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回归之旅

时间:2022-10-21 12:44:47

久石让说:“决定某件事情时,我的判断标准大部分都是取决于自己能否完全地说服自己。凡事皆如此。如果以半吊子的心态做选择,一旦遇到严苛考验时,就容易令人感到挫败,后悔当初不该选择这条道路。不是走在一条由衷认同的道路上,也就无法对自己所要背负的辛苦或失败有所觉悟。”

本期我们就跟随以下这两部电影寻找自己和自己的路。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生活,我们最好的年龄才刚开始。

《菊次郎的夏天》

《菊次郎的夏天》是一部由日本世界级导演北野武自导自演的清新温情的电影。该片摒弃了他惯常的另类暴力风格,而以温情、幽默的角度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展现了他不为众人所知的人文关怀。影片曾获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女配角奖与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提名。

这是一部关于童年、关于夏天、关于回忆和成长的电影。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有点无厘头的中年闲散男人菊次郎带着类似留守儿童的正男寻找妈妈的故事。影片的大部分故事是在路上发生的,但是也分两个部分展开,一部分是正男的寻母之旅,另一部分是正男见到母亲后的返程。整部影片都通过正男在寻母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来推动影片逐渐向高潮发展。

影片的诸多情节十分搞笑,但由于主角表演得极为到位,所以影片幽默与温馨并存。男孩正男大部分时间都低着头一声不吭,是个温顺、可爱的小孩子;而中年人菊次郎就像个大孩子:偷东西、砸玻璃、忽悠别人,种种无厘头的行为引人发笑但并不显荒诞,反显纯朴。旅途中,菊次郎与正男逐渐熟悉,那种成人与孩子之间的隔膜也逐渐消除,菊次郎总是试图让正男见不到旅途中的挫折,而有的只是希望和笑容。影片末尾,菊次郎也被正男的寻母之心打动,悄悄去看望自己的老母亲。最后,正男依旧在当初离家时的大桥上独自奔跑,身后遗落着面无表情的菊次郎,一艘船静静地从桥底划过,故事便定格在这样幸福、感动的画面中。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音乐,优美的钢琴声如同安静的夜里叮咚的泉水声,显得清脆、静谧、单纯、淡雅,而旋律由低沉到欢快,再由欢快到淡淡的忧伤,这正是正男寂寞内心的独白。寻找母亲的结局是令人伤感的,但因为旅程中有了菊次郎大叔,便使得每一段都充满了欢快和不可缺少的希望。沙滩上,脚印遗落在正男的身后,正男奔跑着去抓中年人的手,这些都倾诉着明日的美好。

《中央车站》

《中央车站》是一部巴西电影,根据阿尔巴尼亚作家伊斯梅尔·卡戴尔的小说《破碎的四月》改编,被世界各地的影评人誉为“全世界最好看的电影”之一。

《中央车站》是一部真正值得收藏的电影,它里面没有绚丽的特级镜头,而满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画面——肮脏的车站,破旧的火车,喧闹的人群,势利的商贩,行使霸权的车站执法人员等等,这些都是当时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在里约热内卢市中央车站的候车厅门口,从前的女教师朵拉以为不识字的人写信为生。一位母亲安娜带着自己九岁的儿子约书亚来写信给他素未谋面的父亲,但一出车站安娜就发生车祸身亡。本来为人现实的朵拉在母性的驱使下,答应带约书亚去找爸爸。沿途的风景越来越陌生,两人却变得越来越亲近,冰冻的内心慢慢回暖。

影片的整个故事表面看来是相当简单的,几乎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朵拉帮助男孩寻找父亲,但最终没有找到。而深层挖掘,我们可以看到影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表面上用寻找某个具体的人作为主线,其实是在寻找已经迷失的自我。对于男孩约书亚来说,他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父母、家庭对于他来说就是全部的自我;对于朵拉来说,在车站这样鱼龙混杂的地方,她为了生存也越过良知适应了周围的环境。

随着故事的发展,这一切也发生了变化。虽然最终没有找到父亲,但约书亚知道他和母亲并不是被抛弃的,父亲也在寻找他们,这使他重新获得被人尊重的价值和自信,而且他找到了已经成年的两个兄弟,由此便有了安全稳定的生活。对之前收了别人的钱却没有帮人寄信的朵拉来说,在她决定将信真正寄出去的那一刻,她也找到了迷失的自我,重新找回了人性深处的悲悯和感激。这种重获新生的感觉,让人感到畅快淋漓,这是完美、精彩、耐人回味的结局。

光影志

《菊次郎的夏天》和《中央车站》两部影片,表现的都是不到十岁的孩子在找寻他们的父亲、母亲,四十岁左右的男人、女人在寻找自己,虽有不同,但却都是一段艰难又温暖的旅程。

简单,在旅途中寻找,这就是对两部影片全部故事的概括。正如影评人所认为的,两部影片分别出品于1999年和1998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摄制于地球两边的两部电影竟然在情节设置、人物关系甚至基本结构上如此类似,这本身就是电影在书写历史中的一道奇观。如果说《中央车站》给我们的感觉像一个深刻的寓言,那么《菊次郎的夏天》则是一个温情的童话故事,但二者在诠释寻找人性的纯真方面却是那样的不谋而合。

两部影片中,《中央车站》的风格相对比较庄重、严肃,而《菊次郎的夏天》则偏于幽默、诙谐,但这种幽默是灰色的,观者在感官的狂笑之后,内心深处获得的更多的是感伤和反思。而恰恰,二者都以一条路为背景出发,从起点到终点,让人物从茫然无知的黑夜走到黎明,寻找到回归之旅。看过之后,我们会发现,它们给我们内心带来的感受是不相似不雷同的,各自有它们深刻的思想和美丽的内涵。

因此,“寻找”便是两部影片的关键词,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围绕着寻根的主题,在寻找着自己的归宿。在纷纷扰扰中,体会着生命中喜悦与忧伤的交织,目睹着人性真诚与善良的演绎,然后,各自在希望与绝望中寻觅出口,寻找归途。

上一篇:嘘,植物在骂街呢 下一篇:片区幼儿园“公带民”联动教研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