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班主任工作

时间:2022-10-21 03:53:31

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班主任工作

摘 要 做好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班主任是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纽带,是班级的中心,是学生之间的剂,是各科教师之间的衔接,因此,做好班主任工作变得极为重要。本文主要是对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应该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 工作 开展

一、加强心理干预

初中班主任需要了解整个班级学生的情况。因此,需要具备较好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把学生的个性完善作为教育目标是班主任实施心理教育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因此,心理教育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班主任工作科学化、艺术化的有效手段,必将给班级工作的开展提高极大的帮助。所谓心理教育是指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它是有效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关键。它的基本任务是使青少年达到个性化与社会化平衡、协调的发展,完成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进而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最终对社会做出贡献。在心理教育的实施途径中,除开设心理保健课,进行心理咨询外, 班主任实施心理教育是重要一环,它决定着学校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

二、认同教育

教师作为教育者,在与被教育对象的学生相处时,应充分肯定被教育对象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有感情,看待问题也都有自己的道德评判原则。教师首先应分析认同学生所做的一切可取之处,让学生觉得教师与自己在某一方面有共同观点和看法,教师与自己谈得来,以此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例如,我班一位学生因与别人去打电子游戏而没来上课。我找到他,首先认同了他打电子游戏的可取之处,对他说:“你打电子游戏能开发智力,这一点我很赞同你的做法。但是……”我把话题一转给他讲了一系列道理。他很认真地听我的教育,并表示今后不再犯类似错误。一直到毕业,他表现得都很好,且再没有无故缺课的现象。

这位学生能有这样的表现,主要是因为当时我首先认同了他的做法的可取的一面,使他能够洗耳恭听我的教育,并能彻底反省自己,明确自己的错误,进入自我教育状态。如果当时我对他是严厉训斥或大发脾气,那教育的效果绝对不一样。因此,我认为有时候采取认同式教育比暴风骤雨般的责骂批评更有力量。

三、因材施教,梯度教育

一个班级由几十名学生组成,班主任要做好全体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必须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优等生, 他们虽然在校能遵守纪律,成绩优良,各方面都表现得比较好,但班主任对他们不能过分地表扬,会使他们自信心过度膨胀,变得自傲自大,唯我独尊,目空一切,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注意引导他们不断进步。

对于后进生,他们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许多教师采用了很多办法,但由于一时效果甚微,最终认定他们“不可救药”。我认为,后进生的转化并非一日之功, 绝非一朝一夕就立竿见影。教师应及时对后进生进行教育,事过境迁再进行教育,会使学生失去真实感,且要保持一贯性,切忌在自己心情好的时候,见学生做错了事也不闻不问,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责备、训斥。教师还要注意人人平等,避免多次重复地教育,这个教师批了,那位教师又接着批,今天批了,明天又批,这样对学生过分地批评,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及怨恨心理,进而自暴自弃,不求上进。教师对待后进生要有耐心和爱心,尽心用爱的甘露去浇灌他们的心田,一定会使他们改变。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由于他们占班中的大多数,主流是好的、上进的,但是很容易两极分化。因此,班主任要激励他们,促使他们向积极方面转化并不断进步。

另外,教师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要格外关注和照顾。这类学生常常不能按时交纳各种费用,且穿着比不上他人,总怕同学看不起,怕被歧视,担心教师和集体疏远他们,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不能静下心来学习。这时,他们非常需要同情理解与帮助。班主任应和他们促膝谈心,对他们深表同情与关心,并号召全体同学都伸出温暖之手,使他们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和教师真心实意的爱,安下心来学习。这样,不仅能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还能培养学生关心帮助他人的好品质。

四、加强与家长的交流

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纽带是学生,这是被大家认可的。但是对学生而言,对家长而言,班主任也是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纽带。学生生活在学校,生活在家庭之中,教师和家长都是学生教育主导者, 需要他们的合作才能真正促成学生的健康成长。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在他们的眼睛中,一方面他们希望自己去探索,另一方面期待从学校和家庭收获新的知识和认知,去认知这个世界。但是家长常常有如下教育理念:孩子还小,不会意识到危险,所以家长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来处理和解决问题和冲突。尤其是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价值冲突或者矛盾, 家长习惯用自己权威和强势迫使孩子屈服,如此暂时有效果,但是并没有使孩子真正信服。作为班主任要成为家长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很多家长只是在家长会时见过班主任,短暂的时间内并没有很好地向老师了解学生的详细情况, 班主任可能也对家长无法完全对上号,这就形成了沟通不畅的状态。这就可能导致双方期望值之间的差异或者矛盾, 有时候甚至造成家长和班主任之间较大的摩擦和冲突。孩子一旦出现极端的行为,家长不知所措,将之归罪于班主任;而班主任又将之归于家长教育问题, 最终影响的是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既然是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纽带, 那么班主任应该做好付出大于回报的心理承受,尽自己所能,帮助家长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去让家长理解。

五、总结

在初中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对他们的情感、生活状态、自律能力有所了解,而且要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做好兴趣培养和知识传递,并且要做好与各学科老师之间的沟通,做好与学生,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赵文平.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J]. 文教资料. 2008(18)

[2]郭天亮.如何当好农村初中班主任[J]. 成才之路. 2011(26)

[3]王存霞. 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艺术[J]. 青年文学家. 2012(26)

上一篇: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探究 下一篇:谈谈班级德育素质的形成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