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亮点

时间:2022-08-20 03:21:51

化学中考亮点

近年来化学中考中的溶解度曲线题型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试题涵盖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和综合性。以倡导同学们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解决问题。下面结合2007年各地中考题分析,以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中考题型精讲

1、溶解度曲线与溶解度。

例1 (2007年福建福州市中考)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所示两个烧杯中各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____(填“甲”或“乙”)。

(2)40℃时,甲物质与乙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3)8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物质_________g,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当温度由20℃升高至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则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填“甲”或“乙”)。

解析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用描点法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反之,利用溶解度曲线也可以查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观察溶解度曲线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4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8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00g甲物质,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g÷(100g+100g)×100%=50.0%;当温度升高时,B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说明该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乙。

答案(1)甲(2)相等(3)100 50.0%(4)乙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及表示的意义,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及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2、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例2(2007年山东烟台市中考)下图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

B、M、N都不是易溶物质

C、P点表示t℃时M、N的溶解度相等

D、阴影处M、N均为饱和溶液

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20℃时N的溶解度大于M的溶解度,故A错;20℃时M、N的溶解度都大于10g,都属于易溶物质,故B错;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由此可知:阴影处M为饱和溶液,但N为不饱和溶液,故D错;应选C。

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是根据溶解度曲线考查了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溶解性是说明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方法,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而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3、考查结晶方法。

例3 (2007年山东济南市)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

C、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将t2℃时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变稀了

解析 本题需要通过溶解度曲线提供的信息来解答。

两条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此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由图给信息可知,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a g,表示100g水中溶解100gA物质达到饱和,此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100+a)×100%。

答案B。

点拨 有关溶解度曲线的考题在近几年中考中最为常见。解答这类提的关键是要对溶解度曲线及几条曲线的交点表示的含义、饱和溶液及不饱和溶液等知识正确理解与运用。

4、考查知识的探究。

例4(2007年重庆)学习了溶液的概念后。老师的提问及同学的回答如下图所示:

(1)以上三位同学中能够正确描述溶液特征的是______同学。

老师接着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王华回答:“不溶于水的物质能溶于其它溶剂吗?”

李佳回答:“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2)如果用实验回答王华的问题,则应该选择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

(3)针对李佳的问题,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包括绘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列出了从探究实验中获取的部分数据,李佳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了一条溶解度曲线,它是_________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解析 根据溶液的概念可知: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是无色的,不溶于水的物质可能溶于其他溶剂中,如石蜡不溶于水,而溶于汽油中,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因素是温度,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20℃时,溶解度为20g;40℃时为30g,故答案为A。

答案(1)王华、李佳 (2)石蜡汽油(答案不唯一) (3)A。

点拨 本题以学生熟悉的场景,通过师生互动检查学生对溶液特征以及溶解度曲线的理解。

5、综合能力考查。

例5(2007年山东)10℃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饱和溶液;保持溶液温度不变,分别向其中加入等质量的相应溶质;再将温度升高到40℃,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图2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仔细观察、分析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t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2)烧杯甲盛放的是________溶液。

(3)状态三时,烧杯_________中溶剂水的质量相对较少。

解析本题需要通过题中图1和图2提供的信息来解答。因此,读懂图1和图2中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图2溶解度曲线知,当温度大于2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由于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根据图1甲烧杯中溶质完全溶解而乙烧杯中溶质有剩余,可以判断甲烧杯中盛放的是硝酸钾溶液;由于在1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故10℃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氯化钾溶液中的溶剂比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水的质量相对少,由于状态三与状态一中溶剂无变化,所以状态三时,烧杯乙中的溶剂水的质量较少。

答案(1)大于22℃ (2)KN03 (3)乙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根据溶解度的大小判断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多少。

上一篇:化学中的pH测定和图像试题 下一篇:抓住要点 注意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