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之-我县发展高效农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21 10:54:32

科学发展观之-我县发展高效农业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苏北率先、江北领先、全省争先”的目标,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去年以来,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着力打造高效农业板块,全县高效农业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__年全县高效农业面积新增118万亩,设施农业占地面积40万亩,高效渔业面积15万亩,畜禽规模养殖比重生猪达48%、肉禽95%、蛋禽90%、奶牛75%,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在全省公布的20项全省农业经济单项冠军,我县设施农业面积、食用菌产量、奶牛存栏量3个项目名列全省第一,并连续三年获“全省高效农业先进县”称号。

一、发展高效农业的基本做法:

(一)加强规划引导。去年初,县委、县政府出台了高效农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发展设施栽培、食用菌、奶牛奶业、优势畜禽、有机稻米和高效水产等主导产业。根据全县高效农业规划和设施农业布局情况,我县制定了《20__年高效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实施意见》,坚持继承式发展,重点实施了南部片区18万亩连片设施农业基地、西北部片区10万亩设施蔬菜基地、三堡久久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维维产业园休闲农业区等片区的高效农业规模化项目。

(二)创新投入机制。20__年,全县组织实施、利用上级外来资金项目150项,县财政对高效农业的投入达到3100万元,是过去多年没有的,镇、村及老百姓的多元投入,有效地推进全县高效农业的稳步发展。目前,我县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在苏北遥遥领先,并出现了许多典型,一是企业带动型。由企业直接投资创办园区,形成“企业+园区+农户”的运行机制。精艺城食品有限公司一家企业就带动了多家肉鸡规模养殖小区建设。二是专业大户(能人)示范型。三是合作社带动型。全县已组建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组织多家。形成了合作共赢的格局。

(三)推进科技创新。突出品种改良和模式更新,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特别是太空蔬菜种子在我县久久科技示范圆的落户,将进一步加大了我县科技创新的步伐。种植业方面,总结出了蔬菜间套复种、农牧结合等高效生产模式,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种植效益。畜禽养殖业方面,加快了品种改良步伐,生猪已逐步建成以家畜改良站、母猪规模养殖场为主体的良种繁育体系,家禽良种覆盖率也有了明显提高。水产业方面,积极实施了“四改”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河蟹“稀、大、高”生态养殖、野生鳖混套养殖、地方特色小品种混套养等高效渔业得到较快发展。

(四)重视品牌建设。目前,全县己注册农产品商标20多个。拥有无公害农产品有效数144个,绿色食品有效数41个,有机食品有效数23个,农业“三品”总数达到位居全市之首。一批品牌的市场知名度不断扩大,品牌效应开始逐步显现。

二、高效农业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效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目标要求相比,与周边地区相比,还有明显差距,高效农业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亟待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加快发展的社会共识还不够强。少数镇发展高效农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不够,客观上存在着“上热下冷”的现象。部门间协调工作机制还未能形成,发展高效农业的合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二是高效种植业规模集中度还不够高。就产业的培育程度而言,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近年来,虽然在奶牛奶业、食用菌和高效设施蔬菜等方面做了一些文章,但是仍然停留在小规模“多点开花”的层面,设施栽培投入不足,规模集中连片不够,始终未能形成有效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还不够明显。现有龙头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带动力不强。有的龙头企业产销两头在外,与本地产业发展的关联度不大,带动作用不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四是资源要素的整合还不够集中。县直有关涉农部门每年争取上级农业项目资金达数千万元,但多分散使用,缺乏统一调度。农业企业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特别是在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上,“各敲各的锣,各打各的鼓”,一个产品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品牌,加大了创名牌和扩市场的难度。土地流转难,已经成为高效农业特别是高效种植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制约。

五是人才和技术与高效农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目前,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劳动技能单一。同时,基层农技人员年龄老化,服务手段陈旧,知识和设备落后,跟不上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步伐。

三、加快推进高效农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发展高效农业必须与我县的实际结合起来。县委、县政府确定的20__年全县发展高效农业的目标任务,体现了突出发展现代农业这一重点,可以说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全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按照“提升南部、突破东部、拓展西部、开发北部”的思路,实施“55111”工程,即确保年内新增高效农业面积5万亩,土地流转5万亩,建成一个以育苗为主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一个农产品大市场和一个农副产品加工区,建设“一线三片” 上规模、上档次、竞争力强的高效农业基地。“一线”:西起汉王、东到伊庄构筑百里绿色高效农业长廊。汉王、__、三堡、棠张、张集5镇以发展设施菜、设施果、设施草莓、食用菌为主,完成汉王汉沟至张集杨楼主干线两侧设施农业断带补植建设任务,完成三堡至棠张至张集区域闭合圈的沿线断带补植工作,加快建设一批精品工程。西北片区:以何桥、黄集、马坡、郑集4镇为重点,突出发展设施菜、设施瓜、设施果,完成何桥至黄集、郑沛路沿线两侧断带补植。柳新、刘集、大彭等镇选择主要

公路沿线和适宜地块发展新的规模示范点,逐步向四周延伸。东部片区:以大许、徐庄镇沿徐海路两侧为重点,继续扩展连成一体,逐步形成万亩生产基地。单集、房村、伊庄等新发展地区,以沿双塔路、张伊路两侧建设规模示范基地为重点,加大扩面力度,逐步形成东部各镇大的闭合圈。北部片区:包括茅村、柳泉、利国3镇,以发展设施果、设施菌为重点,建立规模示范基地。(二)强力推进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园)建设。重点是提档次,见成效,出形象。要狠抓“一线三片”重点项目,加快久久农业科技示范园、台上万亩草莓示范园、棠张学庄千亩设施果示范基地、维维产业园休闲农业区、黄集谢庄千亩设施农业园区等建设进度,打造一批现代高效农业精品工程。维维万头奶牛场、联农养殖场要建成国家级示范基地,郑集万亩出口创汇基地、精艺成肉鸭养殖加工区、棠张设施菜示范园等要建成省级园区,久久农业科技示范园、台上千亩设施草莓示范基她、房村万亩黄冠梨示范基地等要建成市级园区。

(三)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参加各类农洽活动,认真组织农业招商,坚持用抓工业的思路和办法来抓农业。采取“招商引资扩大一批、择优扶持壮大一批、兼并重组做强一批、产业带动催生一批”的办法,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千方百计吸引更多“三资”投入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等领域,形成涵盖精深加工、种子种苗、储藏运输、科技服务、市场营销等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农业招商要像工业招商一样,分解任务,加大力度,切实改变积极性不高、成效不大的现状。

(四)制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集中力量把维维、精艺城、联农等重点龙头企业做得更大更强,打响__农业龙头企业的品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壮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确保两年内直接进入农业产业化链务的农户达到50%以上。要积极发展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和田头市场,优化市场环境,畅通农产品"绿色通道",加快农产品集散、配送、营销的信息系统建设,打造更多、更强的农产品物流平台。

(五)着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化。依托农业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品牌农业,抓好国家和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名牌产品的认证,鼓励农产品注册商标,争创更多的国家级、省级农产品名特优品牌,让本地农产品更多地打入超市、出口国外。

(六)出台科技创新奖励政策。出台优惠措施,鼓励吸引科研院所的专家来宝兴建高效农业园区;鼓励县、镇农业技术人员积极投身高效农业建设;农业领域引进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享受工业引进人才的同等待遇。通过多种渠道,推进全县高效农业的发展。

二0__年四月三日

上一篇:财政学习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下一篇:传达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讲话