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还是减速,中国高铁再聚焦X

时间:2022-10-21 11:30:36

加速还是减速,中国高铁再聚焦X

京沪高铁开通的前夕,国人对高铁再次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尤其是京沪高铁的时速由380公里下调到300公里和250公里的动车混合运行,并适当下调票价的举措,更是让人们对高铁发展的前景感到困惑:中国高铁的速度下调了,那么高铁建设的步伐是否也应放缓呢?!

“高烧”与“冰冷”反差强烈

我国高铁建设的速度之快,令世界都感到震惊。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一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营运;此后不久,全长1068.6多公里的武广高铁又投入营运,郑西高铁开通。尤其是近两年来,由于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巨大的资金投入,我国高铁建设一路高歌猛进,建设速度十分迅速,一大批高铁项目开工或建成通车。武广高铁、沪杭高铁、京沪高铁,以及宁波一台州一温州一福州一厦门客运专线相继建成通车;京沈高铁、津保高铁、杭甬高铁、向莆高铁、津秦客运专线等一批高铁正在加紧建设。据有关资料披露,目前在建的高铁项目超过40个,到2012年底,我国有望铺设1.3万公里高铁轨道。国际铁路联盟和野村证券称,这将让中国的高铁运输能力超过世界其余地区的总和。

2010年12月3日,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间的先导段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中国高铁列车跑出了486.1公里的最高时速,再次创下了“世界第一”的称号。其实,不仅仅是在列车的奔驰速度上创下世界第一,而且在建设速度上也可用神速来形容。以一个最简单的数据就足以证明:目前我国高铁已建成的里程即将超过世界各国用40多年时间建设的时速300公里高速铁路里程的总和。中国高铁创造的奇迹,几乎让国人都激动过好一阵子。

然而,激动过后平静下来,却发现高铁并非我们预想的高速度能带来高利益。

高铁由于速度快,营运成本高,造成票价畸高,致使平民百姓根本无法承受。票价高一直是社会各界对高铁的最大诟病。以武广高铁为例,从武汉到广州,全程票价一等软座780元,这与飞机的票价极为接近,甚至比低折扣的机票价格还要高。只有二等软座490元稍比机票便宜点。但是高铁需耗时3小时50分钟,而飞机只要1.5个小时左右。由此可以看出,高铁与民航相比并无明显的竞争优势。这也是高铁为何叫好不叫座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高铁票价高,而且动车的票价也不低,使许多乘客根本不买账。4月15日,运行只有5个月的青岛至汉口的动车组悄然停运;同时停运的还有仅仅开通2个月的北京至福州的动车组。这些动车的停运,皆因旅客稀少而被迫停运。4月中旬,媒体又爆料:运行仅仅一年的京津高铁净亏7个多亿。实际上,不光是京津高铁亏损,现已开通运营的高铁基本上都是全面亏损的,无一赢利。

一边是高铁建设的如火如荼,一边是高铁营运的冷冷清清,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窘况,让国人对高铁感到莫名的迷惘:高铁还要不要加速建设呢?!

高铁减速,无奈的选择

京沪高铁开通前的今年4月初,新任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对外正式宣布,京沪高铁将采用时速300公里和250公里的动车混合运行方式。盛光祖部长为高铁踩下的“刹车”无疑标志着中国高铁开始步人减速之路。高铁为何要减速呢?铁道部给出的答案是:保障安全和给下调票价留下空间。

应当说,铁道部的解释是实事求是的。高铁在开行时速350公里时,车轮会因这种高速度而打滑,因而惯性加大,这就需要更大的马达和大幅度增加电力来支撑运行。同时,这也使轨道损耗较大,造成每天的检查、养护和维修的费用大大增加。如果高铁的速度稍稍下降一点,不但能够降低各项支出成本,而且安全系数也有了更大的保障。国外的高铁专家称,时速超过330公里的列车会有一些安全隐患且成本较高。这也是为何欧美包括日本、韩国等几乎都没有超过时速320公里的列车。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说,实际上我国并不掌握高铁的核心技术。国外的高铁采用的都是既安全可靠、运行又经济实惠的策略。有一项数据比较有说服力。开通一年的京津城际高铁,时速350公里与时速300公里相比,仅是耗电一项就要多支出6700万元。因此,降速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降低高铁的票价。

高铁的速度适当下降,可以确保沿途停靠更多的站点,使一些县级市的站点可以得到停靠,让一些小地方的人也可以乘坐高铁,充分发挥高铁的辐射优势,吸引更多的乘客。当上座率得到提高后,高铁的亏损状况可以得到根本的改变。

迫使铁道部降速降价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铁道部承担高铁建设以来,一直是靠大规模的负债来进行的。截止2010年,铁道部3.3万亿的总资产中,负债达1.8万亿;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在1000亿元以上。而铁道部每年的铁路建设基金只有500亿元左右,根本不足以支付利息。因此,必须采取降速降价的办法来提高高铁运营的效益,以缓解巨额的负债压力。

中国需要一条更实用的高铁

今年以来,关注中国高铁发展的各界人士或许会有一个困惑:4月中旬以来,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召集各路专家、官员已经多次召开小范围会议,论证未上马高铁是否具有开工的必要性。据称在“保在建、上必须、重配套”的发展思路下,有些计划内的高铁项目将被停止。而铁道部在经过几天研讨后,对于今年的基本建设投资也基本达成一致:缩水2000多亿左右,即从年初计划基本建设投资7000亿减少为4000多亿。由此看,高铁建设的步伐是明显放缓了。而6月初,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却又对媒体公开称,高铁的建设速度不会放缓。铁道部长的话与新闻发言所说似乎有些矛盾。但是,业内人士和专家称,这并不太矛盾,因为,中国需要一条实用的高铁。

中国大力发展高铁是正确的,只有更快捷的交通,才能拉动更快速的发展。但是,中国的高铁应该更符合中国的实际。一般而言,在500公里范围内,高铁有优势,如果在1000公里以上,高铁并无多少优势。而中国的主要中心城市间的距离基本上都在1000公里以上。时下中国铁路运输市场,廉价、便捷、舒适比节约几个小时更重要。仅仅是为了节约几个小时的时间而花费比普通列车高出3倍以上的价格,绝大多数旅客是难以接受的。就以500公里内的高铁而言,太快的速度有时甚至是一种浪费。比如,京津高铁全长113.54公里,如果按时速200公里标准建设,运行时间大概为40分钟左右,而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盈利状态。而京津高铁实际是按时速350公里标准建设的,虽然运行时间要比时速200公里的快10多分钟,但是,营运20年左右都难以达到盈利的水平,只是为了10多分钟,有必要花费这么高的代价吗?

高铁的速度越快,投资就越大,成本也就越高,票价就畸高。当老百姓承受不起时,上座率低,亏损便成为不可避免。中国需要高铁,更需要符合国力民情的高铁。高铁越快,并不一定越好,应该是长短有别,疏密有别,以快捷、方便、经济、实惠为原则。

令人感到高兴的是,铁道部对高铁已开始了降速降价的双降举措。盛光祖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对现有高铁采取适当降速,并提供多种票价选择,开行三种速度等级混合运行,最大限度地利用轨道资源。以人为本,让人民出行方便,价格适中,满足人民需求才是铁路科学发展观的方向。

上一篇:实现对外开放战略新转变 下一篇:教你银行卡省钱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