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的天职是画好画

时间:2022-10-21 11:42:20

公元第二个千年结束了,全世界60亿人口无一例外地在同一个时刻进入了公元第三个千年。当读者读到本文的时候,我们大家都已经是新的千年新的世纪的新人了。我曾对美术界的同人调侃,昨天还是20世纪画家,今天已是21世纪的画家了。其实时间的度量标记本身并不赋予人们任何意义,虽然时间把全体中国艺术家在同一刻度上带进了21世纪,但这并不能把所有艺术家的水平也自然带到21世纪的高度。顺流而下的刻舟并不可能求得剑,艺术家之剑必须紧追前行习驶的刻舟才有可能被求得。进入21世纪的艺术家,能不能成为一个比20世纪水平更高的新世纪艺术家,这还要看你自己是否能够认真总结自己在20世纪艺术中的得失,进一步调准方向,继续刻苦努力去实践和探索,并能拿出好的作品来。对整个中国美术在新世纪中的发展而言亦然。中国美术要想在21世纪有大的发展,并能在世界上产生更大的影响,归根到底,还是要每一个中国艺术家的努力和提高,真正搞出好作品。反过来说,作为一个中国画家,要想报效祖国,振兴中国文化,首先的、第一的、最实际的行动,就是要努力把自己手下的画画好,而且应该越画越好。中国美术的整体水平,最终还要靠一个一个的中国画家把它画出来,把它画上去。如果一个一个的中国画家都不专心画画,绘画能力长期徘徊不前,作品既少而又平庸,还到处赶热闹夸夸其谈,这就很难谈得上什么中国美术整体水平的提高问题了。因此我认为,一个很通俗的问题――每一个中国画家如何画好画,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不断实实在在地提高――这应该成为21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头等重要的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

画好画,这是画家的天职。中国美术家,不管是从事那一个美术门类的美术家,看来首先还是要把画画好。画好画,是一切美术门类的基础。至于对那些准备用毕生精力主要从事中国水墨和中国油画这类所谓“架上绘画”和“案上绘画”的中国画家来说,画好画,则更是责无旁贷的神圣天职。他们终其一生的任务,就是握紧画笔,不断地把自己的画从好画到更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中国美术行当里,“画好画”,是一个如同日常生活中“人要吃饭”一样最基本、最通俗、最实际的命题。可是在现代西方美术界却成了大问题。在今天的西方美术界,愿意“画好画”并能够“画好画”的美术家恐怕不多了,大都心态浮燥,企盼标新立异一鸣惊人,不愿下功夫老实画画。和西方美术界比,中国美术界的绘画艺术还是一片春光和生机,大多数中国水墨画家和中国油画家对自己的绘画专业还是充满信心和挚爱之情的,丝毫没有感到它们马上就要完蛋,自己也该改行另就了。作为画种的水墨画和油画,无论是从画种本身工具材料所具有的丰富绘画可能性来讲,还是从画者从事者本身对自己从事的画种所充满的无限信心和无限创造激情来讲,何以谈得上这些“架上绘画”会有什么灭种之厄运?恰恰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刚刚闭幕的超大型第九届全国美展,向全国和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当代美术一片繁荣景象,其中主要的占绝大多数的作品,正是所谓“架上绘画”。如果有人站在九届美展的大厅里来大谈什么“架上绘画”灭种危机,恐怕众人定会以为精神病院里走失了一个值得关怀的病人。

画家一辈子能不能百折不挠地“画好画”。这不但是一种敬业态度,而且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人格呈现。如果一个画家不能把“画好画”当成自己神圣的职责,不能像李可染先生所提倡的“苦学派”那样兢兢业业地勤奋地去“画好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心态浮躁坐不住,怕苦怕累图安逸,整天在艺术圈子里混日子,总幻想投机取巧走捷径,盼着突然哪天早晨起来发明一个什么原创性的新招式就可以一跃成为划时代的大师了,这种画家是难以在艺术上有所实质性的提高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国画家,向来重视高洁的人品和客户治学从艺的敬业精神,正是靠着这种优良的传统,才可能创造出中国五千年辉煌的文化和艺术来。当代中国画家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为开创新的辉煌而踏实地“画好画”。要想实现“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中国美术自豪的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这些宏大的目标,最基础性的条件必须是:每一个中国画家都在那里惜时如金的尽职尽责地“画好画”。当然,中国画家的水平不可能是平面的,像一切专业领域一样,中国画家的水平也是立体的金字塔形的,其中自然有很多层次。我所说的“最基础性的条件”,再进一步说就是指金字塔的每一个层次(包括从最大的塔底到最小的塔尖之间的各大个层次)的每一位中国画家都应该在那里惜时如金地尽职尽责地“画好画”。如果这个庞大中国画家金字塔,真是如我所期望地那样在那里积极地去创造,中国美术的整体水平难道还能上不去!其中的塔尖部分难道还愁没有震撼人心的精品力作问世!(注明一点,我所说的“中国画家金字塔”,不是按画家的社会地位和官职,而是根据画家绘画能力的实际水平来构架的,一个在社会金字塔中地位并不高的天才青年画家,很可能在艺术金字塔中处在很高的位置。)

画家要想画好画,首先要对自己从事的画种要有透彻的认识和充分的信心。作为中国美术和中国绘画有代表性的是中国水墨画和中国油画,本质上有着辉煌的自身发展前景和世界认同前景。不少人可能会承认油画的世界认同性,但对水墨画在未来的世界认同性却持悲观的态度,认为水墨画过去、今天和将来都只能是地域性的画种,很难让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所接受。这是由于这些人对水墨画这个画种本身潜在的丰富绘画性及特殊美丽对人类视觉审美共性发生亲和效应的普遍可能性缺乏认识,而对水墨画历史中粘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性看得过于沉重。

水墨画的故乡在中国,千年以来,不但中国专业画家,可以说整个文人士大夫阶层以至皇钟情于水墨画。但随着封建时代的结束,水墨画身上所载负的传统旧文化旧程式对水墨画自身丰富潜能的束缚,必然要遭到新时代的质疑和诘难,更有甚者极度悲观地唱出中国水墨画已到“穷途末日”的挽歌,主张把它送进历史博物馆封存。他们缺乏整体性思维和动态历史感,只看到过去画水墨画的人的历史局限性,却看不到水墨画这个画种本身所具有的丰厚生命力。

今天有许多理论家,主张中国水墨画沿“借洋兴中”和“借古开今”两条并行的路来发展。我认为,客观上还存在着一条气正道大的中国水墨画辩证发展的道路――立足于水墨画画种本质和当代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抛弃一切传统的精神包袱和西方的精神枷锁,以达观自信的东方学者的态度,广泛学习借鉴古今中外、东西南北一切可用之点来开发画种自身无限的绘画可能性和无限的美学品质层次。画家如果立足于画种本质和当代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这条路不断去实践探索,创造出来的作品最有可能既是个性的又是共性的,既是中国的而又是世界的。我想,到那个时候,不仅世界各国人民喜欢和欣赏中国的水墨画,而且肯定会有许多外国艺术家争相来学习水墨画,其中定会有不少人将会把水墨画当成自己终身从事的画种事业(如同许多中国艺术家争相学习油画并把它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一样)。水墨画难以驾驭的三大特点(水的特性,线的灵性和色的梦性)对驯服者提出了很高的艺术挑战和美学召唤,它将会把中外艺术家的创造冲动引向更高的境界。一味迎合西方艺术潮流而丧失水墨画本性特征和中国文化个性的做法,不但不能获得世界的认同,反而会失去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平衡中的优势。

画家要尽天职画好画,除了要务实地勤学苦练自己所从事的画种的“十八般武艺”,同时还要用这些本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真善美的理想。很难想象,一个画家对形式美的追求和对精神美的追求是分离状态的。所谓纯形式主义的形式美绘画是不存在的,它都必然有着自己或显或隐的特定精神性指向。纯粹的图案画也有着作者特定的精神性追求。一个成熟的画家从不自欺欺人地回避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他很清楚自己的职业功能,就是要用自己不断苦练的本领去尽可能完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为人民提供尽可能高的艺术品位和精神品位的优秀作品。这既是履行社会责任,又是完成自我实现。不论是画山水风景题材的画家,还是画花鸟静物题材的画家,还是画肖像题材、社会题材和历史题材的画家,他们的艺术实践,实际上都是复杂的形式美和精神美的有机统一。不同的是:因为各自在人生阅历、思想感情、文化修养和绘画功力等诸方面存在着差异和距离,所以表现出来的形式美感和精神美感的质量和品级自然不同。问题是如此明显,看来21世纪的每一个中国画家要想为时代和人民奉献出高质量和更高品级的优秀作品,要想成为艺术高手乃至国手,别无他法,只有沉下心去实实在在地、循序渐进地、积极地提高自己艺术创造的综合实力,来不得半点偷工减料和投机取巧。

关于画家的艺术创造综合能力,我认为大致有五个方面构成:(1)要有终身执着追求真善美理想的信念,绝不被人生路中的假丑恶所吓倒、所扭曲、所吞噬。一个对真善美理想失却信心而悲观颓废的画家,是难有精神气去有所作为的。(2)要有高尚正直的人品和达观自信的人生态度。一个自私自利的心胸狭隘的画家,是很难画出富有爱心的高品位作品来的。(3)要有艺术强者的意志和刻苦耐劳的敬业态度。一生都要坚持深入生活和苦练基本功,活到老练到老。“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定要不停顿地向着出神入化的境界挺进。(4)要有辩证的艺术思维方法,善于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不断排出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和惰性,永远保持鲜活的艺术感受和艺术生发力。(5)要有广博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只有根须蔓延伸展广汲养分,大树才能有一派枝叶茂盛的壮观气象,我想,21世纪的每一个中国画家,如果能在这五个方面不断努力,他的艺术创造综合能力就会不断提高,他的作品创造就会在艺术质量和美学品级上不断超越。如果21世纪的中国画家们都能是这种生机勃勃的态势,21世纪中国美术将是如何灿烂的风景线,那就可以想见了。

上一篇:东海县博物馆藏秦两诏铜量 下一篇:柏孜克里克千佛洞31号窟壁画概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