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你,我怎么接纳

时间:2022-02-28 01:39:15

摘 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学困生的转化。但是我们怎样才能克服对学困生固有的偏见,更好地敞开胸怀接纳他们,让他们也能够接纳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呢?从偏爱、赞赏、理想三个角度探讨了班主任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关键词:学困生;理想;偏爱;转化

俗话说,班班有本难念的经。不管是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班级,每个班都有几个令老师头疼的学困生存在,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每个班级的学困生虽然不多,能量却很大,对班风和校风有很大的破坏性,往往会影响到班级的管理秩序和教学质量,让

班主任苦不堪言。

所谓“学困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问题,智力没有得到正常的开发,以致达不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要经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予以矫正的

学生。

学困生的成绩和纪律往往比较差,在学校和家庭中经常处于孤立和被歧视的地位,因此,形成一些性格上或行为习惯上的缺陷有:自卑、缺乏意志力、自信心不足、对他人不信任、不合群等特点。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学困生自身的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偏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很多老师没有真正体会到这一点。秉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理念,优点和缺点是相伴的,我们要始终相信学困生也是有优点的,只是优点没有那么明显而已。带着一颗关爱之心,我们去接纳他们的缺点,才能更好地去做他们的工作。由于学困生长期以来的斑斑“劣迹”,导致他们经常处于被孤立和被歧视的地位,久而久之,使得他们慢慢形成了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对待学困生的教育,要避免简单粗暴。“你怎么上课经常睡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呢?你爸爸妈妈也不管管你吗?”“我从小学开始,一直都这样过来了,老师你不用管我,我爸妈都习惯了,已经不管我了。”这是一段我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学困生大都抱着这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自暴自弃,对老师、同学和家长在很大程度上抱着逆反敌对的心理。我们经常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难道不好也能成为习惯吗?难道我的学生真的就只能是差,只能是落后吗?这难道不是L期以来老师、同学甚至家长形成的一种偏见吗?我们作为教育者,不能轻易给学生贴“标签”,这也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我首先把心交给学生。我主动去接触他,亲近他,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及个人想法,克服对他的偏见,为他排忧解难。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我把更多的爱和精力倾注在他的身上,从学习和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他,让他感到我没有歧视他,而是和其他同学一样,甚至还偏爱于他,上课时我给他很多特权,优先发言,优先提问,优先辅导。对他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和表扬,还不断地给他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地克服了自暴自弃的心理,在学习和纪律方面都有了惊人的进步,他消除了自卑的心理不再认为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差,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作业做得也越来越整齐,正确率也越来越高。

二、赞赏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差生的缺点很多,暴露的也比较充分,作为老师不能因为他们的缺点就察觉不到他们的优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哪怕是一点点闪光点。让他们自己感觉到,我也有优点和长处,我并不比别人蠢,不比别人差。对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更好地发扬下去并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班有个学生,记忆力很好,但只喜欢学习英语,其他科目总是提不起精神。一次我看见她在抄笔记,抄的很工整而且很有条理,对她大力赞扬,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之后的日子里总能看见她认真地写着作业,写完之后,她总是拿到我面前骄傲地展示她的劳动成果,我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并且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告诉她写笔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如果能把笔记里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才达到了写笔记的目的,并告诉她,我相信她一定能够做到。果然,她斗志昂扬地答应下来,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做到扬其所长,克其所短,就会取得较好的成效。

教育好一个学困生是一个老师最大的德行,也是班主任管理工作最高水平的体现,与培养一个尖子生同样重要。没有攻不破的堡垒,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滴水穿石,谆谆教导,就一定能够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能为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撑起一片属于他们的天空。

参考文献:

[1]陈晓育.浅谈后进生的转化工作[J].华章,2011(17).

[2]仲小梅.爱会跟心一起走[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2).

[3]全显玲.后进生飞翔的垫脚石[J].新课程学习,2010(3).

[4]孟红萍.让后进生扬起理想的风帆[J].成功(教育),2009(5).

上一篇:初中数学对话教学研究 下一篇:从能学到乐学,从难学到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