。在实验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实验基础理论

2010年福建卷29题:

2011年福建卷29题:

Ⅱ.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摇 ?摇?摇?摇。

从上面两道试题中,可以看出,凡涉及气体的实验探究,基本从发生装置开始,然后除杂净化装置,再是收集或性质装置,最后是尾气处理装置。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应该重视如下内容:

2.除杂中常用的干燥剂的酸性、中性、碱性,特别是碱石灰和浓硫酸等。

3.尾气处理的几种方法,如点燃、吸收、收集等。

4.常见实验操作,如洗涤、过滤、干燥、称量、结晶等。

二、分析解题不忘打破常规

2010年福建卷选择题:

以上两种情况学生处理比较难,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认为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1.平时无机基础知识学生要过关。

2.习题课时注重创新知识的渗透,另类思维的培养是关键。

3.增强学生的解题信心,善于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4.强调自主命题,把握方面,适当出现另类题型。

三、重视探究实验教学

要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能力,应该在平时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类问题的设计。

1.实验条件探究

一般有题型出现平行试验,从中可以选出比较理想的几组。如中各滴定时使用的体积选择中,应该舍去较不理想的。

2.实验装置探究

2009年福建卷25题:

某研究性小组借助A-D的仪器装置完成有关实验

【实验一】收集NO气体。

(1) 用装置A收集NO气体,正确的操作是?摇C?摇。

a.从①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b.从①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

c.从②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

d.从②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

平时教学中有些仪器可以改进,适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上题是高考出现改进题型,如上图为常见启普发生装置改进。

3.实验步骤探究

采取怎样的方法步骤对实验能否成功、所使用材料的多少、是否会造成污染等程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提供等量铝、NaOH溶液、4.实验产物探究

产物中是否含有不同的杂质呢?可以设计实验证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比如氯实验室制法中,氯气中含有的HCl、,可以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设计实验检验,无形中可以树立并坚定探究理念。

5.实验现象反常探究

在教学中经常能发现反常现象,有时并不需要回避,反而可以借机探究。比如氯水实验探究中,加入紫色石蕊应该先变红后褪色,可是往往直接就褪色了,是什么原因?学生也会感兴趣。比如钠与乙醇反应为什么也会浮起来,不是钠的密度比乙醇大吗?等等,可以引导学生对现象反常进行探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四、图表解读特征

2011年福建23题:

从近三年出现的图表信息题统计来看,2011年卷出现三次,2010年卷出现两次,2009年卷出现一次,这个数据仅从有涉及探究实验与计算相结合的角度看,其他题型的图表还不计入其中。可见,善于借助图表信息已成为一个重要解题思路,直接从题干获取信息是解题的重要突破口,因此,对于图表信息,在平时习题课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数轴上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化学意义,图像的起点、转折点、终点、斜率。

2.同一图像比较,不同图像比较;对比性实验表格的数据;定性及定量分析得出隐含的信息。

3.注意化学实验探究一句话: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

五、教会学生审题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审题思路的引导,使学生养成正确审题的习惯,及时调整解题思路,树立解题信心。审题清楚是解题至关重要的一步,考试中,大部分考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特别是遇到难度较大的题目时出现思维混乱,审题不清导致思维受阻的现象经常发生。如果能够在题目上寻找甚至挖掘出重要信息加以处理,问题基本就可以得到解决。但是审题能力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培养出来的,只有平时对学生一点一滴地渗透,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蔡亚平.实验设计与教学论.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李开祥.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化学教育,1998(01).

上一篇:运动干预促进灾区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下一篇:教育的快与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