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孩子智慧充实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10-21 03:11:37

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孩子智慧充实的有效途径

小班孩子年龄较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能力较弱,有的小朋友连最基本的自己吃饭都不太会,生活上处处包办代替,使孩子缺少锻炼机会,动手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很多家长认为从小做事是浪费智慧不值得,长大自然会。殊不知,“孩子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是加强孩子脑功能锻炼,发展幼儿智力的极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应充分认识到手活动与脑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孩子主要是在活动中学习,整个过程又与动手操作紧密联系。俗话说:动手又动脑,才会去创造。那么,如何使小班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在日常的活动中我们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切身体验,验证这样的一句话:“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这充分说明了动手对幼儿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动手能力中一定要重视“做”的过程。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如:让孩子折自己衣服时,我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把折叠衣服的技能编成有趣的儿歌:“衣服乖宝宝,两手抱一抱,先来点点头,再来弯弯腰。”幼儿在说说、唱唱中很快掌握了折衣服技能。在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时,我让他们回想社会活动中《玩具真有趣》这首儿歌:“玩具玩具真有趣,天天和我做游戏。扮家家,穿珠珠,搭楼房,铺小路,轻轻拿,轻轻放,玩过送它回家去。”这样孩子不仅知道要爱惜玩具,而且知道怎么收拾玩具,还能在活动过程感受独立做事的乐趣,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提供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

二、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对一些手工活动特别感兴趣,如:撕、折、粘贴、颜料印画、捏泥等。根据叫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难,须在他的能力以内但又必须是非用力不可的名人嘱咐,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如在手工活动中,让孩子用纸撕面条,撕小草,撕树叶,撕简单的几何形体以及折简单的小动物、船、飞机和扇子等;在泥工活动中,幼儿不仅学会了搓、揉、捏的技能,还能进行一物多变,把汤圆加柄变成棒棒糖、再加几个圆变成糖葫芦,搓面条变成小蛇、麻花等;在用彩纸条粘贴彩莲时,有的孩子能较快的按老师折叠的线剪出纸条进行粘贴,有的孩子虽然剪不好但他很想自己亲手剪,来粘贴彩莲装饰教室,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撕贴活动中,我为孩子准备各种小动物图片及小动物爱吃的实物,让他们把食物撕下来贴在小动物面前喂喂小动物,他们特感兴趣,觉得很有趣味性。让孩子在做中学,学中玩,使他们在较感兴趣的活动中锻炼动手能力,获得成就感,发挥想象力,获取智慧。

三、在有趣的科学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丰富、足够的操作材料能吸引孩子,满足孩子人人都能操作、探索的需要,也是幼儿进行思维和探索的物质基础,因此活动中需根据活动目的、内容为幼儿提供直观的、有趣味的、可操作的材料,为幼儿创设探索的、动手的环境,如:在科学活动《瓶子和盖子》中,我为孩子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瓶子和盖子,听我说要请小朋友来帮助瓶子找合适的盖子时,个个都跃跃欲试,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知道什么样的盖子适合什么样的瓶子,学会了开关瓶盖的技能,动手能力得到大大的锻炼;在科学《剥橘子》活动中,我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个橘子,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对吃的东西特感兴趣,看到橘子特别高兴,有的孩子恨不能一下吃到嘴,他就会自己探索怎样剥开橘子,在剥的过程中,有的孩子虽然剥坏掉了,但他的动手能力毕竟得到了锻炼,剥开后孩子通过教师的引导、观察会说出一瓣一瓣橘子像什么,桔子吃到嘴后,会把他感受到的味道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边剥边学,既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也让幼儿能够凭兴趣去观察,操作发现,积累新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

四、家园配合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了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为了锻炼孩子“心灵手巧”,不惜投资学电子琴、钢琴、小提琴等,有的也不管孩子对此是否感兴趣,不惜一切代价购买,却往往忽略了日常生活细节对幼儿的培养和锻炼。如有的家长为了省事,对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揽,孩子在家要什么给什么,养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生活缺乏自理能力。其实家长完全可以让孩子在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小事,家长不必事事包办代替。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互相沟通协调一致,否则孩子就不能明辨是非,家园表现不一,形成两面性,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非常不利。孩子是先有动作,后有思维,过多地限制孩子运动,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不利,也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创造型人才,如何使家庭气氛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呢?“授之以鱼,毋若授之以渔”,会给我们一些很好的启示。

“智慧的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培养一个人的动手能力,幼儿阶段的培养尤其重要,这需要教师、家长共同努力,并保持一致,只有这样坚持下去,祖国的下一代才能“手巧心更灵”。

上一篇:商品学题库建设实践与体会 下一篇:地方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