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下的中医临床卓越医师培养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2-10-21 12:06:18

衔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下的中医临床卓越医师培养模式的构建

摘要:中医院校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中医高校发展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其中提出的“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调整为‘5+3’一体化培养”的方案,促使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因此,如何完善中医医师的培养体系,高度对接“规陪”,达到培养卓越中医师的临床要求,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中医学;研究生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卓越医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021-02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明确了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卓越医师,并提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一是长学制医学拔尖创新人才;二是“5+3”(五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人才;三是面向基层的实用型全科医师。其中,“5+3”模式将成为医学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这一模式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相结合,势必会对长学制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产生影响。

按现行的教学模式,中医研究生需要大约2年的时间用于临床各科室的实习轮转,大多数中医医院的中医病房多数是中西医并用的诊疗模式,导致诸多中医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甚至不能独立处理临床疾病,与卓越临床中医师相差更多。因此,我校根据“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从中医学本身的规律入手,构建突出中医特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的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期培养“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

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临床、考核和科研”四大关键维度为主体,从临床教学、临床实践、传统文化、名师指导、学术氛围、教育资源等几个方面开展中医医师培养体系的完善及与“规陪”衔接,优化中医临床医师培养模式衔接“规陪”过程中的培养体系,从四个临床能力(临床思辨诊疗能力、临床操作实践能力、临床科研创新能力、临床沟通表达能力)的提升来优化中医医师培养模式。

二、培养思路

根据“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对比以往及其他院校中医医师培养模式,通过对临床中医师培养阶段的科室设置、师资配备、临床学习、临床考核、专业指导、中医经典传承、科研能力等方面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度衔接,以此来不断完善临床中的医师培养体系,不断传承发扬中医药文化。

三、实施方案

(一)从理念上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四大强化+两大落实

遵循“四大强化+两大落实”的原则开展:强化中医师的临床教学培养质量、强化中医思辨能力(包括中医经典研读和名医医案教学)、强化临床操作能力(遵循“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培养模式)、落实师承教育(至少每周半天跟师门诊)和落实临床考核(日常考核、出科考核、阶段考核、结业综合考核)

(二)从培养项目上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

中医医师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能够面向临床的复合型中医高级人才,通过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度衔接,培养方案更加全面立体标准,使得培养体系更加完善,更加标准,更加具有导向性。

1.培训教师的选取。依据中医研究生培养的相关规定,严格遴选符合教育法规、中医医师的培训条件以及拥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资格的教学医院。临床带教教师的选取必须符合相关条件的临床教师,由科室主任牵头,教学秘书统一进行管理。

2.培训项目的设置。通过带教医师考核、通科医师考核和专科医师考核对带教教师的质量进行了严格把关。

3.主要能力的培训。

(1)临床综合能力――以强化临床能力为主,临床操作能力、临床思辨能力、临床诊疗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均属此范畴,在独立的病床管理、教学查房等相关事宜上严格遵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标准;对科室小讲课内容选取上,着重于本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疗思路及目前研究的前缘之处,需配备至少副高职称的医师教师做现场点评;多开设本科室疑难病症的讨论,探讨中医对此类病的辨证论治思路及其优势所在。

(2)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有熟练的中医中药应用思路,掌握各科室常见病、多发病常用方药,注重古籍经典在临床中的运用;融会贯通西医知识,中西理论,双管齐下,加深认知。

(3)教学交流能力――“能沟通、会沟通”是一门艺术,学会沟通是一门必修课。在临床培训过程中,带教教师需加强在交流沟通解释方面的训练。在良好的沟通基础上升华为教传相授,在学术研讨、经验交流、同门共勉等方面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此能力的培养在阶段处可见。

(4)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参与科研方法课程或讲座、参与科研工作等方式对中医师进行科研训练,提高科研能力。使中医师在临床科研能力训练中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学会文献检索、收集资料、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5)终身学习能力――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力、规划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在职学习的意志力等都需要培养。营造学习氛围,举办以终身学习为主题的各类文化活动,开设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专门课程等,提倡医学专业知识教学中渗透终身学习理念和技能的教育,以提高临床中医师的终身学习能力。

(6)专业专科能力――通过跟师学习,临床实践培训等不断加强专业专科能力,最终具备丰富的专科临床思维,独立的专科工作能力,能够独立处理本专业专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对疑难病例有一定的掌握和自己的看法,实现“一专多能”。

(三)从培养时间上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

第一阶段为通科轮转临床实践,时间12~24个月。在中医各专科轮转培训,培养中医临床工作能力,掌握相关的现代医学基本技能和了解相关辅助科室的检查和诊断方法。其中应包括每周至少半天跟师学习以及4~6周的中药房实习。第二阶段为专科实习,时间12~24个月。

(四)从考核模式上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

临床培训考核――出科考核、阶段考核、结业综合考核等,其中出科考核应包括日常过程考核和出科考核,阶段考核包含中期阶段考、学年阶段考。考核的内容以临床操作技能为基础、中医专业特色为导向而设置。分阶段制定出考试时间、考试形式,完善考核机制,将中医医师培养中的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及时反馈学生的考核信息,以考试促进培训。

参考文献:

[1]王发渭,杨明会,窦永起.中医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探讨[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4,25(6):429.

[2]黄学宽.中医研究生教育现状及改革对策探析[J].教学研究论坛,2012,25(7):32.

[3]穆荣军.基于WEB的远程协作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2,(2):44-46.

[4]陈戏墨,詹涵舒.医学网络式PBL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网络技术安全与应用,2013,(7):40-43.

[5]肖二钢.中医内科远程网络教学系统[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5,24(2):72-73.

上一篇: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妊娠合并麻疹15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