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材资源,训练写作能力

时间:2022-10-21 11:20:18

巧用教材资源,训练写作能力

《伶官传序》的教学已经接近尾声,只等老师做最后总结。这个环节通常都是一笔带过。这时平常表现活跃的一位同学举手了:“老师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并不是很好,不大符合我们平常所写的议论文规范?”我有些意外。“你具体说说呢?”“我也不清楚,就是感觉第二、三和结论之间不是很衔接。”“哦。”教室里有一丝骚动。“古代的议论文不规范吧。”有同学回应。有人马上反驳:“《六国论》就很规范。欧阳修是唐宋家哟,不可能不会写议论文吧。”平时有些沉闷的文言文课堂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这个问题如果只用古人与今人写法不一样来回答,失之草率,但备课的时候我还真是没有注意到,不知如何回答。

后来我仔细研读了课文和相关资料链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一、这是一篇“序”,在古代不应算典型的议论文。因为前面刚讲到议论文的写作,我简单把它归为议论文,不够严谨。二、从文章写作目的看,本文是为《新五代史・伶官传》这一节所写的序,旨在让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所以不必援引过多史实,不必作深入的分析。三、学生的发现很有价值,前面几节课我们强调了议论文“有据有理”的要求,学生能够现学活现用说明他们对这一要求有深刻的理解。

第二堂课,我先肯定了提问同学的发现,然后梳理了文章的脉络,让学生从议论文的规范要求出发找出这篇文的不足之处。以前学生都习惯于接受文章的优点,现在让他们“挑刺”,一下子来了兴趣。学生很快发现:作者在二、三段对比庄宗事例之后直接得出了“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的结论,中间没有对事例进行分析,观点有些突兀。

然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后面的资料链接,补充恰当的语句让文章论点和论据之间更加严密。

现摘录优秀学生发言:

当是时,庄宗因受父遗命的激励,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夙兴夜寐,君臣一心,国力日增。

及天下已定,庄宗开始宠幸臣,沉溺唱戏,荒废朝政。罔顾大臣劝阻,封赏伶臣,引起武将不满。伶官得势,横行乱政。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这样的补充既尊重了历史史实,也照应了前文,紧扣了“人事”的观点,使上下文的衔接更为紧密。

最后,我又抛出问题:从写作目的出发说说欧阳修这样写的原因?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寻找合适的写作材料绞尽脑汁,其实课文就是最好的资源。不过需要一双慧眼。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以小见大的寓言,作者通过郭橐驼的种树“顺木之天而致其性也”的道理,得出为官要顺民之性,不要干预过多的“官理”。郭橐驼的种树之道概括起来就是尊重规律,遵循规律,这个结论也可以推而广之。处理完课文内容我让学生仿造谈“官理”的内容写一段话谈一谈生活中的其它现象;开头句式保留,可以使用文言。

结果学生从身边谈起,写出一篇篇妙趣横生的短文。现摘录如下:

“然居吾班,见某些老师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早讲,晚讲,作业成堆。不留一丝空闲。吾辈废寝忘食,夙兴夜寐且不得暇,又何以自学深究?故囫囵吞枣,消化不良。”

“然居吾班,见某些同学勤学好问,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早起晚睡,三餐不定,方便食品果腹。须知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疲劳战术,事倍功半;须知身体乃万事根本,勤学而伤身,得不偿失。”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启示我们:老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能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开发利用。当然对教材的开发利用只能建立在老师对教材的深入研读,多角度思考之后。

巧用教材资源,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活学活用,事半功倍。

上一篇:精彩导入,一锤敲在学生心坎上 下一篇:字词教学――文言文课堂因你而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