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税制结构的现状与建议

时间:2022-10-21 10:58:33

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税制结构的现状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11-000-01

摘 要 我国正处于在经济转型背景下,税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我国税制结构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存在的不足,对比外国税制结构,借鉴外国税制改革的经验,提出优化我国税制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 税制结构 税改 经济转型

一、我国税制结构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一)流转税为主体税种

流转税是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但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 年,税收收入总额为77390亿元。其中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快速增长,分别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29%,8.3%和15.2% 。

(二)所得税收入比重较低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所得税所占税收收入的比重由2002 年的22%增加到2010 年的24.1%。其中,2010年企业所得税实现收入12842.79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7.5%;个人所得税实现收入4837.17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6.6%。

(三)其他税种份额较小

近年来,其他税收收入虽然高速增长,但所占份额较小。其中,2010年契税、车辆购置税、房产税、土地相关税收、印花税分别实现收入2464.80亿元、1792.03亿元、894.06亿元、3169.02亿元、544.17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3.4%、2.4%、1.2%、4.3%、0.74%。

二、我国税制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税种结构存在不足

1.流转税与所得税的比重不合理。我国流转税的比重在50%以上,所得税比重只有25%左右。流转税比重过高,严重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2.消费税占流转类的比重过低。我国消费税仅占税收收入的8%左右,占流转税收入的15%。消费税征税范围过窄和税率结构不合理也影响了消费税宏观调控功能的发挥

3.个人所得税占所得类的比重过低。我国企业所得税的比重较高,而个人所得税比重偏低,削弱了税收对收入的调节功能。

(二)主税种以外税种存在缺陷

1.社会保障未实行费改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社会保障支出迅速增加,社会保障事业更加需要资金的支持。

2.资源税税负过轻。2009年,我国资源税收入仅为338.24亿元,占税收收入的0.59%。资源税收入过低不利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缺乏环境税、物业税、遗产税等对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的税种。我国目前仍然缺乏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调节社会收入分配意义重大的税种,不利于税收政策在引导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功能的发挥。

三、国外税制结构的经验和启示

(一)国外税制的比较

从总体来看,经济越发达,所得税的比重越高:世界上最发达的20多个工业化国家的所得税比重远高于流转税比重,如英国所得税和流转税的比重分别为56%和31%;比较发达的高收入国家所得税与流转税的比重大体相当,如韩国的所得税和流转税的比重分别为35%和40%;发展中国家的所得税比重低于流转税,但也占到相当份额,如泰国的所得税和流转税的比重分别为30%和68%。

(二)发达国家税制改革的启示

发达国家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1)所得税方面:降低税率、拓宽税基。(2)一般消费税:普遍开征增值税或提高增值税的标准税率。(3)个人所得税公司一体化,缓解或消除股息重复征税。(4)普遍采取税收指数化措施。

四、我国税制结构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增值税制度,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在完善增值税制度方面:第一,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第二,将生产型增值税彻底的改为消费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有利于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彻底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

(二)调整消费税制度,完善消费税税制

对消费税的改革:首先,适当扩大征收范围,将部分对环境危害较大的产品和高档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其次,停止征收已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的税目的消费税。再次,价内征税改为价外征税,增加税收的透明度,正确引导消费需求。

(三)调整所得税制度,优化所得税税制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第一,稳定企业所得税分享改革,保证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严肃性和稳定性。第二,统一各类企业的税收制度,逐步增强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税制的适用性,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第一,扩大课税范围。第二,改革费用扣除,并设置费用扣除随物价变动而相应调整的规范方法。第三,平衡不同项目税负。第四,由分类征收向分类综合征收过渡。第五,推进社会保障税制的建立。

(四)加强地方税体系建设,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

在做好征税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实施房地产开发建设环节的税费改革,规范房地产税费制度,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建立地方收入的稳定来源。

(五)建立完善的绿色税制

在现行的税收体制中,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一方面调整现行的资源税,适当提高资源税的税率,同时增加二氧化硫税。另一方面,引进新的环境税,将费改税,提高法律效力和约束力。

参考文献:

[1]刘军,郭庆旺.世界性税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8.

[2]吴旭东.中国税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

[3]韩霖.转型经济国家税制结构的变迁、特点及发展趋势.涉外税务.2009(7).

[4]林致远,邓子基.从稳定经济的视角看我国的税制结构调整.税务研究.2007(2).

上一篇:中澳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下一篇:强化投资评审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